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概述
青岛电影学院大四学生刘摩西自3月21日凌晨失联,当时她身着红裙、白袜未穿鞋,现身灵山湾地铁站,未携带手机。刘摩西的母亲刘女士从深圳赶到青岛,她表示女儿的手机被格式化且手机卡被移除,警方正在尝试恢复手机数据。
刘摩西自去年9月开学后未回深圳,春节也未回家,且在与家人视频通话时总是挂断,称忙不方便。目前警方全面介入调查,公益救援队也在配合搜寻,但尚未有进展。刘女士希望有好心人能提供线索,以便尽快找到女儿。
二、舆情趋势
由上图趋势可以看出,有关“青岛电影学院一女生失联”的媒体舆情于03月24日17时达到最高峰,网民舆情于03月24日17时达到最高峰。
三、传播平台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青岛电影学院一女生失联”的舆情主要集中在新闻APP平台,相关舆情量,占总量的39.3%,其次为短视频占32.7%,社交网络占24.1%。
四、情感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青岛电影学院一女生失联”事件的公众情感倾向主要集中在中性态度上,这一比例高达51.1%。同时,负面舆情也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比例,达到了37.1%。相比之下,正面舆情相对较少,仅占11.8%。整体来看,公众对于这一事件的情绪反应是复杂且多元的,既有关注和担忧,也有理性和客观的声音。
五、热词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青岛电影学院一女生失联”的话题提及频次较高的词语有“失联”、“青岛”、“凌晨”、“刘摩西”、“手机”等。
六、网民情绪
通过对有关“青岛电影学院一女生失联”的网民言论进行情感倾向分析,大众情绪分布如下图:
七、媒体报道
媒体对此次事件的报道主要观点可归纳如下:
1.关注刘摩西失联事件
据新闻晨报、扬子晚报、南方都市报报道,青岛电影学院大四学生刘摩西自3月21日凌晨在灵山湾地铁站附近失联以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刘摩西失联时身穿红色裙子,脚上仅穿白色袜子,未携带手机。监控显示她最后出现在灵山湾地铁站附近,之后便失去了踪迹。刘摩西的母亲刘女士表示,自从去年9月份开学后,女儿就没有回过家,春节期间也未回家,且从10月份开始,女儿的通讯变得异常,不再接听视频电话。目前,警方已经介入调查,并正在尝试恢复刘摩西被格式化的手机数据,以寻找可能的线索。
2.聚焦警方调查进展
据扬子晚报、环球网、观察者网报道,青岛市公安局黄岛分局灵山卫派出所正在全力搜寻失联的女大学生刘摩西。警方已经接管了案件,并对刘摩西的手机进行了技术恢复,以期找到有用的线索。刘摩西的手机被发现时已经被格式化,手机卡也被拔走,警方正在努力恢复手机数据。此外,刘摩西的前男友,也是她的同班同学,被警方带走问话,因为他是刘摩西在校外合租的室友,且两人在去年2月份就已经分手。
3.讨论刘摩西的最后行踪
据扬子晚报、现代快报、凤凰网报道,刘摩西最后被监控拍到的时间是3月21日凌晨3时零6分,在灵山湾地铁站附近。她穿着红色裙子和白色袜子,没有穿鞋,也没有携带手机。电梯监控显示,她在21日凌晨2时37分离开了与同学合租的校外公寓。刘摩西的家人和警方正在焦急地寻找她的下落,而她的突然失联和异常行为让家人感到非常担忧。
4.关注刘摩西的个人情况
据环球网、新浪、凤凰网报道,刘摩西是青岛电影学院的大四学生,即将毕业。她没有住校,而是选择与同学在校外租房居住。刘摩西的学籍状态和是否延期毕业等情况,校方并未给出明确答复。刘摩西的母亲刘女士表示,自从去年9月份开学后,女儿就没有回过家,且从10月份开始,女儿的通讯变得异常,不再接听视频电话,这让家人感到非常担忧。
5.聚焦社会救援力量的参与
据环球网、凤凰网、观察者网报道,青岛西海岸新区鳀鹏应急救援队参与了对刘摩西的搜寻工作,出动了二三十人帮忙寻找,并动用了无人机,但并没有收获。目前,警方已经介入,救援队也在配合警方进行寻找工作。社会各界对刘摩西的失联事件表示关注,并希望有更多线索能够帮助找回失联的女大学生。
八、网民观点
1.对女孩的担忧和祈福
众多网民表达了对失联女孩的担忧,并希望她能平安归来。他们认为事件令人揪心,呼吁有能力的人帮忙寻找,并为女孩祈祷平安。
2.对事件真相的追问
部分网民对女孩失联的真相表示关注,希望警方能尽快查明真相。他们觉得事件中存在许多疑点,如手机被格式化等,期待官方的回应和调查结果。
3.对女孩行为的猜测
一些网民对女孩凌晨出门、不穿鞋、手机被格式化等异常行为进行了猜测。有人认为可能是自杀,有人猜测可能与情感问题有关,也有人怀疑是遇到意外或被他人伤害。
4.对父母关心的讨论
有网民讨论了父母对孩子的关心问题。有人认为父母应该多关心孩子,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也有人认为大学生作为成年人,不能完全依赖父母,要学会独立。
5.对社会治安和警方的信任
不少网民表达了对青岛社会治安的信任,并相信警方能够找到失联女孩。他们呼吁大家耐心等待警方的消息,不要传播无根据的猜测和阴谋论。
九、热门文章
十、研判分析
(一)风险分析
本次事件涉及一名青岛电影学院大四女生刘摩西的失联,根据媒体报道和网民观点,存在多个风险点。首先,刘摩西失联时的装束(穿红色裙子、白色袜子,未穿鞋,未带手机)和行为(凌晨外出)异常,这可能引发公众对女性安全和社会治安的担忧。其次,刘摩西的手机被格式化且手机卡被拔走,这一细节加剧了事件的神秘性,可能导致公众对背后可能存在的犯罪行为产生恐慌。此外,校方对学生学籍状态的不了解和对事件的回应不足,可能引发对教育机构管理和责任的质疑。最后,网络上的各种猜测和传言可能会误导公众,造成不必要的社会恐慌和负面影响。
(二)改进措施
1.加强与警方的沟通和协作,及时公布案件进展和调查结果,以正视听,减少不实信息的传播。
2.对于涉及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的案件,应谨慎处理,避免泄露可能引起恐慌的细节,同时加强对网络言论的监管,防止恶意炒作和不实信息的扩散。
3.教育机构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关怀,特别是在学生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方面,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在事件发生时,应及时、透明地向公众通报情况,展现责任和担当。
4.增强公众对警方调查工作的信任,鼓励民众提供线索,同时呼吁大家保持理性,不信谣、不传谣,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助力失联学生的早日找到。
上述报告,为“鹰眼早报告”人工智能编写。若需要查看更多高校舆情事件分析研判报告,可申请免费试用蚁坊软件的AI智能舆情分析报告工具。(舆情分析报告自动生成工具免费试用入口>>>)
相关阅读推荐:舆情简评|四川一小区疑高空抛物砸死快递员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