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报道南京某小区50元包月的垃圾代扔服务的新闻吸引了网友的关注。据@江苏新闻相关报道,开展该项服务的是负责小区内保洁工作的住户杨某,其在业主群内发了包月代扔垃圾的广告几日后,有4名年轻人购买该服务。杨某还表示因在业主群里反响不错,已有扩张业务的想法。
代扔垃圾服务并不是最近才有的新鲜事,事实上,自垃圾分类处理在各地实施以来,各种围绕垃圾分类为中心的新兴业务也产生了:垃圾智能分类app,支付宝、微信推出的垃圾分类小程序,此次热议的垃圾代扔在其他地区也已有类似服务,购物网站、生活网站上代分类代扔垃圾的店铺月销量都不算低。
多数网友对新兴职业持乐观态度,正面舆论情绪明显
此次事件进入网友视野的原因之一在于11月1日南京开始实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最近这段时间南京多个街道、社区正处于垃圾不分类到强制分类这一转型的适应期,11月份“垃圾代扔网约工”等垃圾分类的相关事件就已经有陆续报道。
18日下午,地方媒体@江苏新闻报道南京某小区代扔垃圾包月服务后发起了互动投票,调查网友对这一服务的接受程度,在发起的投票之下,网友对是否愿意尝试“垃圾代扔包月”服务的态度如下:
可以看到,在参与投票的网友中,大多数人对这一新兴服务的接受程度是比较高的,认为垃圾代扔省时省力,两成网友也表示在太忙时会考虑这一服务,其余网友则认为自己能搞定。当日稍晚,发布的代扔垃圾包月事件的详细视频报道引起了受众强烈的共鸣,顺利引发网友热议。话题中心总体舆论倾向呈正面,多数网友对这一新兴服务表示支持,认为在有专人处理的情况下能够让垃圾分类更好实施,不至于让环保成为摆设。
代扔垃圾服务话题背后的多元讨论释放
观点一:垃圾处理的时间冲突
目前实施垃圾分类的地区大多都设置为定时定点收垃圾,部分网友表示某些地区时间段一过垃圾桶就会被锁,无法扔垃圾。这种操作本是为了方便收垃圾的工作人员集中处理垃圾,但是对于工作忙、互联网行业996工作时间的年轻人来说,目前规定扔垃圾的时间要么与他们的作息时间冲突要么就和通勤时间冲突,导致总赶不上垃圾投放时间,限时扔垃圾对这类群体来说真正成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一件事。话题中杨某开始代扔垃圾业务之后,首先与她达成交易的都是年轻人的原因可见一斑。
观点二:垃圾分类流于形式之嫌
在对南京小区代扔垃圾包月服务表示赞同、羡慕的情绪之外,多个对垃圾分类难的吐槽也出现在热门博文评论区。
垃圾分类实施越趋细化,而大多数家庭中,往往是老人在负责家里日常垃圾的处理,在源头方面,记忆力不好无法正确分类各种垃圾的老年人面临垃圾分类难题。在垃圾分类处理尾部,撤桶设置垃圾站点不太人性化的呼声也较高,原本垃圾桶数量足够,撤走之后换成只设置几个站点,而由于站点离住处太远一部分人就直接把垃圾扔在原来放垃圾桶的空地上,导致垃圾分类有流于形式之嫌。
观点三:对第三方监管的担忧
在代扔垃圾的采访视频中,也有部分人透露了对垃圾代扔服务的担忧,新供需产生了新市场,但如何追踪保证第三方是否真的进行了垃圾分类也成为此次事件中舆论关注点之一。各平台下出现的委托代扔垃圾最后发现只是随手一丢并没有做到垃圾分类的反馈,一方面是舆论表现的公众代扔垃圾诉求没有得到满足的不安,另一方面投射出目前第三方代扔垃圾服务的体制不够健全的现状。
网络舆论是表面呈现,其本质是线下事件的浮现与延伸。本次代扔垃圾服务走红网络的背后反映的是公众在现实垃圾分类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摩擦。在舆情热议期,视频跟进报道中的专家建议对扔垃圾时间段进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舆论情绪,由于后续没有事件处理更新与媒体传播加热,舆情也进入消退期。在单个代扔垃圾服务报道引发的多个衍生讨论之下,反映的是公众对线下垃圾分类流程的多种明确诉求,对现实摩擦的处理优化呼吁。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