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大战略,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地方形象推广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提升乡村知名度、吸引外部资源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舆情分析的角度,对乡村振兴中的地方形象推广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决策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地方形象推广的作用
地方形象推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塑造和传播乡村的独特魅力和优势资源,提升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吸引外部投资、旅游、人才等资源,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体来说,地方形象推广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升乡村知名度:通过媒体宣传、旅游推广、文化展示等手段,提高乡村在公众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更多人了解乡村、关注乡村。
吸引外部资源:借助地方形象推广,吸引外部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进入乡村,为乡村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促进产业发展:通过推广乡村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品,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高乡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地方形象推广有助于挖掘和展示乡村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独特资源,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增强乡村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三、乡村振兴中地方形象推广的现状与挑战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入推进,地方形象推广在广袤的乡村地区结出了累累硕果。各地积极探寻适合自身发展的推广路径,成效斐然。许多乡村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节庆活动,充分挖掘并展示乡村独特的民俗文化、传统技艺等,吸引了大量游客纷至沓来。
2024年9月22日秋分时节,第7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贵州六盘水六枝特区月亮河乡举办,活动包括创意“村”装秀、传统开镰仪式、趣味劳动竞赛等,展示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共庆丰收、共享喜悦。
发展乡村旅游也是乡村推广地方形象的重要手段。一些拥有优美自然风光、历史遗迹或特色建筑的乡村,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开发出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像浙江的乌镇,凭借其江南水乡的独特风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了成熟的乡村旅游产业,不仅吸引了国内游客,还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成为乡村旅游的典范。
此外,推广特色农产品也是乡村地方形象推广的一大亮点。各地通过挖掘农产品的独特品质、地理优势,打造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例如,陕西洛川的苹果,以其色泽鲜艳、口感清甜的特点,通过品牌营销和电商推广,畅销全国乃至全球,让洛川这个地方因苹果而声名远扬。福建南靖县素有“中国麻竹之乡”等称号,竹林资源丰富。近年来积极推进竹产业发展,以“以竹代塑”推动绿色发展,竹制品种类丰富。当地笋竹加工企业众多,如明成食品带动就业,助力乡村振兴。南靖县还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推动企业技改升级,打造产业集群,2024年竹业全产业链产值达40.9亿元,竹产业发展前景良好。
同时,现代传播手段为乡村地方形象推广注入了强大动力。一些乡村敏锐地抓住互联网、新媒体发展的机遇,借助短视频平台、直播带货、社交媒体等,将乡村的美景、美食、民俗文化等生动地展现在大众面前。在短视频平台上,许多乡村通过发布精美的短视频,展示乡村的四季美景、传统农耕生活等,吸引了大量粉丝关注,点赞量数以百万计。一些乡村干部和农民也积极参与直播带货,将本地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拓宽了销售渠道,提升了乡村的经济收益与影响力。
在地方形象推广的进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与挑战:
1、品牌形象缺乏独特性
在推广过程中,未能深入挖掘自身的特色与优势,缺乏明确的品牌形象和精准定位。在品牌塑造上存在跟风现象,未能结合本地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品牌形象。比如,部分乡村在旅游开发中,盲目模仿其他成功乡村的模式,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旅游项目都极为相似,缺乏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导致形象模糊、缺乏特色,难以在众多乡村中脱颖而出,吸引公众的目光。这种品牌形象的趋同性,使得乡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无法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公众对其印象也较为淡薄,不利于乡村的长期发展与形象传播。
2、推广手段单一
过度依赖传统的宣传手段,如在城市投放户外广告、发放宣传册等。这些传统手段在信息时代,传播范围有限,影响力不足。而且,传统宣传方式缺乏与受众的互动性,难以激发受众的兴趣与参与热情。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形式多样,消费者更倾向于接受生动、有趣、互动性强的信息。然而,部分乡村在宣传上未能及时跟上时代步伐,缺乏创新的推广手段。例如,在短视频、直播等新兴传播方式兴起的当下,部分乡村仍然没有利用这些平台进行有效的宣传推广,导致信息传播滞后,难以达到预期的推广效果,无法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的关注。
3、资源整合能力不足
乡村拥有丰富的特色资源,如独特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特色产业等,但这些资源往往处于分散状态,未能有效整合。部分乡村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将特色资源、优势产业和文化内涵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品牌形象。这种资源整合的缺失,使得乡村在推广过程中无法形成合力,难以充分发挥资源的最大价值,限制了乡村地方形象的提升与传播。
4、人才短缺
