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山东一家长称,孩子在网上买了一条不知名的小鱼,但拿回家发现是个凶猛的动物,并送到当地派出所。民警打开包裹,见到一条长约0.5米的鳄鱼,且有攻击行为。民警将鳄鱼送到当地野生动物园,据动物园工作人员鉴定,这是一条暹罗鳄(也就是泰鳄)幼崽,2012年列入世界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因有一定攻击性,警察将它送到了当地野生动物园,让它在这里得到照顾。
孩子网购小鱼竟收到泰国鳄事件虽小,但因具有一定的新奇性和偶然性,自然引发媒体以及网民的关注聚焦。从舆论观点来看,除了针对“泰国鳄”的吐槽和戏谑外,该事件所涉及到的网购、商家、快递行业安全问题等更加引起舆论担忧。
据舆情监测系统鹰眼速读网显示,4月23日,“网购小鱼收到泰国鳄”事件舆情热度在网络上初始显现,至4月25日7时左右,整体处于舆情酝酿期。从参与主体来看,这一阶段以北京青年报、北晚新视觉、闪电新闻、人民网、正义网等多家媒体对于基本事实的传播为主,观点表达以及网民参与量相对较低。4月25日,#网购小鱼收到泰国鳄#登上了社交网络平台热搜榜,不仅大大提高了事件的舆论场上的曝光率,同时将网民聚合在该话题之下,讨论量越来越集中,直接推动舆情热度呈现直线上升态势,并于11时左右到达舆情峰值。此外,还有媒体通过网络调查的形势与网民进行互动,如财经网发起投票“投票:你网购过活体动物吗?”约有80%的网民表示“没有”;也有媒体展开反思,法治日报疑虑“活体鳄鱼都能寄?暴露了哪些风险?如何保障检疫和公共安全?”截止到下午13时,由于该事件并无最新消息产生,伴随着网民注意力的转移,舆情热度持续下降。
网购小鱼收到泰国鳄事件的舆论想象:戏谑化表达成为主流
网购小鱼收到泰国鳄事件网民话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言论表达上的吐槽戏谑化倾向,占比38%,“我要是网购小猫,会给我发个熊猫嘛”“买鳄鱼却收到小鱼的那位哭晕在厕所”“好家伙,这个能寄快递?”网民这些跟帖评论获赞无数,实际上类似外在的戏谑表达背后一方面体现出对网购发错货的谴责,另一面也展现出对快递寄活物的不满;“聚焦网购、快递活物现象”占比27%,对此,中通快递表示“活体均不允许快递,若查实会处罚”;“拷问快递安全”占比18%,呼吁快递行业加强监管;“商家是否违法,望严查”占比16%,“应该反查一下销售渠道”“鳄鱼是可以售卖的吗”;此外,还有1%的其他言论,如“拼多多吓得赶紧下架了”“熊孩子恶作剧”“这到底是花多少钱买的?”等等。
舆情风险化解:不可忽视网购活物背后的快递安全
买卖活体动物行为在网络上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像仓鼠、猫、蜥蜴、鱼、乌龟等宠物都能通过普通快递运输,此前舆论场上“网购宠物被咬身亡”以及“快递宠物死了索赔遇纠纷”的相关报道并不少见。其实,我国《邮政法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禁止寄递或者在邮件内夹带各种活的动物,但这一规定在快递行业中并没有执行到位。此次“网购小鱼收到泰国鳄”发酵成为一起舆情热点事件,也反映出了长期存在的监管方面漏洞并没有得以有效解决。对于网店商家来说,明知活体动物特别是濒危动物而买卖的行为理应受到处罚;相应地,对于快递行业来说,严格执行相应规定杜绝活体动物邮寄现象方能保证多方安全。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