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作为当下网络舆论环境中的毒瘤,不仅严重破坏了当下的网络传播生态,而且其负面影响蔓延到现实环境中,对无辜者的精神甚至是生命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尤其是去年接连发生的几起影响极其恶劣的网暴事件,使网民产生巨大震惊的同时,也形成了反网络暴力的舆论声音,同时也表明治理网络暴力已经迫在眉睫。在今年两会期间,就涌现出多个关于治理网络暴力的相关提案,这些提案经过媒体们的集中报道,深受关注。本文在分析两会期间治理网暴类提案网络舆情热度演化的基础上,分析其背后的传播动力,并基于其传播力量的推动之下分析两大舆论场内的表现,相比于官方舆论场的积极报道,民间舆论场内除了期待网暴有所治理之外,为何还存在多种疑问。
2022两会治理网暴类提案舆情热度演化分析
从两会前夕及两会期间关于治理网暴提案的舆情热度来看,总体上呈现出热度值较高,且呈现出多重起伏有关,多峰值的形成与各项提案提出的时间以及其具体内容有关。为了更清晰的了解各治理网暴提案的热度表现,下面将对其各个峰值进行具体分析。峰值一是形成于3月3日,3月3日,人大代表李东生表示建议加大网络暴力处罚力度。他指出,网暴频发的原因在于遏制和打击的力度不够,因此应该通过法律加以治理。这项提议经过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报道,其传播热度迅速攀升,达到峰值。峰值二形成于3月5日,人大代表鲁曼建议从法律层面给网暴划红线,人大代表张晓庆建议立法治理网络暴力问题,他们被江苏新闻、北京青年报等纷纷报道,形成了一定的关注度。峰值三形成于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魏世忠建议将严重的网络暴力纳入公诉案件,正观视频的报道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使其形成高热度峰值。峰值四形成于3月7日,40位代表联名建议为反网络暴力专项立法,侠客岛报道在本次两会上,张雄等40位代表向大会提交联名议案,建议为反网络暴力专项立法。峰值五形成于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建议网暴能立案尽量立案,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称从严追诉网络诽谤等犯罪,央视网等媒体的报道推动热度峰值再次形成。总体来看,这些提案的立足基本上都是希望通过法律手段来治理网络暴力。
提案应对社会现实,多重合力推动下产生强大的舆论力量
各项相关提案之所以呈现如此高的关注度,其原因也是多方面。一方面是提案应对社会现实,网暴事件的频繁发生,表明网暴已经到了不得不治理的地步。表明这些提案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公众意愿是契合的。另一方面是由多重传播力量共同推动的,首先是来自于各大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的集中合力报道,充分捕捉到这些提案所具备的新闻价值,精准地进行议题设置,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其次是来自于自媒体大V们的现实解读,不少自媒体基于现实案例分析网暴产生的原因、危害,与各项提案的核心内容相符合;再者,普通网民的意见表达评论转发也发挥着强大的传播力量。由此可以看出,在多重传播合力的推动之下,两大舆论场内形成了关于治理网暴的舆论共识,使严肃治理网络暴力的舆论呼声达到了空前的高涨。
从提案到落实的距离承载公众的期待与质疑
依靠法律手段治理网暴的相关提案获得了强大的舆论支持,但是从提案到落实仍存在一段距离,公众们在饱含期待治理网暴能够早日实现的同时,也形成了一些疑问。这些疑问首先表现在治理的难度方面,隐匿环境下网民看似不经意的非理性发言就可能汇聚成杀人的力量,这群“无名之人”的个体微力最难治理;其次有不少网友指出单纯依靠法律手段可能或许不能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平台责任、媒体责任、网民媒介素养等都是不可或缺的方面,因此不少网民希望多样化的治理举措必须协同跟进,能够形成多方合力使网暴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理。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