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上午,广西南宁学院因开展“书包工程”:要求学生背书包进课堂,登上了热搜。
实际上,“大学要求学生背书包上课”这个话题并不是第一次爆火的。早在2010年时,四川一大学就曾因要求学生上课必须背书包引发过一轮热议。
所以,此次广西南宁学院发布的这条规定“上课一定要背书包”,同样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大量网民各抒己见、踊跃发言,一时间舆论激增,事件热度一路飙升。
一、舆论因“质疑”发酵
全网舆情监测系统鹰眼速读网显示,截止到3月4日13时,网络热度趋势就出现了两波高峰:
第一波:舆情爆发(3日19时-4日2时)
@新浪新闻 3月3日19:47发布博文【广西一#大学要求学生背书包上课#:拿一本书上课感觉吊儿郎当】之后,由于话题的争议性,获得大量网民关注,事件迅速发酵升温,并成为热议焦点。
第二波:舆情回升(4日6时至今)
4日一早,以@人民网 、@中国日报 等为代表的主流媒体相继报道,吸引一众网友热烈讨论,舆论热度再度回升。话题#大学要求学生背书包上课#登陆热搜,截至目前,阅读量高达1.4亿。
二、主流媒体是舆论爆发主因
其实,“大学要求学生背书包上课”之所以能在网络上广为流传,除了诸多媒体相继报道之外,一些影响力很大的资讯博主如@南宁人不知道的南宁事 等,他们的贡献也不容忽视。另外,这些当地资讯博主往往还是一些重要新闻的信息源头。
例如,知名本地博主@南宁微博头条 早在2月25日17:40就针对网友私信内容报道了“南宁某高校开展书包活动,倡导学生在校园里要背书包,要求每位同学配有一个书包,上课时必须佩戴”,尽管该博文带来的影响甚微,但是正是因为这样的首爆,该事件才进入网友的视野,也才有后来的舆情发展。
三、舆论聚焦
与一般的热点事件不同的是,广西一#大学要求学生背书包上课#一事,网友的评论占比为50.7%,超过了一半,转帖仅占20.6%。在微博舆论场上,聚集了一大批观点不一的围观群众,纷纷发表自己对于此事的看法,各种观点交错争锋。
对于这起炸裂网络舆论的事件,网友情绪表现不一,有18.2%的同学认为学校这一举措是好的,作为学生背书包更有仪式感,这样可以端正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态度;57%的同学则认为,都是大学生了,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不愿意背的就不应该强制。另有24.8%的同学持中立态度。部分网友观点整理如下:
@em1111111:可以提倡,不能强制。
@乔志峰:搞形式主义。背书包就能好好学习了吗?
@KOU_EIKOU:一流大学抓学术,二流大学抓纪律,三流大学抓宿舍。
@Holiday2333:我曾经就是一个热爱背书包上学的大学生,感觉背个书包可以装各种各样的东西。
@圆滚滚是睡出来的汤圆:我每天都背书包上课啊!然而并没有什么用,还是没有好好学。
@九八年的八零后小伙:又一吃饱了撑的面子工程。
@sdjnmxh:再不背个书包装装样子,真不知道这是学校。
@淘·女神节红bao:这已经不是形式主义了,这还是要拉动书包实业经济啊[doge][doge]
校方回应
对此,校方回应,“此举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拿一本书去上课有点吊儿郎当’。
四、简评
学校开展“书包工程”的初衷和方向是好的,但是,背着书包≠学习态度端正,“一个背包”也无法改变大学生的现状,要改变大学生精神面貌需要从“深度”入手,方能见效。
而作为学生来说,不管是背不背书包,都应该培养自己的自主能力,认真学习,为自己美好的未来打好基础。
你是喜欢背书包还是只拿一两本书去上课?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
更多舆情热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