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天来,#丢失20万人造耳蜗事件# 成为当下热议话题之一。李女士的弟弟在乘地铁时丢失20万的人造耳蜗,随后在网络上发帖求助,本是一起社会人士热心援助事件,却围绕“耳蜗”本身分散了不少注意力,一起看看舆情事件的详细发展。
一、事件详情
二、热度分析
从事件热度来看,主要集中在12月19日-20日。19日下午15时事件热度开始上升,在这一事件中,博主@Moonsleepe 发文:弟弟的人工耳蜗于今天早上在北京地铁上丢失。这一博文迅速引发关注,多位网络大V博主如@北京人不知道的北京事儿 的转发迅速带起一波热度,随后部分官媒账号也报道这一事件,本来这是一起互联网大V自发的善举,通过网络力量帮助男孩尽快找到耳蜗的暖心事件。
然而自媒体的一篇文章却让事件变得有点扑朔迷离,是耳蜗厂商联和当事人营销炒作还是确有其事?
三、关注焦点
在这一事件中,网友多数表示为希望早日找到丢失的耳蜗。另外耳蜗体外机的“天价”讨论也为网友津津乐道。整体舆论出现反转主要是因为自媒体发文混淆了事件的真伪。但不可忽视的是,于公共场所丢失耳蜗随后发动全城力量寻找已经不是首例。公众善心如果被商家当成营销的工具难免会让人心生抵触。
1、代价:耳蜗丢失需要重新开颅?
在李女士的求助信息中,耳蜗大概价值20多万,与弟弟脑子里的植入设备相配套,耳蜗丢失可能带来的“重新开颅”后果让人触动。让很多网友自发的为这个孩子转发。但是自媒体文提出耳蜗丢失并不需要开颅,而随后医生也证实了这一说法。耳蜗涉及的巨额费用,以及“开颅手术”对受众造成的心理刺激,吸引了大量眼球。而后丢失人工耳蜗体外机的损失被证实没那么高,更不必做所谓开颅手术,降低了网友的关注期待。
2、是否是耳蜗厂商的营销事件?
在网民言论中,部分网友质疑这是当事人与耳蜗厂商之前的一起营销事件,因为这已经是近几个月发生的第4起耳蜗丢失事件,而重新配置一副体外机并不需要这么昂贵的价格。随后当事人姐姐辟谣回复,原本只是想尽快找到耳蜗,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大的风波。
从鹰击早发现对该事件进行分析可知,网友的网络情绪以负面情绪为主,占比达到51.6%,自媒体传递的信息复杂,难辨真伪。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四、总结
舆论场上就这一事件观点有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耳蜗丢了,舆论不能丢了善意。”试想如果通过社会力量而帮助男孩找回了耳蜗,那对于所有曾伸出援手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欣慰。不妨少一些揣测的动机,多一些善意和理解。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