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标签:杨幂 “诈捐门” 盲人打字机 李萌 100根盲杖
(图片来自四川在线 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
简介:2018年3月23日,一则关于杨幂2015年曾承诺捐助成都特殊教育学校100根盲杖、50台盲人打字机却至今未兑付的消息出现在了微博热搜上,同日,杨幂所属的嘉行公司杨幂工作室发布声明,表示该事件与一位“中间人”李萌有关。事件引起各大媒体及网民的极大关注。相关舆情量在3月31日达到顶峰。
一、事件始末
校方迟迟未收到捐赠物品:
成都特殊教育学校盲生部相关负责老师称,两年半来,每个月都会询问“中间人”李萌,杨幂答应捐赠的物资为何还未落实,而李萌总是回复“尽快,尽快”。期间,校方多次跟李萌在微信上对接购买盲人打字机事宜,也曾面谈,但最终也没有落实。
校方负责人表示,在得知捐赠物资没有落实后,杨幂工作室立刻与校方取得联系,表示要接手捐赠物资落实的后续工作。
以杨幂的名义捐赠:
成都特殊教育学校的捐赠活动并非杨幂与李萌的第一次合作,双方自2013年就开始慈善方面的合作,李萌在与杨幂合作之前一直落实得都不错。
在影片《我是证人》上映时,李萌提出,邀请杨幂参加专门帮助盲人的“白手杖”公益活动,并表示该公益活动将向盲人捐赠手杖和盲人打字机,为号召更多人关注盲人群体,希望在《我是证人》路演活动中以杨幂的名义进行捐赠。杨幂答应了李萌的邀请。
“中间人”李萌:
中国轮椅天使公益协会推广人李萌,原本是一名电影策划人,公开身份是“中国轮椅天使”推广人,以此身份邀请杨幂参加专门帮助盲人的“白手杖”公益活动并以杨幂之名进行捐赠。
李萌曾与多名残障人士借款,并一直未归还,因为借贷纠纷,拒不履行还款义务,于2016年7月27日被北京西城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李萌与杨幂合作期间,身份是中国轮椅天使公益协会推广人,但现在身份已经变更。
李萌于2018年4月5日正式向法院提起诉讼,称有关本人在杨幂“诈捐门”中的失实传言对本人及家人工作、生活上已经造成或即将造成的影响,法院已受理此立案申请。
“诈捐”症结:
在2015年“白手杖”全国助盲公益活动中,杨幂工作室曾发微博称,杨幂捐赠的盲杖将陆续送到全国盲人朋友手中,希望帮到需要的朋友。
杨幂工作室认为,导致疏漏的关键一环是与此次慈善活动的“中间人”李萌之间仅有口头协议,双方曾经有过多次合作,因此彼此信任,而协议内容是,杨幂所承担的职责是出席活动,李萌负责完成后续捐赠,这才导致工作室没有在活动后继续追踪、落实具体捐赠事宜。然而,李萌并没有按照口头协议完成捐赠,而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也无法做出明确解释。
二、传播分析
2.1 舆情趋势
在杨幂“诈捐门”事件中,舆情趋势呈波动态势,有三个峰值传播点。3月23日,《新城快报》发布了《被“遗忘”的盲人打字机》一文,报道称著名演员杨幂在2015年承诺给盲童捐赠物资,但时隔两年仍未兑现,同日杨幂工作室发布声明澄清捐款由另一人负责,捐赠未落实一事杨幂并不知情,并表示将完成捐赠工作,由于此事涉及名人,迅速引起舆论关注。3月27日,杨幂工作室公开捐款进度,舆论对此褒贬不一,舆情传播达到次高峰。3月29日,《中国青年报》发文《杨幂涉“诈捐”风波 这锅背得不冤》批评杨幂,随后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人民日报也发文批评杨幂作品《谈判官》,经其他媒体转载后,舆情量快速上升,3月31日,杨幂本人回应“诈捐门”,称任何批评都将接受,舆情发展达到最高峰值。4月4日,杨幂“诈捐门”中间人李萌起诉造谣者并自认清白,再次引发网民讨论,但由于李萌知名度不高、影响力度小,舆论量较少,舆情传播峰值较低。4月5日开始事件逐渐平息,舆情量大幅度下降,传播态势趋于平缓。
