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全系统电视电话会议并印发通知,要求全系统开展坚决清理整治知名医院被冒牌问题行动,逐一核查在名称中使用“协和”“华山”“同济”“华西”“湘雅”“齐鲁”“同仁”等知名医院字号的营利性医疗机构(含企业、个体工商户)。全面清理含有知名医院字号的市场主体。在网上引发舆论关注和热议。
通知要求,对营利性医疗机构以及医院管理、医疗美容、药品等相关行业企业,其名称在使用中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者误解、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一律依法予以纠正。“知名医院之外的营利性医疗机构,无权利人直接授权的,一律不得在名称中使用‘协和’等知名医院字号。”对于这一规定,舆论又有哪些看法和观点呢?
新闻媒体、达人参与事件传播
对于#协和等知名医院不得擅自使用#一事,从舆情监测系统鹰眼速读网对于此事件的重点传播博主进行分析,新闻媒体、地方政务微博、达人帐号、自媒体帐号等都参与了事件的传播。中国新闻网、封面新闻、财经网、央视财经、界面新闻、中国青年报等新闻媒体,龙江检察、成都高新等地方政务微博,周蓬安等达人帐号主要发博报道市场监管总局部署#清理整治协和等知名医院被冒牌问题# 、科普#全国医院专科排名#榜单为主,利用媒体影响力、行业权威性、粉丝号召力带动舆情热度不断攀升,吸引网友加入到相关话题的传播和讨论之中。到目前为止,相关话题#协和等知名医院字号不得擅自使用#阅读数达到5.8亿,讨论数达到1.4万。
傍名院真假难辨,乱象丛生
提起“协和”,公众约定俗成认为是北京协和医院。然而在中国不少城市,“协和”、“华山”、“同济”等大家耳熟能详的知名医疗机构林立。
冲着北京协和医院的美誉度,诸多医疗机构可以合法“傍名院”成为“协和医院”,更有医疗机构明目张胆地扬言或者暗示他们是北京协和医院的“亲戚”。据新华社报道,已经关门的河北定州协和医院,尽管和北京协和医院没关系,但定州协和医院在门诊大厅高调标识自己是“全国协和品牌连锁医院”,贴在大厅墙上的一张全国示意地图上,北京协和、定州协和都成了“协和系”。地图最上方,硕大的字写着“相信品牌的力量”。不仅北京协和医院,华西医院、中山医院等多数知名医疗机构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北京协和医院曾多次就虚假宣传、被“冒名”问题发声,依旧不能遏制遍地开花的“傍名院”问题。
其实真正的协和医院只有三家,分别是北京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协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仍旧有很多冒牌医院吃着“协和”的红利不断捞金…2014年我国共有280家协和医院,到2020年还涨到了365家,并且这个数量还在不停地增长。
有网友提出,为何不申请注册商标,对医院品牌进行保护?按照国家相关工商管理条例,北京协和医院不能独享“协和”二字,只能以“北京协和医院”六个字为注册商标。北京协和医院能做的只有在某些“xx协和”宣称自己和“北京协和”有挂靠、合作、协作关系时,根据广告虚假宣传这种不正常竞争行为告对方。然而虚假宣传顶格处罚也只有200万,这与傍名牌所带来的巨大的利润相比,罚款又算得了什么呢?除了协会医院,大名鼎鼎的“中山医院”有4622家公司存在傍名牌嫌疑,“同济医院”有926家公司存在傍名牌嫌疑,“华西医院”有828家公司存在傍名牌嫌疑。
从舆情监测系统的分析来看,对于#协和等知名医院字号不得擅用#这一规定的发布,广东、北京、四川三地网友参与度最高,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湖南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知名医院为广大网友所熟知,各地傍名院的情况也主要围绕知名医院进行,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推广,傍名院现象层出不穷,不少医院在进行线上广告推广时,误导网友,使“李鬼”成为真正的“李逵”,从而蒙骗、欺瞒消费者,使病患蒙受病痛折磨及财产损失,使被盗名医院蒙受名誉损失。
重拳出击获舆论好评
根据舆情监测系统鹰眼速读网的分析,对于#协和等知名医院字号不得擅自使用#超半数网友持正面观点,傍名院等乱象是继莆田系医院之后又一引发舆论广泛热议和争论的医疗相关热点现象。
在各类协和、中山、华西遍布全各地,涉及多家企业、医院、行业的同时,鱼目混淆之下,上当受骗者不计其数,为各大名院的行业招牌带来了不良的负面影响,而此次规定的出台,有利于肃清行业乱象,对公众而言,可谓是利好消息。也有部分网友表示了担忧,规定能否切实落实到位,实际实施情况,对于傍名牌医院的惩罚力度等也成为舆论重点关切的议题。另外部分网友提出疑问:一家自然人投资的医院取名“医大”,乃至那些与“协和、华西”等知名医院同名的大量医院,为何能注册成功?在企业注册、市场监管等环节,是否存在需改进之处?医院名称,如何规范?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