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7日00:00 – 2025年1月8日08:00
2025年1月7日至8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多次地震,其中最大震级为6.8级,发生在7日9时5分,震源深度10公里,已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此后,该地区又发生了包括3.0级、3.7级、3.1级在内的多次余震,震源深度均为10公里左右。地震发生后,相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全力开展救援工作,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
本文将利用舆情监测及分析平台蚁坊鹰眼速读网系统,对这一灾害舆情的网络传播情况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一、事件脉络
1、地震事件概述
时间:2025年1月7日9时5分
地点: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措果乡附近(东经87.45度,北纬28.50度)
震级与震源深度: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震中情况:震中5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约4259米,周边5公里内有多个村庄,20公里内有3个乡(镇、街道)驻地、27个村。震中20公里范围内人口数约6900人。
2、地震影响
人员伤亡:截至1月7日19时,地震已造成126人遇难,188人不同程度受伤,其中28名重伤员已转移至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进行救治。房屋倒塌3609户。
基础设施损毁:地震造成部分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损毁,但经紧急抢修,截至1月7日18时左右,定日县因地震损毁路段均已抢通。受地震影响的拉日铁路相关区段也于1月7日14时53分恢复运行。
3、救援进展
应急响应:
西藏自治区立即启动抗震救灾二级响应,自治区主要领导第一时间带队赶赴震区,要求全力抢救伤员,排查情况、摸清底数,加强协调,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日喀则市立即启动抗震救灾一级响应,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前往震中,成立人员救治、物资保障、设施抢修等工作专项组。
救援力量集结:
共调集各级应急救援、消防救援、森林消防、公安干警、部队官兵以及社会应急救援力量1.2万余人,全力开展人员搜救工作。
西部战区联指中心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出动无人机排查灾情,就近出动民兵赶赴灾区救援。同时,多架直升机和部队官兵做好救援出动准备。
医疗救助:
自治区、市、县三级共派出医疗救助队伍24支568人、救护车106辆开展转运救治工作,受伤人员已全部收治。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西藏军区总医院等医疗机构调派医疗救援队伍和救援车辆赶赴灾区,确保第一时间展开救援。灾区相关医院也开通伤员救治绿色通道。
物资保障:
向震区紧急调拨了一批自热米饭、矿泉水、方便面、防寒大衣、防寒鞋、被褥、床、帐篷等救灾物资。
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等紧急向灾区调拨中央救灾物资,支持地方做好受灾群众救灾救助工作。
资金拨付:
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紧急预拨1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支持西藏做好地震灾害救灾工作。
灾后恢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紧急下达1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西藏地震灾区灾后应急恢复。
水利部迅速启动水利抗震应急响应,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对震区水利工程和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开展排查和风险研判。
4、后续工作
抢险救援各项工作正在加紧进行,震区隐患排查、群众避险安置、受损设施修复工作已全面展开。
专家表示,原震区及附近地区近几日仍存在发生有感地震的可能,需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
二、舆情趋势
根据鹰眼速读网系统的专业分析,有关“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地震”的舆情信息在地震发生后迅速呈现上升趋势。公众对此次地震的关注度不断攀升,各大新闻平台和社交媒体上的相关信息量急剧增加。特别是在1月7日18时,即地震发生后的不久,舆情信息达到了最高峰。这一时段,关于地震的救援进展、伤亡情况、震源深度等各方面的报道和讨论层出不穷。
三、传播平台
