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月舆情风险预警
家暴话题、网络暴力事件、网络谣言、洪涝灾害、高温干旱引起的电力供应不足、抗旱保苗、网络诈骗等。
一、家暴话题挑动舆论敏感神经,带来不良社会影响
家庭暴力并不仅仅存在于特定的群体或家庭中。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家庭和团体中。此外,所有年龄、性别、种族以及社会和经济背景的人都可能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通常,家庭暴力是相对私密的,不会被他人察觉,施暴者通常会威胁受害者保守秘密。
近年来这种观念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意识到家庭暴力是一个更大的社会问题,应该公开曝光。一方面,相关机构正在努力推动更多的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公众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和发现率;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家庭暴力案件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关注,幸存者发声,让更多的人知道真相,加强对犯罪分子的惩治。
家暴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长期以来受到了各方关注。近日,#女子被丈夫家暴16次需终身挂粪袋#、#女子指控丈夫家暴泼汽油抱自己自杀#等家暴话题在社交网络、视频、微信等各大社交平台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从以往家暴事件中网民的意见倾向来看,对于家暴入刑、家暴与家庭矛盾如何界定等问题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这一问题严重影响着许多家庭和妇女的生活。家暴不仅会对受害者造成身体伤害,还会给心理和精神带来巨大压力。
面对家暴这一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对家暴的法律制裁和社会救助。对于家暴受害者,尤其是女性,应提供更多法律援助和心理支持。同时,要不断加大对家暴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家暴问题的认识。
二、网络暴力屡禁不止,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
近年来,因网络暴力导致的悲剧事件频出,如“寻亲少年”刘某州因与亲生父母亲的矛盾遭受网络暴力,最终选择留下一封遗书后自杀;“粉发女孩”郑某华因染粉色头发被网暴导致严重抑郁,抗争无果后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开着拖拉机去西藏走红的网红“管管”,因“黑粉”持续半年的网络暴力陷入重度抑郁,最终无法承受服药自杀。武汉被撞致死小学生的母亲从高楼一跃而下,去世前曾遭遇恶意评论等网络暴力事件层出不穷。
经过媒体报道后,此类网络暴力事件因得以在短时间内大范围传播,掀起舆论热潮。然而,网络暴力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行为溯源难、确定主体难、证据固定难、受害举证难。这种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的现象,让不少网暴受害者只能忍气吞声、自认倒霉,致使此类网络暴力行为不断涌现,给受害者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
三、网络谣言滋生,加大监管和处罚仍是舆论呼吁重点议题
在网络时代,谣言依附网络带来裂变式传播,让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相比,网络谣言的传播载体以及传播模式、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谣言的本质特征和内涵并没有改变。有的网络谣言会直接导致正常社会秩序遭到破坏;有的网络谣言会颠覆主流价值观;有的网络谣言会侵犯公民个人合法权益;但谣言最大的危害是把真相混杂在谣言之中,让人们丧失对真相的辨别能力。
在真相未得到公布和证实之前,一些网民为获得曝光度和关注度,编造、传播谣言,而急于寻求真相的网民群体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传播谣言,致使谣言快速传播,混迹于真相之中,令网民难辩真假,损害政府部门公信力。
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需要从快从严整治网络谣言乱象。有关部门要建立专门机制快速应对,第一时间识别谣言并进行澄清,并依法严厉打击制造谣言者。
四、汛期来临,洪涝灾害风险加大
7月3日至4日,万州区遭受暴雨袭击,截至4日9时,24个镇乡街道达到暴雨,16个镇乡街道大暴雨,长滩镇特大暴雨,最大雨量(长滩站)261.2毫米。截至7月5日10时,降雨导致万州区五桥、长岭、白羊等36个镇乡街道受灾,受灾人口37226人,紧急避险转移11578人,紧急转移安置779人;因灾死亡15人,失踪4人。
近日,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气象局、林草局等部门和单位召开会商会,对7月份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会商研判。综合分析认为,我国七大江河流域将全面进入主汛期,长江、淮河、太湖及松辽等流域存在洪涝灾害风险。
如何做好洪涝灾害预警、防范措施、灾民救助、防范衍生灾害、灾后重建等方面需要提前规划,制定相应预案,以备不时之需。
五、高温干旱引起的电力供应不足
据@中国天气 预计7月5日至10日,京津冀、黄淮等地将再现持续性高温天气,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山东北部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或以上。在南方,高温、高湿依然是天气舞台的“主旋律”。本周五前,最高气温35℃+的范围将发展增多,特别是6至7日,江南雨水进入暂歇期,35℃以上的高温范围几乎覆盖长江以南大部地区,体感气温更是可能超过40℃。
6月以来,全国多地高温天气持续,带动用电负荷激增,特别是京津冀、山东、河南等11个地区近期正经历连续性高温,全网用电高峰期提前到来。
六、多地持续高温天气,抗旱保苗工作任务艰巨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6月中下旬以来,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造成土壤失墒加快,部分地区旱象露头。据中国气象局预计,未来10天华北黄淮等地仍多高温天气,导致部分夏播作物出苗及幼苗生长发育受阻、春播作物长势偏弱,给秋粮生产带来严峻挑战。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在前期与中国气象局多次会商、调度分析影响基础上,7月1日又通过国家预警信息平台、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栏目联合发布农业高温干旱风险预警,会同水利、应急管理、气象等部门联合下发北方地区防高温干旱预案,要求各地立足抗灾夺丰收,强化措施,分区分类落实关键技术措施,切实减轻灾害影响。
6月以来我国已发生4次区域高温过程,加剧了西南地区旱情,也给部分地区供水供电等带来压力。7月份,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华南中东部、华东南部、西北地区北部、内蒙古中西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等地降水偏少、温度偏高,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和干旱风险较高,供水、供电形势偏紧,部分地区农业抗旱保苗任务较重。
七、暑假来临,警惕学生成为网络诈骗主要对象
随着学生假期的来临,网络诈骗也是7月份需要重点关注的话题。
进入7月,全国各地的学生们也陆续迎来了暑假,需要注意的是,瞄准学生群体实施精准诈骗也进入高发期。不同于针对成年人、老年人的诈骗活动,瞄准学生群体常用的诈骗类型主要包括网络兼职刷单诈骗、网络游戏诈骗、网购诈骗(冒充客服退款诈骗)、 QQ或微信冒充老师同学等熟人诈骗。利用学生群体阅历有限、心智不成熟易恐吓等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家长的支付账户转款。综合各地警方披露的信息来看,暑假等假期中,学生接触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时间有所增长,也接触到更多网络信息,因此更易成为骗子精准狩猎的对象。在这一过程中,家长的金融账户才是骗子真正的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提供验证码、银行卡号等信息,造成家长实际经济损失。
针对网络游戏、兼职刷单等类型的诈骗模式,符合学生群体的受骗特征。相关部门一定要做好风险提示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向学生传递防骗信息。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