地方形象推广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来支撑,包括品牌策划、市场营销、新媒体运营等方面的人才。然而,乡村在人才方面存在严重短缺问题。一方面,乡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相对艰苦,难以吸引外部专业人才流入;另一方面,乡村本地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缺乏对本地人才的有效培训与提升。由于缺乏专业人才,乡村在品牌形象策划上缺乏创意,在推广渠道选择上不够精准,在新媒体运营上经验不足。导致账号内容单调,更新不及时,无法吸引粉丝关注,推广效果不佳。人才短缺成为制约乡村地方形象推广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面临的挑战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地方形象推广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诸多挑战,这些挑战严重影响着乡村地方形象推广的成效,需要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1、内部挑战
资源限制
资金短缺是首要问题,乡村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收入有限,难以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地方形象推广。地方形象推广需要在品牌建设、宣传推广、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持续投入,资金不足使得乡村在这些方面的工作难以有效开展。技术方面,乡村缺乏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营销技术,难以运用大数据分析、精准营销等手段提升推广效果。人才资源的匮乏也是一大难题。资源的限制使得乡村在地方形象推广方面难以投入足够的资源和精力,制约了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
基础设施薄弱
部分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方形象推广的效果和效率。交通方面,道路狭窄、路况不佳,甚至部分偏远乡村尚未实现公路村村通,给游客和投资者的前往带来极大不便,降低了乡村的可进入性。通信基础设施方面,部分乡村网络覆盖不足,信号不稳定,影响了乡村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推广以及开展电商业务。水利设施不完善,也会影响乡村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乡村地方形象的塑造。基础设施的薄弱,使得乡村在吸引游客和投资方面处于劣势,阻碍了地方形象的推广与提升。
2、外部挑战
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越来越多的乡村意识到地方形象推广的重要性,纷纷加大推广力度,争夺市场份额。在这种情况下,乡村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才能在市场中立足。一方面,需要在产品和服务上不断创新,打造独特的旅游体验和优质的特色农产品,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品牌形象塑造和推广上,需要更加精准、独特,突出自身优势,才能在众多乡村中脱颖而出。例如,在乡村旅游市场中,一些乡村通过打造特色民宿、开发深度体验式旅游项目等,吸引了大量游客,而那些缺乏特色、服务质量不高的乡村则面临游客流失的困境。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乡村地方形象推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乡村需要不断努力提升自身实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
互联网、新媒体等现代传播手段的兴起,使得信息传播渠道变得极为多样化。这既为乡村地方形象推广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一方面,多样化的传播渠道为乡村提供了更多展示自身的平台,乡村可以通过短视频、直播、社交媒体等多种方式,将乡村的魅力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另一方面,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也使得信息过载,受众注意力分散。乡村需要在众多信息中脱颖而出,吸引受众的关注,就必须创新推广手段,提高传播效果。乡村推广需要适应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的变化,探索适合自身的传播方式,提高传播的精准度和影响力。
消费者需求变化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升级,乡村在地方形象推广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和文化内涵。消费者不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观光旅游和购买农产品,而是追求更加个性化、体验化、地方民俗文化的消费需求。例如,在乡村旅游中,消费者希望能够参与农事活动,体验乡村生活,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在农产品消费方面,消费者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品质、安全和文化附加值。乡村需要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调整推广策略,优化产品和服务。例如,一些乡村开发了亲子农耕体验项目,将乡村文化与教育相结合,受到了家庭消费者的欢迎。乡村还需要深入挖掘自身的文化内涵,将文化元素融入到产品和服务中,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满足消费者对文化体验的需求。
四、相关舆情分析
1. 浙江省安吉县余村
浙江省安吉县余村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地方形象推广,成功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富裕美丽的华丽转身。余村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生态旅游,成功打造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品牌形象。同时,余村还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建设文化设施等方式,展示了乡村文化的魅力和特色。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余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的关注,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地方形象推广,成功打造了“栾川印象”品牌。栾川县注重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成功打造了多个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同时,栾川县还注重农产品的品牌化经营和推广,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建立电商平台等方式,提高了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栾川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3.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是一个典型的现代农业示范村,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地方形象推广,成功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战旗村注重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成功打造了“战旗田园”品牌形象。同时,战旗村还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建设了多个生态农业项目和绿色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在推广过程中,战旗村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力量,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广泛传播乡村的美丽风光和特色文化,提高了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战旗村还注重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了整体形象和影响力。
