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清明假期的旅游市场呈现出独特的发展态势。短途游凭借其便捷性、灵活性以及契合清明时节氛围等特点,成为了众多游客的首选。在2025年的清明假期,短途游更是火爆异常,引发了广泛的网络关注与讨论。本文将通过深入分析清明短途游相关的网络舆情,探究这一旅游热潮背后的成因、特点以及所反映出的旅游消费新趋势。
二、清明假期短途游市场趋势
1、短途游热度飙升,热门区域集中
去哪儿网大数据清晰地显示,今年清明假期出游呈现出以短途为主的显著特征。京津冀、江浙沪、成渝、两湖、粤港澳等“两小时高铁圈”内旅客流动极为频繁。这些区域经济较为发达,城市间交通便利,居民出游意愿强烈。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北京、天津等地的旅客热衷于前往河北周边游。石家庄正定荣国府、隆兴寺,廊坊的“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秦皇岛天下第一关等热门景区,在去哪儿网平台上的搜索量环比增长了四成以上。对于生活节奏快的都市人群而言,利用清明短假在周边进行一次短途旅行,既能放松身心,又无需花费过多时间在路途上,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选择。
从舆情角度来看,随着清明节的逐渐临近,社交平台上关于“清明短途游”“清明反向游”相关的话题热度居高不下。社交网络上网友们分享自己的短途游计划、经历以及对周边热门景区的评价。旅游类论坛中,也有大量关于这些热门区域短途游攻略的帖子。媒体报道方面,各地报纸、新闻网站纷纷聚焦本地周边短途游市场,报道热度持续上升,进一步推动了短途游热度的飙升。
2、“踏青赏花”引领热潮,传统与新兴赏花地共绽光芒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踏青赏花”相关主题词的搜索热度同比上涨46%,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出游客对沉浸式春景体验的旺盛需求。武汉东湖樱园、洛阳的牡丹花会等传统赏花地持续领跑热度榜。每至清明,武汉东湖樱园樱花盛放,如云似霞,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园内游客如织,社交媒体上关于东湖樱园樱花美景的分享也是铺天盖地。而伊犁的杏花和林芝的桃花等中长线赏花目的地同样吸引了大量游客拼假前往,各地前往伊犁和林芝的中转联程航班搜索热度同比上涨98%。这些地方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原生态的花海景观,满足了游客对于远方诗意美景的向往。同时,一些新兴的赏花地也在逐渐崭露头角,如杭黄高铁沿线,串联了杭州西湖、千岛湖、徽州古村落,春季油菜花盛放,山水与人文交织如画,乘坐高铁动车,游客可饱览富春江至黄山的江南春色,被网友称为“开往春天的列车”,成为了热门的赏花旅游线路。
在舆情方面,“踏青赏花”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短视频上大量精美的赏花视频吸引了众多用户点赞、评论和转发。用户们详细分享赏花地的位置、花期、拍照攻略等信息,使得赏花地的热度进一步提升。媒体对各地赏花活动进行了广泛报道,从传统赏花地的特色活动到新兴赏花地的发现与推荐,报道形式多样,包括图文报道、视频报道等,引发了公众对踏青赏花旅游的强烈兴趣。
3、传统文化民俗体验受追捧,景区沉浸式体验成新宠
今年清明假期,踏青采茶、春日游园等与清明节相关的传统文化民俗体验搜索热度同比激增75%。在福建泉州“簪花围”作为蟳埔女簪发戴花的传统民俗,已成为当地文旅IP顶流。各地也纷纷将公园景区与国风、汉服、传统集市和诗词文化相融合,青团制作、手绘风筝放飞等节日特色群众文化活动丰富游客体验。在景区体验方面,沉浸式体验项目预订热度同比上涨近1倍。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牡丹江镜泊湖等热门沉浸式体验类景区,清明假期热度同比涨幅均超过2倍。游客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游览,而是更渴望深度参与,通过沉浸式体验感受当地的文化魅力,这也促使景区不断创新,推出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沉浸式项目。
舆情显示,传统文化民俗体验和景区沉浸式体验在网络上收获了极高的关注度。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关于传统文化民俗体验的话题讨论热烈,网友们分享自己参与蟳埔簪花、制作青团等活动的照片和视频,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与对独特体验的赞赏。对于景区沉浸式体验项目,游客们在旅游评价平台上留下大量好评,称赞其创新的体验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媒体对各地传统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创新举措进行了积极报道,强调这一趋势对传承文化、提升旅游品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推动了传统文化民俗体验和景区沉浸式体验的热度提升。
三、社交平台上的清明短途游新玩法
1、年轻人探寻高铁2小时圈内的隐藏玩法
