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标签:2020南方汛情 多地洪涝 自然灾害类舆情 新媒体环境 网络传播
(图源:人民日报关于“南方汛情”新闻报道配图)
2020年6月2日以来,我国江南、华南和西南东部发生了今年以来强度最大、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降雨过程,已经有148条河流发生了超过警戒水位以上的洪水,对南方多地都造成了重大影响,一些地方还发生了洪涝灾害。截至6月15日,洪涝灾害造成广东、广西、湖南、江西、贵州、重庆等24省(自治区、直辖市)852.1万人次受灾,49.5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8.7万人次需紧急生活救助;7300余间房屋倒塌,13.8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62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06.7亿元。
随着传播环境和媒介技术的深刻变革,此次灾情发生后,防汛预警信息、真实求助信息、抢险救援信息、谣传信息等通过在线社交网络平台迅速扩散,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网络社会正能量与舆论震荡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因而,尽可能地避免洪涝、汛情等自然灾害类舆情信息传播的社会放大效应所带来的二次破坏,积极有效地利用官方宣传抗洪抢险救灾的感人故事汇聚正能量,研究自然灾害类网络舆情信息的传播特征以及舆情敏感点,提出该类事件的网络舆情管理策略无疑是关乎社会稳定的重要议题。
基于此,本研究以微博客、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抖音快手短视频等网络媒体平台上6月5日至15日期间关于“南方汛情”的舆论话语呈现为对象,研究范围和主题既包括新闻报道中的媒介议题,也包括民间舆论场主导下的民众讨论话题。一方面通过鹰击早发现、鹰眼速读网的舆情监测数据直观解读南方汛情舆情传播概况,包括传播热度、传播主体和传播地域等等;另一方面通过官方、民间两个舆论场场域结构的不同聚焦以及对话沟通进一步了解官方对于南方汛情舆情压力的应对现状。本研究最终落脚于由2020南方汛情所触发的自然灾害类舆情治理路径的选择,从整体上作出相关思考以期更为有力地化解舆情风险。
一、南方汛情网络舆情传播概况
2020南方汛情的发生主要受我国今年入汛早、持续强降雨的影响,在网络舆情传播上,包含但不仅限于广东18天内发布上千次暴雨预警、桂林洪灾大桥聚满避难车辆、广西阳朔洪涝灾害、武警部队紧急投入抢险救灾、柳州市洪峰超警戒水位2米、安徽合肥城市内涝、贵州外卖小哥暴雨中抢救餐盒等等备受舆论关注的多个相关话题,其传播热度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出一定的演变规律。
1.舆情传播热度
据舆情监测系统鹰眼速读网显示,“南方汛情”舆情传播热度趋势整体表现为“小幅发酵-突然爆发-平稳回落”的周期性过程,一场由南方汛情自然灾害所引发的网络舆论持续时间、讨论深度、波及范围都超出了普通舆情事件的传播程度。具体来说,6月6日之前,网络讨论量寥寥无几,虽然该阶段的强降雨已经造成实质性的洪涝灾害,但舆论反应存在滞后性。这也意味着实情决定舆情,舆情却也有自身的规律性,即南方洪涝发生初期,网络舆论较少承载着网民的心理寄托和情绪表达。6月6日至9日,南方汛情受到了官方、媒体、自媒体的大量关注和报道,#国家防总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强降雨造成广西超32万人受灾# 等等多个话题登上社交平台热搜榜,广泛而强烈的主流舆论聚焦为民众提供了现实困难解决和负面情绪宣泄的窗口,促使该阶段网络舆论小幅上升。6月9日至13日,伴随着一直未得以缓解的南方汛情实际情况,网络舆论进入爆发阶段,于6月11日达到舆情峰值。6月13日之后,舆论长尾效应逐渐显现。