关于“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地震”的舆情信息,主要集中在社交网络平台,这些平台上的相关舆情量约占总量的91.8%,显示了公众通过社交网络迅速获取和传播地震信息的偏好。紧随其后的是短视频平台,约占舆情总量的4.9%,通过直观生动的视频内容,公众能够迅速了解地震现场情况。此外,新闻APP也是舆情传播的重要渠道,占比约为2.6%,为用户提供了权威、详细的新闻报道和后续跟踪。
四、博文类型
关于“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地震”的舆情博文,主要以转发形式传播,占比高达69.4%,这体现了地震信息在社交媒体上的快速扩散能力,大量用户通过转发权威信息或现场报道,迅速将地震情况传递给更多人。其次是评论博文,占比28.1%,用户们积极在博文下方留言,表达关切、祈福或提供救援建议,形成了浓厚的互助氛围。相比之下,原创博文数量较少,仅占2.5%,但其中不乏第一手现场资料或深度分析,为舆情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五、媒体报道
媒体对此次事件的报道倾向主要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西藏日喀则6.8级地震
据每日经济新闻、新京报、人民日报报道,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了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此次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大量房屋倒塌。地震发生后,国家迅速启动了地震应急响应,提升至二级,同时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将救灾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各方救援力量迅速集结,包括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解放军、消防救援队伍等,全力以赴进行搜救工作。此外,多家企业也积极响应,捐款捐物,提供救援物资和支持。此次地震的救援工作面临着高海拔和极寒天气的挑战,救援人员在努力减少伤亡的同时,也需要注意保暖和安全。
(二)聚焦西藏地震救援进展
据每日经济新闻、新京报、人民日报报道,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发生后,救援工作迅速展开。国家卫健委派出专业医疗队伍赶赴灾区,同时要求周边省份的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做好救援准备。西部战区空军运-20飞机抵达震区,统筹指挥抗震救灾工作。截至报道时,已有32人遇难、38人受伤,上千间房屋受损。西藏自治区已启动二级响应,西部战区出动无人机赴震中勘察,第一批解放军抵达西藏震中。三部门紧急调拨2.2万件中央救灾物资,以支持灾区的救援和重建工作。
(三)讨论企业援助西藏地震灾区
据每日经济新闻、新京报、观察者网报道,在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后,多家企业迅速响应,捐款捐物驰援灾区。滴滴公司联合公益组织捐赠救灾安置物资,并派出公益救援队。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启动首批捐款2000万元,用于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波司登集团紧急调度1000万元的御寒物资,京东集团从附近仓库调拨急需物资,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捐赠500万元,支持灾后救援及重建。这些企业的行动体现了社会责任,为受灾群众提供了及时的生活保障和救援支持。
(四)关注西藏地震灾区民众生活保障
据人民日报、观察者网报道,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发生后,国家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灾区民众的生活保障问题。正值冬季,国家将千方百计保障灾区群众基本生活,包括食物、饮用水、御寒衣物等急需物资的供应。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紧急下达1亿元支持西藏震区灾后恢复,重点用于灾区受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应急恢复建设,推动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五)讨论西藏地震救援中的挑战
据新京报、观察者网报道,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的救援工作面临着高海拔和极寒天气的双重挑战。救援人员在进行搜救的同时,需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以保证自身的安全和救援效率。此外,由于地震发生在偏远地区,交通和通讯可能受到影响,这也给救援工作带来了额外的困难。救援队伍需要克服这些自然条件的限制,尽快到达灾区,为受灾群众提供救援和帮助。
六、意见领袖评论倾向
意见领袖们对此事件的评论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对灾区人民的关心与祈福
许多意见领袖表达了对西藏地震灾区人民的关心和祈福,希望他们能够平安度过难关。例如,“厦门阿波”表示“灾难无情人有情,即使生活支离破碎也总有人愿意为你们缝缝补补,西藏加油!定日加油!”;“毒舌娱乐”希望“人员平安,不要再有人出事了”;“抓马刘桂香”表达了“真的痛心,大家一定一定要平安啊”的情感。