在社交平台上,年轻人避开热门景区的人流,开发出了一系列高铁2小时圈内的“隐藏玩法”,这些独特的旅行方式成为了流量密码。例如,河北廊坊的仿古戏台成为年轻人穿汉服打卡的热门地点,在古色古香的戏台背景下,身着汉服的年轻人拍照出片效果极佳,相关照片和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江西一些无名梯田也因年轻人拍摄的油菜花美照而受到关注,他们通过独特的拍摄角度和创意的视频剪辑,将无名梯田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吸引了更多人前往探寻。这种不随大流、个性化的旅行方式,既满足了年轻人追求独特体验的心理,又在社交平台上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引发了更多人对小众旅游地的兴趣。
社交平台成为这些新玩法传播的主阵地。在短视频等平台上,相关隐藏玩法的话题标签热度飙升。年轻人积极分享自己发现的小众打卡点、独特玩法,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氛围。许多原本籍籍无名的地方因年轻人的分享而走红,吸引了更多游客前往探索,进一步推动了小众旅游地的发展。
2、古风与旅游深度融合,掀起新潮流
古风与旅游的结合在这个清明假期成为了一股新潮流。郑州黄河梅园梅花文化节设「梅香雅集」专区,游客可体验古法制香、梅花篆刻;荥阳环翠峪杏花游融入《清明上河图》场景还原,提供古风摄影跟拍。上海顾村公园樱花节推出「夜樱幻境」光影秀,以诗词灯谜、汉服巡游还原唐宋赏樱雅趣;四季花港郁金香花展同步开放古风游园会,设茶艺、香道等非遗体验区。社交媒体上,关于古风旅游的话题热度持续攀升,年轻人分享自己的古风旅游经历,从服装搭配到景点打卡,详细的攻略和精美的照片吸引了更多人加入古风旅游的行列,古风旅游不仅成为了一种文化体验,更成为了一种社交展示的新方式。
根据舆情分析显示,古风旅游相关话题在社交网络、短视频等平台热度爆棚。社交网络上,古风旅游话题多次登上热搜,阅读量达数亿次。短视频上,古风旅游视频播放量数十亿,众多网红博主参与古风旅游打卡挑战,带动了大量粉丝关注。旅游类公众号也纷纷推出古风旅游专题文章,介绍各地古风旅游景点和活动,为游客提供详细攻略,进一步推动古风旅游潮流的发展。
四、旅游业的“内卷”与创意比拼
1、景区创意频出,吸引游客目光
在清明短途游的热潮下,景区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创意比拼,力求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和流量。武汉东湖樱园推出夜间赏樱灯光秀,在夜晚,灯光与樱花相互映衬,营造出如梦如幻的氛围,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赏樱体验,这一创意举措吸引了大量游客在夜间前来观赏,延长了景区的游览时间,也提升了景区的吸引力。一些景区还推出了与清明节相关的特色活动,如传统的祭祀仪式展示、清明诗词朗诵会等,将传统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同时,景区在服务方面也不断优化,增设休息区域、提供特色美食等,以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从舆情反馈来看,景区的创意举措得到了游客的广泛认可。在旅游评价平台上,游客们对武汉东湖樱园的夜间赏樱灯光秀评价极高。对于景区举办的传统文化活动,游客们也纷纷表示赞赏,认为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景区服务的优化同样收获好评,休息区域的设置、特色美食的供应,都让游客感受到了贴心与舒适。媒体对景区的创意活动进行了大量报道,提升了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了更多游客前往。
2、线上创意传播,拓展旅游影响力
旅游业的“内卷”从线下延伸到了线上。年轻人开始用“修仙剧特效”剪辑梯田踏青视频,通过创意的视频制作手法,将梯田的美景与仙侠元素相结合,使普通的踏青视频变得奇幻而富有吸引力。这些创意视频在短视频平台上获得了大量的关注和评论,进一步扩大了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景区和旅游部门也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创意营销,制作有趣的短视频、开展直播活动等。例如,一些景区通过直播展示景区的实时美景,吸引观众在线“云旅游”,并在直播中推出优惠活动,吸引游客线下实地游玩。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意传播方式,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舆情上,线上创意传播引发了广泛关注。短视频平台上,带有“修仙剧特效梯田踏青”等创意标签的视频播放量迅速增长,成为热门话题。景区和旅游部门的新媒体账号粉丝量也大幅增加,直播活动观看人数众多,互动频繁。网友们对这种创意传播方式表现出浓厚兴趣,积极参与评论和分享,使得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在网络上迅速扩散,吸引了更多潜在游客的关注。
五、机票价格“跳水”与高铁分流影响
1、机票价格大幅下降,航司促销争夺市场
