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音叉效应
在警匪片中,我们看到过这样的情况:珠宝店里的贵重珠宝放在可以防弹的特殊玻璃里面,这种玻璃特别坚硬,子弹都打不透,锤击也无法敲碎,但是却可以用音叉振动,当选择的音叉频率和玻璃的谐振频率一致的时候,玻璃却会哗啦一下裂成碎片。这种通过感应对象用巧力而不用强力的方式就是“音叉效应”。
核心观点
对于某些事物来说,不在于对它的作用力的大小,而关键在于找准了它的脉搏。一个更通俗的表达音叉效应的词是共鸣,当互相作用的双方产生共鸣的时候,就可以激发出巨大的力量,或者使得问题迎刃而解。
在成语中有最佳的解释“四两拨千斤”。在传播过程中,如果能运用好关键信息或有利条件,也能达到“音叉效应”的传播效果。音叉效应的存在告诉我们,面对事情或者难题的时候,一味地蛮干是不可取的做法,只有找到它的“七寸”,对症下药,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叉效应的应用
1、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应用:
2022年1月24日,曾在网上发布寻亲视频并认亲成功的河北男孩刘学州遭遇部分网友网暴,最终选择在三亚海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15岁。在刘学州事件中,网暴成为引发网民负面情绪的导火索,舆论聚焦在这一议题中形成强大的声音。1月28日,新浪微博社区管理官方@微博管理员 对刘学州事件发布了声明。“自1月12日当事人收到私信以来,至24日0点,共有1239个与当事人有私信往来的用户。依据法律法规,站方无权查看用户私信内容。我们对相关用户近期以来的公开发博内容、评论内容,以及被其他用户举报投诉情况进行了逐一核查。情况如下:1239个账号中,近期公开发言支持鼓励刘学州坚强生活的内容居多,有用户还晒出与刘学州的私信对话,内容温暖积极,充满爱心。还有部分账号对刘学州事件发表客观评论或提出一些正常问题。同时,有个别用户存在人身攻击言论,站方对排查出的40个违规账号予以永久禁言处置,对52个账号予以禁言180天至1年的处置。”
2、在舆情工作中的应用:
打破思维定式,以点至面,解决问题的痛点,以最小的动作实现最大的影响。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明确舆情分析研判的重点内容、主要范围等,精准回应舆论关切。
针对不同舆情事件具体分析,找到舆情事件发展的脉络走向,传播态势,找准舆情事件中舆论的共鸣点、感应点、诉求点、关切点及以网络中的潜在谣言等,广泛搜集各大主流门户网络、权威新闻媒体、论坛、社交平台、微信公众号、视频平台中关于舆情事件的相关信息,并对其进行整合、分析、挖掘、梳理。掌握相关舆情的传播态势情况,舆情发展的动向,第一时间把握网民所重点关切的问题、话题、议题,了解舆论走向和动态,产生“音叉效应”,从而找到舆情处理工作的切入点,及时、有针对性、精准的回应网民呼声和舆论关切,打消舆论质疑,化解舆情负面风险。
3、在精准扶贫方面的应用:
持续的脱贫攻坚使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精准扶贫,找到民众各自贫困的根本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方可挖穷根、治穷病。2014年,扶贫系统在全国范围开展贫困识别,对扶贫对象实行规范化管理。从点到面,从基数到进度,回头看、动态管,建档立卡扣好了精准扶贫的“第一粒扣子”。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不搞大水漫灌,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坚持分类施策,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实施“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