4. 陕西省袁家村
陕西省袁家村是一个典型的民俗文化村,通过深入挖掘和展示乡村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成功打造了“关中印象·袁家村”品牌形象。袁家村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建设文化设施等方式,展示了乡村文化的魅力和特色。同时,袁家村还注重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在推广过程中,袁家村充分利用了自身的文化优势和旅游资源,通过精准定位和差异化竞争,成功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同时,袁家村还注重与游客的互动和交流,提高了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进一步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五、建议
1. 明确品牌形象和定位
深入挖掘自身的特色资源和文化内涵,确定独特的品牌形象和定位,以便在公众中树立鲜明的形象。依托自身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品牌形象,如“生态乡村”、“文化乡村”、“旅游乡村”等。
2. 创新推广手段
乡村推广需要适应现代传播手段的变化,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现代传播手段,创新推广方式,提高传播效果。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发布乡村的美丽风光、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等内容,吸引公众的关注和兴趣。同时,还可以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农产品展销会、乡村特色体育赛事等活动,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和交流,提升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 加强资源整合
充分整合自身的特色资源、优势产业和文化内涵,形成具有吸引力的品牌形象。将乡村的农产品、旅游资源、文化资源、民俗特色等进行整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提高乡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还可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升整体形象和影响力。
4. 培养专业人才
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推广人才队伍。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引进人才等方式,提高乡村推广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还可以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等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推广理念和技术手段,提升推广效果和质量。
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提高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水平和质量。这不仅可以改善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还可以提高乡村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例如,可以加强乡村道路的建设和维护,提高交通便捷性和安全性;加强乡村通信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和覆盖面。
6. 强化文化传承与创新
深入挖掘自身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独特资源,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增强乡村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同时,还需要注重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民俗表演等活动,展示乡村文化的魅力和特色;加强乡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支持力度,推动乡村文化的创新和升级。
7. 加强宣传推广的针对性
在推广过程中深入了解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偏好,制定针对性的推广策略和内容。对于旅游市场,可以重点推广乡村的旅游资源和特色文化,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对于农产品市场,可以重点推广乡村的特色农产品和绿色生态优势,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加强宣传推广的针对性,可以更好地满足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偏好,提高推广效果和质量。
8. 建立长效推广机制
建立一套完善的长效推广机制,包括定期评估、反馈调整、持续优化等环节。通过定期评估推广效果和市场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进行反馈调整和优化改进。同时,还需要加强与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合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地方形象推广工作。通过建立长效推广机制,可以确保地方形象推广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六、舆情监测
在乡村振兴的地方形象推广过程中,舆情监测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舆情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公众对乡村形象和推广活动的关注和反馈,为优化推广策略和内容提供依据。同时,通过舆情监测和预警,可以及时发现负面舆情,为维护乡村形象和声誉提供先机。
1. 舆情监测
舆情监测是了解公众对乡村形象和推广活动关注和反馈的重要手段。乡村可以通过建立舆情监测体系,收集和分析媒体、社交媒体、论坛等渠道的信息,了解公众对乡村形象和推广活动的看法和态度。同时,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公众的需求和偏好,为优化推广策略和内容提供依据。
2. 舆情建议
在乡村振兴的地方形象推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负面舆情。对于这些负面舆情,了解问题的原因和背景,寻求解决方案,及时做出回应和沟通,避免舆情进一步发酵和扩散,以维护乡村形象和声誉。同时进行总结和反思,找出问题的根源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乡村舆情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关阅读推荐:乡村振兴舆论关注点分析
咨询及申请试用:蚁坊鹰眼速读网旅游舆情监测分析系统免费试用》》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