2、对救援人员的赞扬与祝愿
不少意见领袖对参与救援的人员表示了赞扬,并祝愿他们平安归来。例如,“军武季”描述了“西藏日喀则 发生6.8级地震消防官兵,和人民子弟兵,第一时间到达展开救援”的情况;“斯图卡98”则称赞人民子弟兵是“最美的逆行者”。
3、对灾区救援行动的关注与支持
一些意见领袖关注灾区的救援行动,并表达了对救援工作的支持。例如,“地瓜熊老六”详细描述了“日喀则地震发生后,西藏军区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派出前进指挥组前往灾区”的行动;“刚刚”提到“腾讯捐赠2000万元驰援西藏地震灾区”;“熊本科技”赞扬vivo“捐了100万去帮西藏日喀则地震灾区,真的很有担当”。
4、对捐款捐物的积极肯定
许多意见领袖提到了社会各界对灾区的捐款捐物行动,表达了对这些善举的肯定。例如,“雷军”表示“捐款100万元及灾区急需物资,用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地震灾区应急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会火”提到“成毅以个人名义向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捐款50万驰援西藏灾区”;“呱呱每日冲浪”则提到“魏大勋为灾区群众捐赠50万元善款,驰援西藏”。
5、对地震预警和安全措施的讨论
部分意见领袖讨论了地震预警的重要性和安全措施。例如,“曹小月”提出了“地震手机预警你学会了吗”的问题;“科技疯汇”建议“手机地震预警其实还是建议开启的”;“测评君”则提供了不同手机品牌开启地震预警的详细步骤,强调“早一秒预警,就多一份希望”。
七、热门文章
八、风险分析
(一) 风险分析
1. 救援难度风险:定日县地震震级达6.8级,震源深度10千米,且震区位于高原高寒地区,如夜间最低气温可能达零下18摄氏度左右,高海拔、极寒天气给救援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包括对救援人员自身的安全威胁、救援设备的正常运转等方面。高原环境下直升机等救援设备的性能可能受到影响,例如高原空气稀薄,旋翼直升机可能面临动力不足等问题。这可能导致救援速度受限,增加被困人员的伤亡风险。
2. 伤亡数字引发的社会情绪风险:地震已造成了较多人员伤亡,截至7日19时已造成126人遇难、188人受伤,这样的伤亡数字容易引发社会的悲痛情绪。这种情绪如果得不到正确疏导,可能会引发民众对当地建筑抗震能力、地震预警机制等方面的质疑和不满,甚至可能产生恐慌情绪,影响社会稳定。
3. 余震风险:截至01月07日12时00分,已记录到3.0级及以上余震49次,且专家提醒原震区及附近地区近几日仍存在发生有感地震的可能。余震的不确定性会对救援工作造成持续干扰,如可能导致已经受损的建筑物进一步坍塌,威胁救援人员和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同时也会加剧受灾群众的恐惧心理。
4. 信息传播风险:众多媒体、意见领袖、网民都在关注和传播此次地震事件,信息来源繁杂。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实信息,例如关于地震伤亡人数、救援进展、捐赠物资分配等方面的谣言。这些不实信息可能误导公众,干扰救援工作的正常开展,并且容易引发社会信任危机。
(二)建议措施
1、救援保障:
为救援人员提供充足的防寒保暖物资、高海拔适应训练以及必要的医疗保障,确保他们能够在恶劣环境下安全、高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调配适合高原环境作业的救援设备,如加强直升机的维护和性能调整,或者采用更适合高原地形的救援运输工具。
组织地震、气象、地质等多领域专家,对震区的地质结构、天气变化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为救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
2、社会情绪:
官方及时发布准确、详细的灾情信息,包括伤亡人员的身份核实、救援措施、灾后安置计划等内容,让公众了解救援工作的全貌,增强民众对救援工作的信心。
组织心理专家团队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同时通过媒体宣传积极的救援事迹、爱心捐赠等正能量信息。
针对民众可能产生的疑问,如建筑抗震标准等问题,相关部门及时进行解释和说明,必要时开展调查并公布结果,以消除民众的疑虑。
3、余震监测建议:
加强余震监测预警工作,利用地震监测设备和技术,提高余震预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并将预警信息及时传达给救援人员和受灾群众。
在救援和灾后安置过程中,对可能受到余震影响的区域进行标识和评估,对受损建筑物进行加固或者拆除危险部分,确保救援人员和受灾群众的临时安置点远离危险区域。
4、舆情监测:
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测,建立快速辟谣机制,一旦发现不实信息及时进行澄清。
呼吁媒体、意见领袖等在传播信息时遵循新闻真实性原则,对未经核实的信息不进行传播。同时,鼓励公众对发现的不实信息进行举报,共同维护健康的信息传播环境。
相关阅读推荐:2025春节期间舆情风险预警
咨询及申请试用:蚁坊鹰眼速读网旅游舆情监测分析系统免费试用》》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