据鹰眼速读网舆情监测系统分析显示,网络上关于“鸭子治蝗”的讨论热度爆发时期主要集中在2月27日,从6时至12时4个小时内呈直线上升的趋势;而后缓慢下降,截止到当天24时,相关舆情量已经寥寥。
这一热度趋势与事件发展趋势基本一致,经历了如下三次发展变化阶段。
第一阶段:2月26日,微信公众号“绍兴发布”以《省农科院专家推荐!绍兴“鸭兵”将出国灭蝗》为标题发布文章,内容提到“绍兴鸭子,今年将出国灭蝗”、“计划将要出动10万‘鸭兵’”。次日一早,“宁波晚报”的一篇文章《鸭子是灭蝗界“天才”吗?宁波“鸭兵”能出国灭蝗吗?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专家一一解答》被每经网、新浪财经、中国日报等媒体转载,#浙江10万只鸭子出征巴基斯坦灭蝗#随即登上微博热搜榜首位,引发广泛关注。
第二阶段:27日12时37分,@中国经济网 发博【浙江10万只鸭子出征巴基斯坦灭蝗?子虚乌有!】称“记者经多方求证,前方不同渠道回复是‘胡说八道’‘子虚乌有’”。从趋势变化看,这一消息发出后,整体讨论热度是急剧下降的。
第三阶段:27日15时52分,@央视新闻 发博【转起!官宣!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牧鸭治蝗不适合巴基斯坦#】“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从目前情况来看,在巴基斯坦不适合以鸭子捕食蝗虫的方法。中国自古就有牧鸭治蝗,但效果有限。用鸭子来治理蝗虫是一些中国专家做的探索性课题,暂时没有进入政府援助方案。”从趋势变化看,讨论热度以此为转折点,下降趋势趋于平缓。
1、网民评论关键词变化
在“鸭子治蝗”反转再反转的三个阶段,网民评论关键词也出现了一些相应的变化。首先是“鸭子治蝗”登上热搜榜的时候,网民评论以冲鸭、外交鸭、进京赶烤、饱餐一顿、鸭鸭加油等积极的略带调侃的关键词为主,背后是一种正面情绪表达;当剧情出现第一次反转,被认为是“胡说八道”“子虚乌有”的时候,网民评论词汇多为假的、说谎、鸭口无言、打脸、失落等等,带有明显的负向情绪;官宣“牧鸭治蝗不适合巴基斯坦”后,网民观点态度开始分化,一方面继续戏谑赶鸭子上架、回家赶烤、鸭力大极了、煮熟的鸭子飞了;另一方面指责媒体不经核实跟风报道。
我们可以看到,网民的情绪始终随着相关消息的不断披露而不断变化,在此过程中,只有抓住网民的核心诉求点,最大程度将真实信息公布在舆论场,才有可能避免公众猜测,为网络公共领域构建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辟谣后关注度不及假新闻曝出时
除了从网络上关于“鸭子治蝗”的讨论热度趋势可知反转再反转之后呈逐渐下降趋势外,三个阶段的热度值统计还可以更直观说明一个问题,即辟谣后网络关注度不及假新闻曝出时,其中不排除虚假消息的仍然传播。因此,讨论热度的消失并不意味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消失。从接受者的角度来说,接受谣言信息的网民与接受辟谣信息的网民可能不是完全匹配;从传播者的角度来说,一些谣传信息辟谣之后并未被删除,反而加深舆论场的混乱。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
更多舆情热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