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张家界天门山景区发生的四人相约跳崖事件震惊全网。身处天南海北的四人,也并非在一个地方工作,因此,本次事件被指向网络约死现象。一时间网络约死成为网络中的热词,网络约死就是指有自杀念头的人,在社交平台上建群认识,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相约自杀。约死群,便成了青少年自杀的聚集地。随后,很多约死群内的聊天记录陆续曝光,关于轻生负能量的话语表达弥漫其中,约死群里面有专门负责的组织者,被曝出有人专门挑唆有轻生念头的入群者选择自杀。因此,一些社会上的热心人士潜入约死群希望能实现网络劝生,在一定程度上网络约死和网络劝生形成了力量悬殊的博弈。不管怎样,这起悲剧事件使网络约死这个话题在网络中被广为关注,如何对有轻生念头且生活不幸的年轻人展开拯救、如何有效打击网络约死群这些有预谋的自杀组织成为舆论应该重点聚焦的内容。
网络约死相关话题网络关注热度演化
4月4日,张家界景区内四人相约跳崖的事情被曝光后引发众人关注,除了关注该事件本身之外,网络约死也成为被关注的重点话题。从舆情热度演化来看,网络约死这一话题的讨论热度在4月9日达到峰值,不少新闻媒体都在报道完这一悲剧事件之后对网络约死这一现象进行了一定解读,推动网络约死这一话题不断进入公众视野。随后这一话题呈现下降趋势,4月13日,网络中陆续出现了“高校教师潜入约死群,聊天内容震碎三观”、“网络约死群,一个令人胆寒的存在”等话题出现在网络中,使网络约死相关话题的热度呈现短暂的回温之势,随后再次回落。
舆论如何看待网络约死下的悲情事件?
网络约死本身就具有强大的负面色彩,而相约轻生的人群他们身上有着一定的共性,在心理上高度悲伤抑郁痛苦,而在身份上往往是一些年轻人、原生家庭不好、家庭困苦、或者对前路看不到方向。就像在张家界景区内相约跳崖的四个年轻人,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累得看不到明天、穷得看不到希望。生活上的困苦无处消解的情况下选择了相约自杀,使该事件的悲情色彩进一步加重。对于这种现象,网络舆论表现出强烈的同情之感,并感慨现实艰难。但是悲痛感慨之余,我们还是在网络中看到了不少新闻媒体对普通人命运的关注和重视,看到了艰辛之下仍要顽强生活、化解困难、生命无价的舆论动员力量。
网络劝生与网络约死的博弈之下舆论拯救力量该如何汇聚?
网络约死被曝光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网络劝生者,他们潜入各种约死群,打算对这些轻生者进行劝阻,却阻力重重。首先,据研究发现,自杀的接触传播和集群效应尤其容易影响 15~24 岁的青年和青少年,他们恰好也是互联网的高频使用者,借助网络,人生境况相似及患有抑郁症的人,能轻易联系到同类伙伴,并组成社群,这些社群中负面人生态度和消极情绪容易被反复传播、放大,产生绝望感和无助感,进而极易形成轻生情绪积聚的群体极化效应,而这种群体极化力量对网络劝生者的言论具有较强的抵御能力;其次即便这些网络劝生者进入群聊,一旦发表劝生的言论就会被群主踢出群聊,这些现实阻力也加剧了劝生的难度。但是尽管困难,那些网络劝生的志愿者们还是曝光了约死群里一些诱导他人寻思的话术、自杀教程等一些有预谋的组织行为。这些网络劝生者的曝光内容被新闻媒体深度报道,对这种行为进行抨击,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网络约死的拯救力量。而想让这种舆论拯救力量进一步汇聚,还是应该进一步扩大传播,新闻媒体通过调查性报道积极揭露,将约死群内挑唆轻生的人群集中曝光,提高那些想轻生者们的信息辨别能力。
如何将网络约死群推向被治理打击的层面?
相比于推动网络劝生者形成强大劝生力量,如何将这些网络约死群推向打击治理的层面更为重要。其中新京报发布了一篇题为《治理“约死群”,不能坐等网友举报》的评论文章,文章中指出从平台治理的角度观察,遏制约死群绝不能一味等待网友的举报,而应从平台治理角度积极作为、主动干预;约死群的出现,对所有互联网经营者和网络公共空间管理者来说,都不是“红利”,更不能成为“流量”,而只能是实实在在的责任。如加强自杀干预知识的普及,增强公众对自杀干预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情感疏导能力和反自杀能力等。除此之外,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打击这种行为也成为舆论关注的重点,网络中形成了“约死群存在引导和教唆轻生行为是否承担法律责任”的相关讨论话题,这些网络舆论主动将约死群这种组织行为推向了严肃打击治理的层面。如何在现实层面开展治理和救援行动,这需要相关部门及时把握相关信息的传播,可以利用大数据舆情监测系统如蚁坊软件全网舆情监测系统等相关监测工具对网络约死信息进行及时监测,通过对网络约死、轻生自杀等关键信息的检索,实时监测并预警这些关键词之下表现出来的自杀信号和相关风险,并据此在网络中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负面问题的疏导课程,加强对网络约死的干预和救援。
(部分文字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邮箱:zhangming[at]eefung.com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