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起网络舆情事件,网络舆论是事件所引发的网民意见的汇集,从这些网络意见中不仅可以分析出网络情感倾向,而且可以分析出网民们的具体诉求。只有全面掌握一起舆情事件网络舆论的情感倾向、意见分布以及相关诉求,才能准确回应社会关切,有效化解负面舆情事件所产生的舆情危机。由此可以看出,做好舆情事件的网络舆论分析工作对于舆情处置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做好网络舆论的分析,不仅需要做好对网络意见的聚类梳理以及量化分析,还需要对不同舆论场域内的舆论意见进行分析。除此之外,还应立足于一些常见的舆论现象进行了分析,如某些舆情事件的网络舆论出现了失焦、极化等现象。接下来,本文将从上述提到的几个方面对网络舆论的分析视角进行具体介绍。
1、网络舆论的聚焦点分析
分析一起网络舆情事件要从整体上把握整个事件大体的舆论意见倾向以及意见分布,即网络舆论的聚焦点分析。有的网络舆情事件所形成的舆论聚焦点较为单一,往往会形成主导性的舆论意见,这类舆情事件一般来说没有太多的矛盾点或者争议点。而有的网络舆情事件因其自身具有很强的争议性或者涉及到多种社会矛盾,加上一些传播主体别有用心的传播,往往会形成多个舆论聚焦点,所产生的舆论意见所占比例存在一定的差异,这需要对网络意见在做好量化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以便能清晰的梳理出不同舆论意见的具体指向、情感倾向、相关诉求,进而有助于在回应舆论关切时能够有的放矢。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做好舆情事件网络舆论分析的基础。
2、两大舆论场的共识和分歧
网络舆论往往会存在不同的舆论场域,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这两大舆论场域,官方舆论场一般是指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营造的舆论场,而民间舆论场一般是指老百姓或者普通网民以及一些自媒体传播者们所营造的舆论场。有些事件尤其是一些影响力较大或者涉及到社会价值观、意识形态立场等方面的事件,两大舆论场内都会产生反应,官方媒体和一些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会积极发声,发布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新闻评论,在官方舆论场内形成舆论观点,官方舆论场内的舆论观点往往是统一的。与此同时,在这种情况下民间舆论场内也表现得相对活跃,所以在此时要注重分析两大舆论场内所形成舆论观点是否会形成共识,还是会产生分歧。当两大舆论场内形成共识时,舆论力量会形成空间壮大。就像现在发生的笑果文化HOUSE事件,两大舆论场内就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合力。而当两大舆论场内的舆论意见存在分歧,对于分歧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弥合两大舆论场之间的隔阂应是分析的重点。具体来说,分歧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传播立场、传播话语、关注点差异等方面进行分析,带来的影响可以从舆论危机的化解、对立冲突的加深、现实事件的解决等方面进行分析,如何弥合两大舆论场之间的隔阂可以从把握重合价值观、巧用议程设置、畅通互动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
3、网络舆论现象分析
网络舆论在形成过程中出现的常见现象也是分析舆情事件网络舆论特点的一个分析视角。这些舆论现象包括很多,本文主要介绍以下三种:
①舆论失焦。舆论失焦现象主要是指由于网络发展和公众知情权、话语权提升,事件中舆论难以被一方主导,使得舆情演变的主体脉络呈现多极化发展,以至逐渐偏离事件的中心议题。就像有些事件一旦于现在的常见的舆论矛盾沾边,尤其是性别矛盾,那么舆论失焦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在一起涉及多种矛盾的新闻事件,如果有性别议题,那么性别矛盾总是首当其冲,最容易激起充满对抗性的网络战役。在权力争夺中,事件中所涉及的其他具有价值的核心社会议题被忽视、弱化甚至是被掩盖。
②舆论猜想。舆论猜想主要是指当事件真相并未查清之时,网民有时会受制于刻板印象、固有思维等对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进行自主想象,舆论想象一旦形成,不仅会混淆舆论,而且对舆情解决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常见的舆论猜想主要有性别权利猜想、特权猜想等,如性别权力猜想主要是从性别标签出发,对男女矛盾产生的原因进行猜想;特权猜想本质上是一种针对“特权人士”的认知偏差,它还容易激发舆论的立场判断,将一切带有相关标签的事件引向对“特权群体”的讨伐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③舆论极化。舆论极化主要是指群体中已经存在的倾向性在经过相互作用之后,得到极大的加强,使其朝着一种更为极端的方向转移,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分布与群体表达结构,甚至构成大规模话语暴力的现象。在分析舆论极化这一现象时要注重分析极化产生原因,真实内容的缺失、专业理性的匮乏、过度感性的驱使、不当的传播行为等原因都会导致并加剧舆论极化。
4、总结
舆情事件的网络舆论大体上可以运用由表及里的路径进行分析,即先分析表层所呈现的舆论观点、意见的大体分布、情感倾向,再分析这些舆论观点之所以产生的原因以及这些舆论观点总体上呈现出来的规律性特点,最后提出一些负面舆论现象的反思和解决的策略。
(部分文字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