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是网民对诸多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所反映出的态度、观点和情绪倾向。在社会热点新闻事件中,网络舆情能通过发达的网络社交媒体迅速形成,对事件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什么是网络舆情研判
网络舆情研判是网络舆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网络舆情监测为基础,以数据分析和科学归纳为方法,以任务为核心,对舆论场内各个渠道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并给出一定的价值和趋向判断的过程,亦称网络舆论研判。网络舆情的研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网络舆情进行日常性和持续性跟踪与搜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网络舆情信息库,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系统性的特点。二是针对某一突发事件或某一特定任务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判工作,一旦该任务完成则舆情活动便随之结束,具有针对性、临时性、专题性的特点。涉事主体想要有效应对舆情事件,有的放矢地进行舆论引导,一定离不开对网络舆情的研判和分析。
研判的作用
舆论研判一方面是了解基层民众呼声和意愿的一种重要方式,有助于相关部门更加科学地做决策,有效地实施公共事务管理;另一方面,能够深层次挖掘舆情事件的真相和本质,分析舆情的特征和规律,预测未来的舆论趋势走向、找出苗头性信息,并提出解决问题、引导网络舆论的对策及建议,为管理部门处置社会事件提供决策参考。那么,如何通过网络传播现象进行网络舆情研判呢?
网络传播现象
进行舆情研判应掌握网络舆情事件的科学分期。以一般社会热点舆情事件为例,基本可以分为发生期、发酵期、发展期、高涨期、回落期、反馈期6个阶段。舆情监测可重点放在舆情发生期,及时提供预警信息能够防患于未然。一旦舆情继续发酵,进入发酵期,则有必要进行研判了。下面将以网络中的谣言传播【广州有人针扎路人传播艾滋】为例来解释在网络传播中如何做好舆情研判工作:
(1)发生期
10月6日,一网友在小红书上发布贴文《在时尚天河被人用针扎了一下不会得艾滋病吧》称,10月5日17时许,其在天河区某商场内怀疑被一名男子用针头扎到右手背,因担心感染艾滋病毒服用了阻断药物。此事件在网在引发小部分网民关注。
(2)发酵期
10月7日,另一网友在小红书发布名为《疑似被艾滋病人恶意扎针》的帖文,声称其5日在天河城逛街时“突然手臂感觉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很疼”,并求借一天用量的艾滋病阻断药。此后,该网友自称已购买阻断药并服用。
在此阶段,网络信息因为开始处于扩散状态,吸引越来越多的网民关注,在交错纵横的网络信息中,各类真假新闻、传言消息、网民自我认知开始发酵,与此同时,网络谣言伴随其中,对于不明真相的网民而言,虚假信息也在快速得到传播,引起网民不安和猜疑。有关部门需要在此期间迅速准确研判网络舆论形势、统一对外口径并紧抓第一 落点,直面网上不断兴起的猜测和质疑,“ 大事化小”, 制止流言传播。
(3)发展期
10月9日,在新闻平台及新闻客户端中,关于【广州两网民逛街时觉得手臂一痛,竟被人无故扎针:已服艾滋阻断药】、【广州两人称在天河被人扎针引发恐慌,被扎后为何要马上去医院阻断?】、【两网友自称在广州街头被人扎针】、【网友自曝在广州街头被人扎针,因害怕得艾滋病,需要吃28天阻断药】等信息通过凤凰新闻、搜狐新闻、网易新闻等平台迅速传播扩散,另外,在自媒体平台中,知乎、大鱼号、一点资讯、腾讯看点、看点快报、今日头条、网易新闻、百家号、大风号等均报道了有关广州两人称在天河被人所针相关事件,【艾滋病患者又当街扎人了?广州突发事件,暴露出细思极恐的真相!】、【广州两人自称在天河被人扎针,引发恐慌,被扎为何须马上去医院阻断?】、【广东两人在街头被人扎针,担心感染艾滋病,民警和医生齐辟谣】等在网络中得到传播,相关网络热度短时间内迅速攀升。
两位网友的经历很快引起了不少关注,在街上被陌生人恶意扎针,被迫暴露在未知的风险下,代入自身也难免感到害怕,网友纷纷提醒在广州的朋友提高警惕,注意安全。能让人感染艾滋病的“艾滋针”,该传言起于2001年的天津,称有艾滋病人为了报复社会,用带着艾滋病毒血液的针上街恶意扎伤多人。虽然警方已经对此进行了辟谣。但谣言屡禁不止,还在多地发生传播。
在发展期,舆情会持续扩散,快速传播,此时即使官方开始妥善应对,负面情绪仍将保持一段上升的趋势,但是对于舆情的有效引导也将发挥巨大作用。
(4 )高涨期
10月10日,广州天河警方通报:近日有两名网友先后在网上发帖,称在天河某商场被人用针头扎伤,担心感染艾滋病,此事引起众多网民关注。天河警方经过调查,排除有人故意针扎路人传播艾滋病的情况。其中一名网友因在网上编造散布‘被针扎’的虚构信息,涉嫌寻衅滋事罪被依法刑事拘留。
在社交网络、新闻平台、微信、网页、论坛、视频、问答、数字报等多个平台中均出现关于广州警方通报两网友称在街头被人扎针:排除有人故意针扎路人传播艾滋病的情况相关报道。其中,在社交网络中,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澎湃新闻、观察者网、红星新闻、凤凰网、广州日报等具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以及中央政法委新闻网站官方微博中国长安网均报道了广州警方的通报;互联网科技博主 影评人@午后狂睡、知名综艺博主@来一杯冰阔乐吗、知名母婴育儿博主@奶霸知道 等重点博主都对事件传播起到重要作用。
(5)回落期
10月11日,有人故意针扎路人传播艾滋病?广州警方通报!的信息在网络中不断扩散,舆情进行回落期,舆情走势出现了明显的转折点。舆情应对得当,高涨期一般会很快向舆情回落期过渡。此时需要注意的是,在高涨期,舆情应对失当容易引起舆情反弹。
(6)反馈期
10月12日、13日,【有人故意针扎路人传播艾滋病?警方通报来了】、【有人故意针扎路人传播艾滋?警方通报!华西医生:万一被扎,抓住黄金24小时】等零星信息在网络中传播,但总体而言,舆情热度处于尾声,广州警方及时、正面回应公众关切,及时有效的制止了网络谣言的进一步传播,避免了新的舆情震荡因素的出现。
参考: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