清明假期前,部分热门旅游航线机票价格出现大幅下降的情况。以北京至敦煌的航线为例,单程直飞票价降幅达52%。通常来说,3 - 4月是旅游淡季,加上高铁在短途运输方面的竞争优势日益凸显,民航在中短途运输中逐渐处于劣势。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航司纷纷通过降价促销的方式吸引旅客。在去哪儿网平台上,4月4日,北京直飞河内、曼谷、胡志明市、济州岛的机票价格均在1000元以内,热门目的地首尔、大阪也在1400元以内;上海飞往曼谷仅不到500元,飞往韩国济州岛,日本福冈、大阪、名古屋均有1000元以内的机票。低价机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旅游消费,但也反映出民航业在清明假期旅游市场竞争中的压力。
舆情方面,机票价格“跳水”成为旅游相关论坛和社交媒体的热门讨论话题。在社交媒体上,相关话题阅读量颇高,许多网友表示会因为低价机票而考虑前往原本不在计划内的旅游目的地。但也有部分网友对机票价格大幅波动表示担忧,担心服务质量是否会因此受到影响。媒体对机票价格下降的现象进行了深入报道,分析其背后的市场竞争因素以及对旅游市场的影响,引发了公众对民航业发展和旅游市场变化的关注。
2、高铁分流短途游升温,便民措施优化出行体验
铁路部门在清明假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在短途游市场的分流效应显著。国铁北京局在清明运输期间5天预计发送695万人次,同比增幅4.6%,高峰日预计发送165万人次,客流主要集中在济南、太原、郑州、沈阳、青岛、西安以及北京至天津、保定、石家庄、张家口往返间。国铁上海局开行首趟G7006次赏花专列,串联苏州周庄古镇等江南知名景点,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赏花出行选择。铁路部门还推出了多项便民措施,如预填信息、候补购票功能提升了抢票成功率,60岁以上常旅客乘车积分兑换车票等,为旅客出行提供了更多便利。高铁的便利性、舒适性以及准时性,使其成为清明短途游旅客的首选交通方式之一,进一步推动了短途游市场的升温。
从舆情反馈来看,铁路部门的便民措施收获大量好评。对于赏花专列等特色服务,游客们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为旅游出行增添了乐趣。媒体对铁路部门在清明假期的保障工作和便民举措进行了积极报道,提升了铁路部门的社会形象,也增强了旅客选择高铁出行的信心,推动了高铁在短途游市场的分流作用。
六、短假经济效应与文旅消费潜力释放
1、清明假期成为文旅消费观察窗口
尽管清明假期时间较短,但却成为了观察文旅消费活力的重要窗口。从旅游市场的火爆程度来看,无论是短途游的热度飙升,还是景区游客量的增长,都显示出民众旺盛的旅游消费需求。各地举办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舆情显示,清明假期文旅消费活力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焦点。媒体深入报道各地文旅消费相关活动及场景,强调其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在社交平台上,游客们分享自己在清明假期的旅游安排,引发众多网友的互动。旅游行业专家也在网络上发表观点,对清明假期文旅消费数据进行解读,探讨文旅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升了公众对清明假期文旅消费的关注度。
2、多因素带动文旅消费,短假经济效应显著
低价机票、高铁便利性、新旅游消费模式等多种因素叠加,显著带动了文旅消费,短假经济效应愈发显著。“拼假跨境游”“周末快闪游”等新趋势的出现,进一步降低了出行成本,激发了游客的出游热情。消费者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旅游方式和时间安排,而是更加灵活地根据自身需求和市场价格变化来规划旅行。这种消费模式的转变,不仅促进了旅游市场的繁荣,也为旅游企业和相关部门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如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挖掘短假经济的潜力,成为未来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媒体方面,对短假经济效应进行了深入报道。不仅分析了短假经济背后的市场因素,如消费者行为的变化、旅游产品的多样化以及交通、住宿等配套设施的完善,还通过案例研究、专家访谈等形式,为公众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见解。这些报道为旅游企业和相关部门提供了决策参考,引了公众对短假旅游消费的认知和期待。媒体的多维度报道,不仅展现了短假经济的活力,也促进了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网民成为短假经济效应的直接体验者和传播者。通过社交平台、旅游论坛等渠道,网友们积极分享自己利用短假出游的省钱攻略和独特经历。这些分享不仅展示了短假旅游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也体现了网友们对新旅游消费模式的认可和期待。网友们的积极参与,不仅丰富了短假经济的舆情内容,也推动了旅游消费文化的传播和创新。
相关阅读推荐:消费维权投诉相关舆情分析报告
咨询及申请试用:蚁坊鹰眼速读网旅游舆情监测分析系统免费试用》》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