2.舆情传播主体
在以往的舆情事件研究中,微博客类社交网络在传播平台分布上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南方汛情也不例外,微博客占比74%;新闻占比11%;微信公众号占比7%;短视频占比6%。故我们仅以微博客类社交平台传播为例,细化分析南方汛情舆情传播主体情况。
综合来说,一般未认证的普通博主为南方汛情舆情传播最为主要的主体,占比73%;其次为通过黄V认证的名人,占比12.4%;作为官方代表的政府机构博主占10%;媒体类占比仅为0.9%。从博文类型看,绝大部分博文为转帖和评论,原贴占11%。以上也标明了政府和媒体等以极少量的原创新闻信息吸引了普通博主高度的参与传播,在合作、冲突以及融合的互动中构建着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多元格局。
由舆情监测系统鹰击早发现对南方汛情舆情重点传播主体分析可见,@共青团中央 @中国反邪教 @浙江消防 @应急管理部 等政府机构类、@人民日报 @中国日报 @每日经济新闻 等媒体类以及@梨视频 自媒体类的博主 在影响力和活跃度排名上位于TOP10之列,发挥着信息扩散的重要作用,成为舆情传播过程的主要引导者。
3.舆情传播地域
处在完全开放性的互联网空间,舆情事件往往能够触及到所能触及的所有空间地域,但是出于地域接近性原则,当地网民对发生在身边的网络事件的关注程度和参与程度更高、更强烈。南方汛情舆情传播相对地域热度总体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湖南以84.74的热度值排在首位,广西、江西紧随其后。从受灾程度来看,长沙暴雨冲垮百米围墙砸中3台车、湘江干流老埠头至长沙河段全线超警、外卖小哥雨中扶起施工水马、江华暴雨造成1死4失联等均发生在湖南,促使当地网络舆情传播的相对热度升至第一。此外,安徽、山西等暴雨洪涝发生地的舆情声量也持续高涨。
综上,以2020南方汛情为代表的自然灾害类舆情事件热度的时空演进可作出一定的规律总结,一是舆情虽由实情决定,但在时间上存在滞后性,网民舆论爆发受官方、媒体等传播条件制约;二是遵循网民、政府和媒体三位一体的传播机理,网民意见态度并非完全孤立无援,作为拥有庞大数量级的传播主体左右着媒介议程;三是传播地域相对热度取决于空间的接近性和心理的趋同性,进而表现为当地舆情热度的集聚效应。
二、南方汛情网络舆论场观察
一般而言,网络舆论场框架之下,官方、媒体以及公众纷纷参与事件讨论,构建着各自的话语体系,各方之间通过不断地互动、争论和协商共同推动舆论导向的演变。在南方汛情舆情爆发过程中,三者是如何通过话语权争夺框架以求达成普遍共鸣以及是否存在官方话语体系与民间话语体系的博弈?本部分采用内容分析法,重点针对报道数量、情感基调、主题聚焦等方面进行研究。
1.官方以权威信息披露积极应对南方汛情
官方信息传播更注重对灾情的陈述以及权威消息的发布,多客观公正具有指导性,而较少有与网民之间的互动。以@应急管理部 博文为例,从6月7日开始发布“南方汛情”到6月15日至少有10条之上,既有政策性信息比如“国家防总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赴广西指导工作”“国家防办应急管理部加强会商研判 指导协调地方做好防汛抗洪工作”,还有防汛科普性信息如“防汛措施”、“自救技能”、“雨天出行谨防触电”,还有各地灾情应对最新进展,四川消防疏散转移7人、安徽合肥一小区严重积水消防转移疏散45人等等。
2.媒体突出应对南方汛情的舆论正能量
主流媒体作为官方舆论的代表,在南方汛情舆论表达上所用的语言也多是格式化的官方语言,主题聚焦与政府官方具有相似之处,同时也通过塑造英雄形象、注重人文关怀来适应民间舆论场的传播节奏。
