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期间,社会上涌现出很多心系疫情捐赠助力的民众,其中老人捐款的现象更是频频出现,他们的捐赠行为受到了媒体和网民的关注,同时在网络上也产生了众多热议。
根据蚁坊软件舆情监测系统显示,在2月7日——2月14日一周左右的时间内,网络上对于老人捐款问题形成了一定的关注热度。尤其是在2月10日——2月13日期间,其关注度相对较高,其中2月11日,其关注热度更是达到峰值。通过对网络关于老人捐款问题的关注热度分析来看,网络关注度的上升主要是来自于这些天媒体对于老人捐款事迹的新闻报道,当这些新闻报道不断出现时,由此产生了网民的不断热议,对于这一问题的网络关注度随之升高。
从媒体的新闻报道和网民的热议内容来看,呈现出一定的偏差。
媒体新闻报道框架以传播感人事迹为主
从媒体新闻报道的角度来说,大多数新闻都存在一定的框架。新闻框架是新闻媒体基于一定的媒体立场、编辑方针、新闻价值对新闻事实进行有选择性的报道。
在具体的新闻文本中,这种框架可以通过一定的符号体系体现出来。
从媒体对老人捐款问题报道内容来看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宣传老人捐献的感人事迹;另一类是在报道老人捐献事迹的同时也提及了捐款是否该收的问题。
从宣传老人捐款事迹的新闻文本中,其特有的符号体系主要有:致敬、感动、高龄、多年积蓄、捐款金额和生活困境对比、老人朴实话语等。从媒体新闻文本中的符号体系来看,呈现出生活困境中的高龄老人将多年积蓄捐献出来的感人画面。
受众呈现对抗式解读框架
受众由于受到自身生活经验、既有的价值观、社会关系网络等方面的影响,会对媒体报道的内容表现出自身的态度。受众对新闻信息的解读框架也是多样性的,有同向解读、妥协式解读、对抗式解读等多种形式。在此次疫情中媒体报道老人捐献事迹式,受众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对抗式解读。从网民的话语中,在对老人捐款行为表示敬意的基础上还呈现出两种倾向,第二种是老人捐款不应该收取;第三种是批判媒体对老人捐款事迹的宣传。
从媒体报道下网民的态度分布来看,负面态度所占比例最高,其中负面态度一方面是对老人表示心疼和难过,另一方面是对媒体这类新闻报道表示批判;正面态度主要是对老人行为的致敬和感动,但是也明确表示老人的钱不能收;还有一部分中立的态度,他们认为老人的钱有自己支配的权力,他人无权干涉,要尊重老人的意见。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
更多舆情热点请关注:
新浪微博:@蚁坊软件 @蚁工厂 @鹰眼舆情观察室 @鹰眼口碑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