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舆情简评 >>正文

舆情简评|青海玉珠峰3名失联登山者遇难

2025-04-17 17:24 作者:C 浏览次数:220 标签: 网络热点事件 社会事件舆情分析 社会舆论热点 舆情报告
"速读全网"舆情,了解传播路径,把握发展态势——点击试用鹰眼速读网全网舆情监测分析系统

一、事件概述

2025年4月15日,青海省体育局接到青海省应急管理厅电话,得知玉珠峰发生登山人员失联事件。经核查,失联的3名登山者未履行正常的登山报备手续,私自绕过玉珠峰登山关卡上山。青海省体育局随即协调当地公安、应急、消防和高山向导组成联合救援队进行搜寻,并于当天找到3名遇难者遗体。

由于天气恶劣,救援队在玉珠峰登山大本营短暂停留后,于15日继续转运遗体。曲麻莱县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这些登山者未经申请报备,私自上山导致事故发生。玉珠峰山上没有手机信号,影响了救援进度。

目前,遇难原因仍在进一步核实中。玉珠峰是昆仑山东段最高峰,海拔6178米,其大本营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是登山爱好者攀登玉珠峰的基地。

二、舆情趋势

由上图趋势可以看出,有关“青海玉珠峰3名失联登山者遇难”的媒体舆情于04月15日14时达到最高峰,网民舆情于04月15日15时达到最高峰。

三、传播平台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青海玉珠峰3名失联登山者遇难”的舆情主要集中在新闻APP平台,相关舆情量,占总量的64.3%,其次为短视频占15.3%,社交网络占12.6%。

四、情感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青海玉珠峰3名失联登山者遇难”事件公众的情感倾向主要集中在中性,这一比例高达57.4%。同时,负面舆情也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比例,达到了29.2%。相比之下,正面舆情相对较少,仅占13.4%。整体来看,公众对于这一事件的情感反应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

五、热词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青海玉珠峰3名失联登山者遇难”的话题提及频次较高的词语有“玉珠峰”、“登山者”、“3名”、“遇难”、“青海省”等。

六、媒体报道

媒体对此次事件的报道主要观点可归纳如下:

1.关注玉珠峰登山者遇难事件

据上游新闻、三湘都市报、南风窗报道,青海省玉珠峰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登山事故,3名登山者在攀登过程中遇难。据报道,这3名登山者在未进行正常报备的情况下私自上山,最终在海拔5600米的C1营地东南侧失联并确认遇难。青海省体育局和相关部门迅速组织了联合救援队进行搜救,但由于玉珠峰山上没有手机信号,加之天气恶劣,救援工作受到了一定影响。遇难者遗体正在转运下山,具体遇难原因仍在进一步核实中。这起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登山安全和规范报备手续的关注。

2.聚焦遇难者身份及经验

据辽沈晚报、荔枝新闻报道,遇难的3名登山者中,包括2名男性和1名女性,分别来自宁夏和甘肃。其中一名遇难者王某是第一次攀登玉珠峰,但此前已有多次攀登5000米海拔山峰的经验。王某的朋友孙女士表示,王某和另一名遇难者喻某某都是经验丰富的爬山爱好者,体力良好。这起事故也让人们关注到即便是有经验的登山者,在面对极端天气和复杂地形时,也可能遭遇不测。

3.讨论玉珠峰封山状态下的私自攀登行为

据九派新闻、大皖新闻报道,此次遇难的登山者属于未经报备私自上山的情况。青海省体育局表示,玉珠峰目前仍处于封山状态,未开始登记预约,登山者绕过关卡私自上山导致了这起悲剧。这一行为不仅违反了登山规定,也给救援工作带来了额外的困难。事件引发了对于登山者遵守规定和安全意识的讨论。

4.关注玉珠峰登山安全及误导性宣传

据九派新闻报道,有户外爱好者指出,将玉珠峰宣传为“人生首座雪山”具有误导性,可能使一些户外小白误以为自己可以轻易攀登玉珠峰,而忽视了背后的风险。这种宣传可能无形中增加了登山的风险,对于初学者尤其危险。这起事故也提醒了公众和登山者,即使是被认为难度较低的山峰,也应充分评估风险,做好充分的准备。

5.聚焦救援难度及遇难原因调查

据环球网、光明网报道,由于玉珠峰山上没有手机信号,加之天气恶劣,救援工作受到了影响。救援队在找到遇难者遗体后,因天气原因在大本营短暂停留,并于次日继续转运遗体。目前,遇难的具体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中。这起事件凸显了在高海拔地区进行救援的难度,同时也在等待官方对于遇难原因的最终确认。

七、网民情绪

通过对有关“青海玉珠峰3名失联登山者遇难”的网民言论进行情感倾向分析,大众情绪分布如下图:

八、网民观点

1.对遇难者表示哀悼和对救援人员表示关心

对于青海玉珠峰3名登山者遇难的事件,许多网民表达了对遇难者的哀悼之情,并对参与救援的人员表示关心和敬意。他们认为,尽管遇难者的选择值得尊重,但在进行高风险活动时,必须考虑到个人安全和对他人可能造成的影响。同时,也有言论强调救援人员的安全同样重要,希望他们在执行任务时也要注意自身安全。

