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河南焦作,在网友爆料的一则视频中,当地24路某公交车司机以一位老人身上臭为由,劝其乘坐下一班车,遭到老人拒绝后与其发生争吵。曝光画面中该司机说老人“臭死了,回家洗洗衣服吧”,情绪激动言辞激烈,在公交车门口不断推搡驱赶老人下车。事件曝光后,该司机粗暴的态度和举止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与热议。
1、事件发展
在发布的时长一分钟左右的爆料视频中,主要内容为公交车司机单方面对老人的言语辱骂与肢体推搡,想要乘车的老人基本没有发声。而当地公交公司以“并未接到相关投诉”回应了社会关注,此类无调查无结果的回复显然难以让事件关注者信服。
11月9日,事件进一步发酵后,公交公司发表了对事件的后续回应。公交公司表示,除了携带危险物品,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之外,并没有由于乘客异味而允许拒载的规定。而在该名公交司机提交的汇报材料中提到,老人在以往乘坐公交车时多次有小便及骚扰乘客行为。但公交公司表示,该名驾驶员服务态度恶劣的情况确实是存在且不恰当的,目前该司机已经被停岗,下一步会加强对职工的入职教育和在岗培训。
根据蚁坊软件舆情监测系统鹰击早发现对微博客类社交网络进行数据分析,该事件在众多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之下,于11月9日达到舆情波峰。截至11月10日16时,#公交车司机拒绝有异味老人上车#阅读总量达到1亿。从事件的整个过程来看,视频最早由某网友爆出,9日中午至下午经多家大V报道后热度达到最高。最初的舆论观点基本以同情老人、指责司机为主。至傍晚时分事件进一步发酵,后续该名老人在公交车存在多次不雅行为也被爆出,部分舆论观点转而支持司机,围绕司机做法的讨论又产生了一次舆论波动。
2、舆情梳理
事件爆点追踪:
在社会事件的传播过程中,弱势群体往往更容易得到认同,在舆论中占据主导地位,当强弱对比明显的事件发生,舆论的倾向性是比较容易预测的。在事件伊始,舆情爆破点形成于咄咄逼人的公交司机与老人这一弱势群体发生冲突的强烈对比。此外,联系以往报道中出现的公交司机暴躁行事的形象,公众很自然地触发对老人的同情心理,产生了先入为主的舆论基础,也吸引了广泛的舆论关注。
舆情后续发展:
此次事件中,老人身上有异味是视频中矛盾的爆发点,公交司机所透露的老人先前的不雅行为是事件矛盾不断堆积的原因。视频向公众所传递的信息是非常直接明确的,但事件背后的文字跟进不管是说服性还是冲击力都很难达到这种效果。从结果上来看,两种形式所引起的舆论关注也有较大差别。在后续的报道中,事件辐射范围以持续关注事态发展的网友为中心向外扩散,此时对公交司机做法表示理解,认为老人并不占理的观点也越来越多,又一次掀起了讨论热度。但由于事件整体热度开始走平的原因,影响力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3、思考聚焦
老年群体问题:
近年来,老年群体出现在社会新闻的频率明显变高,老人孤独和无人看护的问题也多次引发社会关注。此类新闻一方面是当时事件的描述报道,另一方面也是目前老年群体在社会中所面临处境的一个观测口。
反转报道:
网络平台与网络媒体作为现今新闻报道的直接窗口之一,相较传统媒体,受网络媒介特性的影响,报道的时效性毫无疑问要强得多。特别是为了得到所运营账号的大曝光大流量,网媒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也更加追求快速性与争议性。大曝光能带来账号影响力提高,账号影响力大能带来大流量。这种状态下的新闻报道追逐快速性追逐流量但也损失了全面性与准确性,于是就出现了同一个事件中关联方立场,甚至事实真相多次反转的现象。早期反转报道的出现也许带给公众有刺激感,但新闻终究不是故事,准确性与真实性仍然是新闻报道的基本特性。由此出现的一个观点就是,在争议性明显的事件曝光后,部分网友多选择“等一等”、“不站队”,避免出现被主流观点带着走,之后又被全盘推翻的情况。每逢出现反转报道,公众对于网媒报道准确性全面性的呼声也愈发高涨。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