首先,主流媒体跟踪报道南方汛情灾情信息,通过高频度的报道加强议题设置吸引网民关注,主要表现为时间上的持续性和事件的进展性。南方汛情发生以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多次通过主动设置#广东多地严重内涝# #广西融水一栋民房被洪水冲垮# #柳州市洪峰超警戒水位2米# 等话题来表达“望平安”的情感基调。其次,主流媒体突出“英雄”事迹报道可以起到凝心聚力的强大作用,特别是防汛救灾的传播。@人民日报 用9图致敬逆流前行的勇士,包括部队官兵、消防救援人员、抢险人员、高速警察和志愿者等等,面对汹涌汛情,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坚守和担当。这种典型人物宣传塑造了温情的传播形象,体现了媒体对正能量的积极策划意识。最后,主流媒体开始注重取材和传播方式的平民化视角,将南方汛情当中普通人的生活生存状况记录下来,使网民产生同情和共鸣。小朋友们向抗洪抢险的武警官兵敬礼、贵州外卖小哥暴雨中抢救餐盒、小女孩给帮清理学校淤泥战士送水……媒体以“汛情无情人有情”来表达人文关怀的善意。
3.民间舆论的对抗解读和个体情绪化表达
对于官方舆论场所释放的客观以及正能量的信息,民间舆论场解读方式不是“魔弹式”的全盘接收,因自身立场和关注重点的不同,其表达路径还有着鲜明的对比。
第一,民间舆论场和官方舆论场沟通不畅容易导致过度解读和对抗式解读频现。6月10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用《雨雨雨雨雨雨雨雨雨雨》为标题报道了南方暴雨事件造成多地受灾和房屋倒塌,最后提醒“出门前记得关注天气 大家都要平安”。有网民指出,官方媒体用如此轻松、趣味的语气来表达自然灾害不够严肃,有消费灾难博流量的嫌疑,从而将舆论矛头对准官方媒体报道的态度和力度,与媒体的议程设置进行对抗。在贵州外卖小哥暴雨中抢救餐盒的暖新闻报道中,民间舆论场表达则更加多元化,从“恶劣天气能否点外卖”到“外卖平台对于员工的权利保障”再到“外卖员素质高低的评判”,这些多元化的过度解读无疑消解了官媒提倡“相互理解”的正能量。
第二,民间舆论场上的谣传与南方汛情相伴相生,倒逼官方及时回应,官方舆论场承担着澄清事实的重要角色。武汉市水务集团否认“暴雨后自来水会浊两三天”、“汤逊湖大堤决堤”经查证系谣言、网上误传鄂州鸭儿湖水域破堤分洪实系退垸还湖,非理性的谣言传播轻则影响公众认知造成恐慌,重则扰乱社会秩序产生严重后果。
第三,民间舆论场多充斥着个体情绪化表达,这并不是说网民完全为负面表达,而是网民表达多基于自身切身经历和感受。南方汛情不容乐观而北方干旱炎热加上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长期影响,除了“祈祷平安”的共同心愿,“旱的旱死涝的涝死”“2020太难了”说出了众多网民的心声。
综上,政府、媒体官方舆论场对于南方汛情给予了较大意义上的关注,话语体系多是灾害程度的跟踪、救援信息的传播,报道基调为正能量的积极引导;民间舆论场对于南方汛情则代入更多个人情感,舆情信息传播中解码的扭曲误读以及主动进行的编码都会与官方舆论场进行博弈。
三、南方汛情舆情风险与治理路径
突发性自然灾害类事件信息在网络环境中传播状况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呈现出相对复杂多样的传播态势。这种复杂的传播态势既与传播技术的不断升级有关,也与各传播主体间传播时间节点以及传播议题不对称有关。多传播主体下传播视角以及关注点的统一往往会形成较为团结一致的舆论合力,而各传播主体间的关注视角以及传播内容的错位,则会加剧网络舆论中官民之间的对抗色彩,进而不利于汇集社会力量以对抗自然灾害对受灾区造成的各种相关性损害。因此,本部分基于南方突发性汛情在网络传播中呈现出来的相关特点以及在舆论场中具体表现,来分析南方汛情的舆情风险,进而提出相关的治理路径。以期对今后可能发生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如何在网络环境中得到更快速的响应和更积极的关注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1.舆情风险
汛情发生初期,各传播主体响应不及时造成舆论反应滞后