2.对遇难者未报备私自登山的行为表示批评

部分网民对遇难者未按规定报备、私自登山的行为表示批评。他们认为,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规定,也给救援工作带来了额外的困难和风险。有言论指出,遇难者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包括支付救援费用。同时,也有观点认为,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对生命的不尊重,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3.对登山活动的风险和安全问题进行讨论

一些网民在评论中提到了登山活动的风险和安全问题。他们认为,尽管登山可以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但必须在充分准备和遵守规定的前提下进行。有言论强调,登山者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有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此外,也有观点提到,相关部门和机构应该加强对登山活动的管理和指导,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4.对遇难者家属的态度和责任问题进行讨论

部分网民在评论中提到了遇难者家属的态度和责任问题。有言论认为,家属应该对遇难者的行为表示理解和尊重,同时也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比如支付救援费用。此外,也有观点认为,家属在面对这样的悲剧时,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智,不应该对救援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无理指责。

5.对登山文化和冒险精神的讨论

还有一些网民在评论中对登山文化和冒险精神进行了讨论。他们认为,尽管登山和探险活动存在一定的风险,但这种勇于挑战自我、探索未知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有言论指出,社会应该对这类活动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同时也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帮助登山者实现梦想,同时确保他们的安全。

九、热门文章

十、研判分析

(一)风险分析

本次事件中,3名登山者在未报备的情况下私自攀登玉珠峰并遇难,引发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从舆情监管单位和责任单位的立场出发,存在以下几个风险点:

1.法律责任风险:遇难者未按规定报备,私自攀登导致事故发生,可能会引发家属对相关部门监管不力的质疑,要求赔偿或追责。同时,相关部门需要承担起救援和后续处理的责任,这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和法律风险。

2.安全管理风险:此次事件暴露出在登山安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可能会引发公众对其他户外运动安全管理的担忧,要求加强监管和规范。

3.救援资源风险:由于遇难者未报备,导致救援工作难度加大,消耗了大量救援资源。这种情况若频繁发生,可能会对有限的救援资源造成浪费。

(二)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风险,建议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加强法律法规宣传:通过媒体和社交平台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明确登山者的责任和义务,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2.加强安全管理:完善登山等户外运动的安全管理规定,加强对登山者的报备管理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优化救援资源配置:建立更加高效的救援机制,合理调配救援资源,提高救援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时,可以考虑建立救援费用分担机制,让违规者承担一定的救援费用,以示警示。

 

上述报告,为“鹰眼早报告”人工智能编写。若需要查看更多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分析研判报告,可申请免费试用蚁坊软件的AI舆情分析报告工具。(舆情分析报告自动生成工具免费试用入口>>>)

 

