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内,全国范围内已有3地报告炭疽病例,近日山东出现两例炭疽病例,其中一例系14岁学生感染炭疽死亡,8月从北京肺炭疽病例、山西皮肤炭疽病例再到山东炭疽的死亡病例,三轮病例报告在网络上引发不小的公众热议。
舆情演化脉络
据蚁坊软件全网舆情监测系统整理,8月以来炭疽病例报告相关话题的网络热度走势大致如下:
常态期:8月1日至8日,该时段内尚未发生人感染炭疽病例,相关信息主要以常规疾病防治中涉及炭疽、德特里克堡丢失生炭疽等致命毒株的媒体报道为主。
第一轮波峰:8月9日,北京出现1例肺炭疽病例,网络热度迅速上升,相关信息主要为该病例详情详情、炭疽感染症状等科普。传播较广的文章有头条新闻报道的“#北京报告1例肺炭疽病例# 牛羊肉还能吃吗?”“北京报告1例肺炭疽病例,已在医院隔离治疗”。社交平台,据地方新媒体@大连生活 创建的是否了解肺炭疽情况的互动投票中,参与调查的网民近九成表示对肺炭疽并不了解。
(截图自@大连生活 博文页面)
过渡期:8月10至14日北京炭疽病例引发的热度回落,舆论场主要活跃内容为炭疽杆菌与炭疽病的科普,时段内热门文章为央视网原创短视频账号@小央视频 发布的“#为什么北京特别报告一例肺炭疽# 这种传染病有多可怕”。
第二轮波峰:8月15日,山西文水县发生疑似皮肤炭疽疫情,网络热度急遽提升,热议的焦点分别有山西病例详情、炭疽与新冠传染病级别、美在韩研究病毒等。社交平台博文“#炭疽和新冠是同一等级传染病# #山西文水县发生疑似皮肤炭疽疫情#,病例已隔离治疗”得到多次转发,“#美在韩研究病毒毒性比炭疽菌强10万倍# ”的信息亦广泛传播。
第三轮波峰:继山西病例引发的热议消退后半月,8月底山东出现炭疽死亡病例被多家媒体报道,年仅14岁学生感染炭疽死亡引发网民表达欲,同时有媒体挖掘近期三地发生的炭疽疫情进行分析报道。
舆论情绪变化
整体来看,引发舆情最高峰是8月中旬的山西病例出现时,仅半月内出现第二次炭疽病例以及媒体报道中“与新冠同等级传染病”等字眼调动公众高度关注,其次是14岁年轻学生的死亡病例出现带来次高舆情热度。监测时段内,全网有关炭疽病例的信息内容主要以负面为主,占55%,其次为正面,占30.4%,中立信息较少,占14.6%。情绪影响因素方面,山东死亡病例报告出现后负面情绪波动明显,除此之外,生化武器相结合的炭疽话题、炭疽与新冠属同级别带来紧张感,而来源于官方媒体阵地与民间舆论场医学、疾病领域意见领袖发表的炭疽科普内容下,舆论氛围较为冷静和缓和。
把炭疽杆菌称为炭疽病毒,媒体专业性受公众质疑
在本次山东死亡病例的报告中,不少媒体在文章中把炭疽称为病毒受到公众质疑,“XX报这种“专业机构”都没搞清炭疽杆菌是菌而不是病毒”“作为这类专业媒体,不应该发生这种不专业失误”“话题都不审核的吗”等言论频现。
实际上据鹰眼舆情系统的追溯,#感染炭疽病毒什么症状#这一话题词条在8月16日山西病例报告时就被使用,9月1日#感染炭疽病毒会有什么症状#再次出现,两个词条下报道的媒体均不少,阅读量达数千万。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过载,媒体往往追求时效性,发稿的审慎程度不足,而同时又面临公众审视与即时反馈的强化,特别是在医疗卫生事件的传播中,必须规避错漏信息在舆论场的传播,为保障信息发布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更需要严守媒体的专业素质。
人民网评:网络喧闹之时,要注意区分一个很重要的科学概念:“炭疽(杆菌)是细菌而不是病毒”。不能把细菌和病毒混为一谈,也不能将炭疽杆菌和新冠病毒做对比,或将某些病毒毒性和炭疽杆菌毒性做对比,这是非常不专业的做法。炭疽通常散发,病死率不高,可以彻底治愈,部分甚至能够自愈。炭疽杆菌属于细菌,多种抗生素都可以治疗,一般首选青霉素类药物,一旦发现自己或周围有人出现炭疽的症状,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院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及时就医。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