在此次南方汛情发生初期,网络上关于南方汛情的声音相对微弱,造成汛情发生的前几天并没有形成对汛情灾害较强的舆论反应,这也是不少受灾群众诟病各媒体传播不积极导致殉情关注度较低的重要原因。在重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发生初期,媒体尽早介入传播,做好相关灾情实际情况的报道,是媒体积极传播形成关注灾情协同抗险救灾舆论的重要时机。另外,网络舆论对汛情的及时响应,还会对官方抗洪的应对应对举措产生一定的压力,进而对汛情造成的危害以及可能产生的潜在危害进行积极的排查,动员社会各方尽最大力量应对汛情在后期可能造成的影响。除此之外,媒体及时尽早响应汛情灾害,也是其掌握灾情报道主动权的重要机会,尤其是在传播主体多样化的网络时代,媒体把握主动权能够减少受众对各种信息的误读和曲解,以免造成后期舆论场域内的对抗、指责与不满。
媒体报道视角分布不均衡,引发网民对更多汛情信息的追问
在此次南方汛情的报道中,媒体的报道视角大体分为受灾基本情况、汛情救援、汛情风险以及汛情下的感人援救瞬间等几大方面。媒体这些相关报道视角是基于重大汛情议题设置原则的相关设计,不可否认的是这也是形成引导汛情下网络舆论的重要路径。但是在此次媒体报道视角分布出现不均衡的情况,这主要表现在汛情传播中期,或者汛情信息大规模涌现到网络上时,占据受众视线的更多的是汛情援救时的各种感人画面瞬间以及充满正能量的故事性报道。但是对于汛情造成的更为详细的险情、受灾地区群众的相关反应等内容呈现较少。媒体报道视角的分布不均最终也导致了不少网友的指责即过度强调援救正能量,而弱化灾区的相关疾苦。除此之外,这也导致一部分网友积极致力于对汛情一线更多情况的相关追问。
民间汛情谣言滋生及网民情绪化表达,加剧对汛情信息的误读
南方汛情相关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播时,滋生了一定的网络谣言,具体的谣言内容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经列举。谣言传播已经是现在网络传播中极其普遍的传播现象,尤其是在传播范围广、波及受众多、危害性较强的复杂性重大事件中,网络谣言则往往具备更为肥沃的滋生土壤。在此次南方汛情中的相关谣言主要集中在灾情发生具体地域且与当地受众有切身相关性的内容,比如自来水污染、大堤决堤等信息非常容易挑动受众的敏感神经,进而加剧受众的担忧恐慌情绪。另外,网民一些非理性的情绪化传播,则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对相关信息的误读,甚至将这种误读进行了某种程度的扩散,这无疑造成了官方辟谣的难度,进而引发对官方的信任危机。
2.治理路径
媒体加强灾情新闻的敏感性,早响应以扩大灾害舆情影响力
在网络环境中,媒体的新闻敏感性在一定程度上变得被动,这是由网络上多传播主体的各种自主爆料导致。但是在突发性自然灾害面前,新闻媒体应该根据相关机构的预测,提高可能发生灾害的警觉和灾情新闻的敏感性。在强大的新闻敏感性的引导下,尽早加强对灾害的各种报道,早响应以扩大灾害的舆论影响力。具体来说,媒体应该充分运用当下多种传播平台,如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等,尽可能的覆盖各种受众群体,及时准确且高密度动态性的发布关于灾情的相关信息,除此之外,对于汛情可能导致的灾害进行适当的提醒,发布相关的自救指南等。在早期形成积极应对、提醒预防的网络舆论,并积极扩大其影响力。
媒体汛情报道应兼具严肃性和人文性,促进两大舆论场的有机融合
媒体在进行汛情报道时,应该尽可能兼具严肃性和人文性。在此次汛情报道中出现了媒体报道不严肃甚至是娱乐化而导致的受众指责的问题,这也是导致官方与民间舆论场出现对抗的一大原因。因此,媒体在报道时应该保持严谨的态度,既要注意自然灾害造成的惨重损失给群众造成的伤害,也要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出发切身关注受灾群众生活现状以及心理状况,除此之外还要注重援救中人力物力等国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投入。值得注意的是把握好人文主义报道的度,以免过度煽情而造成受众反感。以此弥合两大舆论场之间的博弈与矛盾,促进官民舆论场域的有机融合。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
更多舆情热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