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以来,江西省先后有10个县(市、区)遭受特大暴雨袭击,29个县(市、区)出现大暴雨,57个县出现暴雨,强降雨导致河水猛涨、农田被淹,出现了大规模城镇内涝。5月5日,江西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四级应急响应。据江西省应急管理厅消息称,5月5日至8日16时30分,本轮强降雨灾害过程已造成抚州市、吉安市、宜春市、新余市、萍乡市、上饶市、赣州市7个设区市44个县(市、区,含功能区)53.6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6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2642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8.8千公顷、绝收2.3千公顷,倒塌房屋9户14间,严重损坏房屋11户17间,一般损坏房屋226户330间,直接经济损失6.7亿元,灾情还在进一步统计核查中。目前来看,网络上江西暴雨的传播度和关注度并没有很高。本文在分析江西暴雨舆情热度、传播主体以及网络舆论的基础上,试图窥探江西暴雨相关信息为何没有在网络中形成广泛的关注度。
江西多地遭暴雨袭击网络舆情热度分析
江西暴雨基本上是从5月4日开始。5月6日,江西多地遭遇暴雨袭击开始在网络中引发关注,@中国气象爱好者 发布文章,称江西已经发布洪水预警,并提醒强降水还将继续,暴雨区要警惕内涝、山洪和地质灾害风险。这条博文在小范围内被转发。当日,江西防汛四级应急响应、官方通报江西丰城一河堤溃口、丰城220名被困群众已安全转移、直击江西暴雨救援现场的话题在当地媒体以及少数自媒体的传播之下,舆情关注热度上升。5月7日,江西暴雨的关注度呈现较高走势,这主要是有关于江西暴雨所受损失的相关统计和救援力量的持续增强受到了更多传播主体的关注有关,江西暴雨的严重性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来。
从地域舆情热度的分析来看,江西地区的舆情关注热度最高。这与新闻事件的地域接近性有关,当地发生了暴雨灾害,不管是对当地媒体还是当地受众来说,这一事件具备了更多能引发普遍关注的新闻价值。因此,当地媒体以及自媒体的传播积极性更高,而当地受众想要知道暴雨灾情的现状、危害性、援救等基本信息的迫切性也更高。
江西多地遭遇暴雨相关信息传播主体以及传播内容分析
江西暴雨相关信息的传播主体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新闻媒体,新闻媒体的传播内容基本上围绕着江西暴雨灾害预警、暴雨袭击的现状、暴雨袭击后的损失、援救力量的增派等内容展开。对于这类灾害性的社会新闻,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在灾害发生之后,报道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不仅对灾害基本情况进行了传播,同时也弘扬了各方援助的社会正能量,可以他们是推动此次江西暴雨灾害逐渐引发关注的主要力量;另一类是一些地方政务类的自媒体,他们传播的内容除了对江西暴雨基本情况扩散之外,还着力于传播面对洪涝灾害的自救技巧,但是由于这部分传播主体传播影响力相对较弱,他们传播内容的关注度较小。
网络舆论除了聚焦祈求平安之外,还有哪些聚焦点?
从江西暴雨相关信息传播后生成的网络舆论来看,主要聚焦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祈盼受灾地区的群众能够平安,希望能够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并且重视灾后重建;另一方面则是聚焦为什么这样的灾害新闻没有得到广泛的关注,这一问题的背后其实是也在问当下网络传播时代,传播主体应该传播什么样的内容,而网民应该关注什么样的内容。不少网民反馈事关50多万的受灾群众和100多万亩粮田的收成,这种事情的新闻热度竟然不敌一个明星的出行、一首儿歌的传唱,传播主体在争取流量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兼顾传播内容的社会性。因此,不少网民也在此呼吁希望不有影响力的传播主体和广大受众能够多多关注江西暴雨的灾情。
江西多地遭暴雨袭击为何没有引发全网的广泛关注?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江西多地遭遇暴雨袭击这一社会新闻并没有在全网内形成广泛的关注度,或者说网络关注度与灾害的现实严重性并不相符。究其原因一是虽然一些新闻媒体对灾害情况给予了及时的报道,各大央媒、官媒对灾害情况从灾情现状、援救力量介绍、和灾情的数字化描述来进行了客观报道。这是符合新闻舆论传播伦理的,但总体上新闻媒体对灾害的报道内容相对平实;二是部分传播主体对这一灾害事件选择性忽视,从灾害传播的相关内容来看,争议性的话题以及能产生流量的信息并不是很多,因此,他们出于流量至上的目的,规避了对这一新闻的传播,但同时也避免了因流量而谣言满天飞耽误救灾的情况;三是本次受灾群众多处于偏远山村,自身发声能力较弱,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不会为江西暴雨带来较大热度。。
(部分文字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邮箱:zhangming[at]eefung.com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