相关阅读推荐:舆情简评|杭州一男孩从27楼坠亡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

热门文章 换一换
文章推荐换一换
舆情监测关注问题换一换
舆情监测公司排名 舆情分析 舆情管理 舆情监测系统 全网舆情监测系统 舆情监测 舆论 舆情监测平台 互联网舆情监测 舆情监控系统 舆情监测服务平台 热点舆情 网络舆情分析报告 舆论聚焦 中山大学张鹏 超强台风山竹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微博传播分析 网红直播 手机舆情监测 做好舆情监控 舆情监测报价 网络热点事件 舆情搜索 舆情预警系统 近期舆情 舆情报告 舆情 免费舆情软件 舆情监测方案 舆情监测解决方案 舆情是什么意思 网络舆情监测 舆情案例分析 专业舆情监测 媒体舆情监测 药品安全事件 长春长生疫苗事件 洁洁良 乐清女孩 新浪微舆情 网络舆情分析报告 2019网络舆情事件 山东寿光水灾 社会舆情 舆情监测哪家好 舆情监测方法 舆情监测报价 新浪舆情 手机舆情监测 近期舆情 网红直播 舆情事件 免费舆情监测软件 社会舆情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 舆情监测报告 舆情监测软件 网络舆情监测公司 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 舆情监测分析 舆情监控前几大公司 网络舆情监控软件 网络舆情监控系统 舆情监控是什么意思 免费舆情监控 互联网舆情监控系统 网络舆情分析 舆情 政务舆情 什么是舆情 新华网舆情在线 舆情监控系统 互联网舆情分析 社区舆情信息 网络舆情信息 网络舆情分析系统 网络舆情管理 人民舆情监控 军犬网络舆情监控系统 舆情监控 涉警舆情 鹰击 鹰眼舆情
标签云 换一换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 舆情监测软件 舆情服务 舆情服务商 舆情监测 舆情监测系统 舆情监测工具 属地舆情监测 全网舆情监测 地方舆情 社会事件舆情分析 舆情报告 舆情分析 行业舆情 互联网舆情分析 消费舆情 医院舆情 医疗舆情 舆情周报 新闻舆情 民生舆情 社会舆论热点 舆情监测软件排名 网络舆情 校园舆情 短视频 舆情传播 舆情热点事件 旅游舆情 景区舆情 网络安全 蚁坊软件 舆情事件 舆情汇总 教育舆情 市场监管 金融舆情 金融监督管理局 财经金融舆情监测 舆情舆论汇总 学校舆情 涉警舆情 社会舆情 网络热点事件 近期舆情 突发公共事件 公安舆情监测分析 公安类舆情 娱乐舆情 AI舆情监测服务平台 大数据服务平台 舆情系统 AI舆情监测服务 舆情监测解决方案 月度舆情分析 AI舆情服务 人工智能 舆论监测 舆情研究 2024年报告 网络舆情监测 热点监测 蚁坊 假期舆情 交通舆情 在线监测软件 舆情监测预警 舆情监测平台 高校舆情 舆情分析研判 新媒体舆情 舆情研判 数据监测 舆情查询 舆情数据分析 舆情治理 网络舆情治理 网络综合治理 网络信息生态治理 舆情应对 应急舆情 舆情风险监测 灾害舆情 应急管理 舆论态势 舆情信息分析 舆情回应 舆情风险 公共事件舆情 舆情监测方法 互联网舆情监测平台 视频舆情监测 舆情平台 舆情预警 舆情态势 农业舆情 农村舆情 老年人保护舆情 舆论风险防范 舆论监测软件 网络舆论监测 妇女儿童舆情 网红直播 中国食品药品安全舆情事件案例 政务舆情 大数据舆情 舆情信息收集 网上舆情 安全生产 食品舆情 信息挖掘 舆情搜索 疫情舆情 涉稳舆情 航空舆情 开源情报工具 舆情监测报价 网络传播规律 传播路径分析 政府舆情 涉法舆情 检察舆情 网络舆情分析系统 抗击疫情 疫情舆情分析 舆情管理 社交媒体舆情 谣言传播 舆情监测方案 网络社会热点舆情分析系统 免费舆情监测软件 免费大数据平台有哪些 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哪家好 互联网舆情监测 2023年舆情分析报告 电力舆情 高考舆情 互联网舆情 政府舆情监测 舆情监测服务商 铁路舆情 辖区舆情监测 如何网络舆情 能源舆情 企业舆情 政策舆情 危机公关 舆情告警 智慧城市 舆情案例 数据分析软件有哪些 网信办信息汇总 舆情监测哪家好 网络舆情网 乡镇舆情 税务舆情 舆情处置 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 生态环境舆情 负面舆情 消防救援舆情 舆情案例分析 地震舆情 明星舆情 新媒体舆情监测 自媒体舆情监测 舆情监控前几大公司 社交新全媒体监测系统工具平台公司 法治舆情 司法舆情 法院舆情 网红舆情 23年舆情报告 网络意识形态 在线舆情监测 涉毒舆情 科技舆情 鹰眼速读网 鹰击早发现 监狱舆情舆论 大数据分析工具 大数据舆情监测 做好舆情监控 政府舆情监测系统 大数据舆情分析 媒体舆情 媒体舆论 网络在线教学舆情 烟草舆情舆论 会议舆情 舆情预警系统 媒体监测 环境舆情 舆情专报 次生舆情 舆情分析服务 舆论反应 信息战 舆论战 舆论趋势 新闻舆论阵地管理 自媒体传播 自媒体乱象 女权舆论 性别矛盾 民族宗教舆情 宗教舆情 银行舆情 互联网舆情治理 2022年舆情报告 未成年人舆情 舆情引导 舆情日报 两会舆情 审计局 舆论失焦 政法舆情 网络实名制 舆情监督 奥运会 疫情搜索大数据 舆论知识点 新闻传播理论 新疆棉花 社会情绪指数 正面舆情 网络暴力 社会性死亡 辟谣 涉犬舆情 事件过程 鹰眼舆情 鹰击 清博大数据舆情 舆情格式 疫情舆情分析报告 抗疫英雄事迹舆情 虚假新闻 什么是舆情 2020年舆情报告 2020年舆情 深度学习算法 机器学习 舆论分析 舆情公关 虐童事件 反转新闻 网红 微舆情 微博传播分析 手机舆情监测 新浪舆情 新华舆情 2019网络热词 网络流行语 百度舆情监测 企业危机管理 315 网络舆情危机 网络舆情监测公司 互联网舆情监控系统 舆情是什么意思 德云社 网络舆论分析 大数据舆情监测案例 网络热词 微博数据分析 舆情监测公司 2019舆情热点 犯罪舆情 股票舆情 消防舆情 微信舆情监测 民航舆情 人物舆情 公益舆情 感动中国 影视舆情 舆论监督 2019舆情 2018舆情事件盘点 2018舆情报告 免费舆情监测系统 雾霾舆情 港澳台舆情 涉军舆情 拆迁舆情 舆情反转 反腐舆情 海外舆情 信息惠民 体育舆情 强拆舆情 舆情指数 环保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