2.2 传播平台
在杨幂“诈捐门”事件中,平台传播量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微博、新闻客户端、新闻网站。微博以其时效性、即时性、交互性等特点成为话题产生及传播的主要场所,在该事件传播中,微博是舆情发酵场所,在媒体报道之后,杨幂工作室@嘉行杨幂工作室发布声明澄清此事,引起大范围舆论关注;随着事件进一步发展,媒体官微@人民日报点批评名杨幂作品,杨幂本人@杨幂也发微博道歉等事件关键节点,都是首先在微博平台上传播。
新闻媒体凭借其自身的权威性、客观性在信息传播中居于不可替代的地位,对该事件进行了持续深入的报道,在此事件传播中,新闻媒体是舆情发源地。其中移动新闻客户端不仅能快速获取新闻信息,同时契合了碎片化时代读者的便捷性、片段化和主动性的需求,在本次事件传播中平台传播量居第二位;各大新闻网站凭借其丰富的资讯资源和PC端新闻推送位于平台传播量第三位。例如《新城快报》发布的《被“遗忘”的盲人打字机》一文,是本次热点舆情事件产生的源头;《中国青年报》点评“杨幂诈捐风波”,引发各方讨论,进一步让事件发酵。
三、倾向性分析
3.1 媒体报道分析
宣传电影《我是证人》时承诺捐赠盲人学生100根盲杖、50台盲人打字机,两年多物资却始终未到位,近日艺人杨幂的“诈捐门”引发媒体关注,关于杨幂身陷“诈捐门”的媒体报道占32%。面对“诈捐”风波,杨幂工作室3月27日公开捐赠进度,表示只要确定好库存及到货时间,工作室会立即签订采购合同并付款购买。3月31日上午,杨幂首次回应“诈捐门”事件:“不管什么理由,让孩子们等两年就是我和团队严重的工作失误,任何批评都该接受,也只有真正落实捐赠才能表达歉意。”关注杨幂对“诈捐门”回应的媒体报道占25%。
19%的媒体报道聚焦“诈捐门”的“中间人”李萌,《新京报》报道称,李萌曾向多名残障人士和身边朋友借款,一直不还。因为借贷纠纷,拒不履行还款义务,李萌已被北京西城法院列为“老赖”。受“诈捐门”影响,杨幂所代言的某奢侈品品牌代言广告被商家撤下,11%的媒体报道集中分析“诈捐门”对杨幂演艺事业及个人形象的影响,“搜狐网”报道称,在慈善事业上缺失信誉确实非常影响个人声誉、形象,杨幂也因为这次的诈捐事件疑似被商家嫌弃,搜索页面中的广告已经被换下来了。明星“诈捐”现象屡屡上演,背后折射出“明星慈善”存在的诸多问题,9%的报道透过杨幂“诈捐门”事件反思“明星慈善”的正确“打开方式”,《北京晚报》报道称,慈善公益事业中,操作方式的专业性应当被重视,做慈善的初心和感受比捐赠金额更值得被关注。另外有关杨幂“诈捐门”后首次现身工作、盘点其他明星“诈捐”等的报道占4%。
3.2 网民话题分析
2018年3月23日,“杨幂‘诈捐门’”一事被披露后,迅速引发网民关注。34%的网民言论对杨幂表示支持,除不相信此事是杨幂过失之外,还呼吁网民不要忘记杨幂以往善举,不要因此否定她。30%的网民言论厌恶杨幂诈捐一事,认为杨幂承诺捐赠却至今未能落实,伤害了孩子们的心,涉及不良炒作,对此表示不能接受。17%的网民言论主要关注事件进展,认为各中曲折没有搞清楚,不应该贸然表示支持或厌恶,言论比较中立不偏激。另外由于杨幂“诈捐”一事,11%的网民言论将杨幂和其他明星进行比较,从慈善行为拓展到演技、外貌、代表作等,话题偏娱乐化。另有8%的网民言论为其他观点,包括总结名人诈捐事件、讨论杨幂诈捐是否触犯法律等。总体来看,在杨幂“诈捐门”事件中,由于涉及娱乐圈名人和慈善这一敏感话题,部分网民尤其是杨幂的粉丝和黑粉,不能理智客观看待此事,网民言论比较两极化。
