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四月下旬至五月,“未成熟小麦割作饲料”“粮食安全”等话题不时进入网民视野,“青贮”“青储”等词汇高频出现。探究这一热点议题,高度聚焦的始末为短视频平台,出现即将成熟的小麦以1500元每亩的价格提前收割卖给养殖场作为青贮饲料这一信息,并在向全网络平台的进一步扩散中激发自媒体表达意见与公众参与热情。
其中,各类观点形成交锋:有观点认为将人吃的口粮去做牲口饲料是毁麦、破坏粮食安全,有的认为这中间有境外势力参与,有的认为小麦是农民种的、农民有自由买卖的权利,有的认为农民此举是短视行为……
一、网民争论热潮与近期发生的系列事件紧密相关:
1、青贮小麦系列争论直接相关事件
①短视频流传:自4月下旬至5月,网络平台出现许多提前收割小麦做青储饲料的短视频消息,标题表述多为:“收割小麦做牛羊青储草料增加养殖收益”“打成草都比粮食挣钱”等。
②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文件:5月8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下发《关于严禁任何毁麦事件发生的紧急通知》,杜绝类似问题发生。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官网页面)
③农业农村部回应:5月10日,农业农村部回应网传事件,要求各地排查各类毁麦情况,公布举报电话。
摘要:“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针对近日媒体反映个别地方毁麦开工及网上流传的“割青麦作饲料”短视频,记者采访了农业农村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农业农村部对此高度重视,“五一”期间就组织相关省份进行核查核实。近日,农业农村部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全面排查毁麦开工、青贮小麦等各类毁麦情况,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④中国奶协回应:5月18日,中国奶协回应网传事件,称已停止收储口粮小麦作青贮饲料
摘要:“在黄淮海地区的少数奶牛养殖场有用小麦作青贮饲料的现象,其中大多数是养殖场在配套饲草料地上轮作倒茬种小麦,也有个别养殖场就地就近收储了一些小麦,但不是大规模的、面积很小,黄淮海地区大型奶牛场青贮饲料缺口并不大,通过调剂调配可以解决。”
2、毁麦、粮食安全议题相关事件:
①5月5日,中国三农发布报道:严惩毁麦苗事件,耕地红线不容践踏!
摘要:“近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某开发商在“五一”假期前,利用夜色掩护出动铲车,把已经抽穗结粒的麦子给整片铲毁。4月上旬在石家庄赵县,种粮大户的70亩麦田,一夜之间被毁。”
②5月19日,甘肃多地调查:化肥等农资支出大幅上涨,农户负担加重。
摘要:“目前,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农资农具价格逐步上涨,尤其是化肥价格上涨明显,其中:氮肥售价3元/公斤,较去年2.25元/公斤增长33.3%;磷肥售价0.9元/公斤,较去年0.875元/公斤增长2.9%;复合肥售价4.2元/公斤,较去年3.5元/公斤增长20%;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的推动,造成种植成本不断增加,且粮食收购价格上涨不多,种粮受天时影响大,风险较大,农户觉得种粮收益低,种植意愿下降。
5月16日,四川射洪市统计局微信公号转载的“1季度四川省农业经济形势分析”指出,去年以来,农资价格持续增长、高位运行,近期因地缘政治导致的俄乌冲突导致化肥运输受阻、成本上升,进一步推高了化肥价格,传导到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持续上涨,饲料、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也达到两位数以上。今年虽然提高了粮食种植补贴,在一定程度弥补种粮成本上涨带来的部分损失,但与往年相比农户的种粮收益仍有所削弱。”
③5月19日,上游新闻报道:河北两村庄因建光伏电站毁百亩麦地 ,村民称未签合同麦子被铲平。
摘要:“近日,多名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上碑镇的村民向上游新闻反映,当地为建光伏电站,强占了他们家庭承包的责任田。村民们称,4月底,一群施工人员在他们未签土地租赁合同的前提下,将两个村庄的上百亩麦田铲平。其中上碑镇祈后村村民表示,在一次强行占地的冲突中,村里有3人被打受伤。村民们表示,目前被铲平的麦地里已经打上了桩子,也没人给他们解决方案。”
二、青贮小麦争论网络反响情况
自4月下旬起,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全网涉及“青麦”“青贮”的热度呈现出倒“V”字型变化。前期以新闻资讯端内关于小麦、农业相关的新闻信息、网民互动为主,热度均值不高。进入5月后,热度现波动攀升,主要为青贮小麦作饲料的相关信息得到网民大范围讨论,舆情最高峰出现于5月11日。此后,随官方回应等相关信息的播报,热度爆发后下降的过程较缓,在19日、20日左右事件热度走向平息消退。
(网络热传文章)
三、网民热议观点及舆情变化
1、青贮小麦事件的传播动力及热议观点:在网传视频流传之际,就引发青贮小麦是否合理、是否于农民有益、是否属于毁麦的短视行为等讨论。5月初问答平台“最近在网上看到不少视频宣传把小麦做成青贮,说提前收割的好处,这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中国粮储备还够吗?” 的问题下网民参与活跃,特别是近期俄乌局势相关新闻、自媒体视频中提及的粮食储备等消息的渲染下提升了传播动力,先前大多数人并不熟悉的青贮小麦概念变成了舆论场热议中心。
(网络热词)
随着关注的提升,青贮小麦的网络争论集中于粮食安全的宏大叙事与农民弱势地位高收入难的立场进行发散交锋,青贮小麦现象发生的范围与频率、网传青贮小麦是否与破坏粮食安全高度相关、农民是否会因网传视频影响而选择将种植的小麦作为青贮等议题也有提及,但相较之下声量被一定程度掩盖。
2、舆论的平息:在农业农村部、中国奶协等官方回应出来后,相关争论争议得到平息。一方面,通知及报道中多采用“全面排查”“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的标题,舆论场形成定调。另一方面,通知及新闻报道中强调明确处罚、禁止青贮小麦行为而对网传青贮小麦事件的范围频率的说明信息较少,使得舆论困惑处并未得到较好解答从而易产生新闻误读。在央视农业新媒体账号发布“此事要展开说方能理解透彻!”“割青麦后续:央视农业记者独家调查”系列科普视频、中国奶协回应青贮小麦现象范围后,这类创作、新闻承担了说理功能,有助于纾解舆论疑惑点、使事件争论走向消散。
(央视农业 新媒体账号 科普视频页面)
3、官方回应的传播思考:由于通知报道与说理视频的传播力度差异,前者宣传频率较后者仍显强势。两类信息的内容本身起到互为补充解释的作用,而在回应传播的时间差异基础上,两者在全网络平台的传播过程进一步产生差距,解释科普与举措通知未能很好呼应同步,形成官方立场不一致的公众解读,在事件舆论热度消散之际留下舆论情绪隐患。类似《青储饲料这事,央视也发话了,明确站在农民一边》文章产生且吸引较多受众,文章分享评论区,公众认为官方舆论层面传递的是两种不同的声音。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