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过去半年重大舆论事件是什么吗?你还记得上个月的热点新闻是什么吗?你能简单梳理最近一周舆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吗?重庆保时捷女车主打人、昆明李心草溺亡、南开校长曹雪涛论文被指造假……跌宕起伏的舆论质疑过后,这些“旧闻”逐渐掉出各大平台热搜榜,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公众遗忘。
南开曹雪涛假论文事件发酵至今已经长达10余天,目前尚无最终调查结果,从舆情发展趋势图上看,网络热度正在走向尾声。从爆料初期网民情绪点燃到舆情高涨期评论激增再到回落期声量下滑,如此短暂的生命周期中有哪些值得我们警惕和思考的地方?如何避免该起学术不端事件走向舆情烂尾?
1、舆情酝酿期——网络大V爆料
11月14日,微博网友@长夜扁舟 发布一则消息“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院士也是用PS代替做实验的高手,至少有18篇论文被发现数据造假”将Elisabeth Bik博士对曹雪涛论文“图像异常”问题的质疑带到了国内社交媒体。随后,@PITD亚洲虐待博士组织 @天眼查 @北大胡麻 等微博大V转发了这一消息,吸引了不少网友关注。伴随着方舟子的持续“打假”,曹雪涛本人和学术不端话题被推至风口浪尖。
2、舆情爆发期——媒体介入报道
11月17日,中国新闻周刊《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被曝论文造假,本人回应:查完了会有回复》一文,直接促进了相关舆情的大爆发,网络热度直线上升。18日凌晨,曹雪涛再次在同行评议网站“pubpeer”发文,回应伊丽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对他部分论文的质询,致使出现持续高位的舆情态势。
这一时期,网络舆论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一是保持相对理性,认为其科研领域高深不好评判;二是抨击学术界的黑暗,表示影响南开以及学术声誉;三是静等调查回复。
3、舆情回落期——网民争论泛化
网络热度回落并不意味着关注度的消减,这一时期还不断有新的消息曝出,“3篇作者承认图像误用,4篇作者公布原始图像”、“教育部密切关注此事”仍造成了一定的舆论波澜。部分意见领袖的表态加深了网民对事件的认识,催生了网民表达的泛化。比如,毕导《一个科研狗对“南开校长曹院士论文造假事件”的完全剖析》,有网友评论“用时代给气功论文洗地太牵强”、“科研和管理毕竟是两个领域的事”、“学术山头林立这风气才是最大的不端”等等,观点更加多元分散。
虽然网络舆论的“七天传播定律”普适于大多数舆情事件,但当同类新闻再次发生的时候,公众的记忆又很容易被唤起。因此,确保“南开校长曹雪涛论文被指造假”舆情不烂尾尤为重要,而这需要媒体和网民的共同努力。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
更多舆情热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