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四川省叙永县法院向一起彩礼纠纷案件当事人发出了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令,原因竟是父母为未成年女儿订立婚约。据报道,2020年,刘某听说同村雷某某、邱某某未成年的女儿邱某甲初中毕业后闲留家中,考虑到自己儿子张某尚未恋爱,就请托同村村民柯某到雷某某家说媒。双方家长开始为二人议亲,雷某某收取张某彩礼8万元,为张某和邱某甲订立婚约,两人同居。2021年7月,二人性格不合分手,因彩礼问题对簿公堂。叙永法院发出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令,女方退还彩礼8万元。该事件被媒体报道之后,围绕“彩礼”“女儿”“订婚”“未成年”“结婚”等舆论场上原本就比较敏感的关键词,网民展开激烈的话题争议。
通过舆情监测系统鹰眼速读网显示,近一周以来,网络上关于“四川一对夫妻给未成年女儿订立婚约”事件舆情热度持续上升,至11月2日到达舆情峰值,整体呈倒“V”字形发展态势。
从事件信息类型分析看,原贴所占比例最高,为43%;其次是转发,占34%;评论占比23%。在传播内容上,从媒体报道事件本身进展到网民讨论未成年订婚有效性再到新闻评论为此事定调,各阶段掀起愈发强烈的舆论反响。
第一阶段:媒体爆料将事件推上风口浪尖
10月29日晚,一篇“四川首张!叙永法院向这对荒唐父母发出《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令》”的文章开始在社交网络平台流传开来。经舆情溯源显示。该文章由“叙永法院”首发报道,随后北青–北京头条、中国妇女报、新闻晨报、澎湃新闻、四川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追踪报道,#荒唐父母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四川发出首张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令#等多个话题瞬间吸引了大量网民关注。
第二阶段:网民参与之下舆情爆发
随着事件逐渐发酵,激发起怀有朴素正义的网民针对社会不良现象进行反抗的参与责任感。该事件当中,“未成年”三个字始终牵动着舆论神经,#未成年人订立婚约有效吗#、 #父母可否为未成年子女订立婚约#成为讨论重点,在这一话题之下,“按照婚约确立的婚姻关系不受法律保护”“父母无权为未成年子女订婚约”引发舆论共识。
第三阶段:批判声定调舆情逐渐消退
舆情热度峰值过后,多家媒体发声批判这一乱象,如“检察日报评夫妻给未成年女儿订立婚约”:父母教而不当该罚、荔枝时评“为未成年女儿订婚约,家庭监护责任如何不缺位?”,呼应了民间宣泄而出的负面情绪。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