四、原创及转发分析
由上图可知,在网络平台关于“杨幂‘诈捐门’”相关言论中,有6.7%的原帖,主要是关于“杨幂涉嫌诈捐”“‘诈捐门’进展”等内容。另外93.3%的言论为转帖形式,为话题扩大了传播范围、增强了话题传播力度和传播效果。
五、热词分析
杨幂事先承诺捐赠盲人学生100根盲杖、50台盲人打字机却又未及时捐赠,被曝“诈捐”后,该事件相关的神秘“中间人”李萌也进入公众视野。由上图可以看出,“杨幂‘诈捐门’”事件中,“诈捐”“杨幂”“李萌”“盲童”“盲杖”等词全网讨论热度较高。
六、社会情绪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全网有关“杨幂‘诈捐门’”的言论中,28.8%的言论呈现负面态度,众多网民认为,杨幂的“诈捐门”事件,让受捐者从满怀希望到心灰意冷,造成了广泛的不良影响。有37.2%的言论表现出中立态度,主要是涉及“传播杨幂回应‘诈捐门’”“从法律角度讨论杨幂‘诈捐门’”等内容。有关“杨幂被曝‘诈捐’后工作状态颇佳”“认为杨幂的回应态度认真诚恳”等内容的正面言论占34.0%。
七、点评与启示
7.1 专家点评
7.2 启示
杨幂“诈捐”事件再次将“慈善”二字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明星以慈善之名捐款,本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但由于一小部分人会在行善时掺杂私念,所以“伪善”丑闻也时常发生。而“诈捐门”更像是一面镜子,让顶着“慈善之名”做事的人在这面镜子之前反省,对待公益要严肃和严谨,要有契约精神,诺而有声、诺而有行,更要注重慈善公益操作的专业性,尽量参与到捐赠过程中,因为做慈善的初心和感受比捐赠金额更值得被关注。
细观当下,不光是明星,还有很多社会组织、团体以慈善之名挣快钱而不遗余力,跌破底线,透支慈善事业。像打着公益名号直播吸粉的“杰哥”“OK哥”“狼王”“黑叔”以及“山东梅姐”等,让“慈善”在“金钱至上”的观念中,竟逐渐变了味道,甚至向病态发展。层出不穷的“诈捐门”和质疑“炒作”的声音所折射出的并非只有社会信用的缺失,归根结底,还是慈善心理的扭曲。
中国的慈善事业,可以说还处在发展阶段,慈善的概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但根基依旧脆弱。这个时候出现的“伪慈善”,无疑是对慈善行业的抹黑,成为社会一块难以抹去的伤疤,若任由其蔓延,将会彻底失去公众信任,对整个行业都是打击。
慈善不是一场表演秀,但它也需要观众,这需要改变传统的慈善观念,进行实名捐款。虽然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精神一度让大家奉为圭臬,但是慈善不留名,则可能会出现钻空子的现象。另外当明星发挥慈善的公众效应时,慈善监管部门适时的发声推动慈善落实是很有必要的,如果等到媒体曝光、大众围观、舆论施压推动慈善实施,不仅损失的是明星们的诚信,也破坏了公众对公共机构的信任和期待。
慈善公益不是一纸空文,更不是一句口头承诺,它是整个社会善心的凝聚。如果每个人都能把慈善公益当作一份单纯的责任,落实到行动上,将会推动中国慈善公益事业越走越远。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蚁坊软件
鹰眼舆情观察室
2018年4月11日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