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鹅腿阿姨”被清北人大学子争抢事件引发网友关注。“清北人三大高校吵起来了!我以为他们在搞学术,结果是在抢鹅腿?”经过社交平台发酵后,“鹅腿阿姨”的生意更加火爆。不仅线下要排长队,“鹅腿阿姨”线上的微信群也是热闹非凡,“每个群只接受20个预订”,有限的数量让吃鹅腿变成了清北学生们“最幸运的事”。
很多人也在奇怪,为什么鹅腿阿姨这个看似平凡的小商贩就可以突然火爆互联网?本文将尝试从舆情和传播规律角度分析“鹅腿阿姨”是怎么在三家学校引起热议,以及更进一步火遍互联网,霸占多个热搜位置的。
要分析原因,先要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以及涉事主体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对该事件,我们可以通过实体抽取、关系抽取和利益抽取来理清事件。
实体抽取:主要涉及到的实体有“鹅腿阿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以及“鹅腿”。其中,“鹅腿阿姨”是事件的主角,“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是事件的主要发生地,而“鹅腿”则是事件的主要争议焦点。
实体关系抽取:“鹅腿阿姨”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之间的关系是供应者和消费者的关系,而“鹅腿阿姨”与“鹅腿”之间的关系则是生产者和产品的关系。
利益关系抽取:"鹅腿阿姨"的每日产量有限,这就构成了一个典型的零和博弈问题。零和博弈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参与者之间的利益总和为零,即一个人的得利必然导致其他人的损失。在这个场景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的学生群体都希望"鹅腿阿姨"在自己的学校摆摊,因为这意味着他们能够享受到美味的鹅腿。然而,"鹅腿阿姨"的每日产量有限,她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这就导致了这三个学生群体之间的竞争,他们可能会采取各种方式(如提前预定、排长队等)来争取到有限的鹅腿。
你也许可以看出,零和博弈引发的利益冲突可能是事件火爆背后因素之一。但一只鹅腿的利益显然不足以成为让衣食无忧的大学生在冬日排队的原因,我们还需要接下来分析背后的心理及社交因素。
通过媒体报道我们可以得知,"鹅腿阿姨"已经卖鹅腿多年,无论是口感还是质量都一直不错。这无疑是引发爆火的基础条件。
更进一步的引发火爆的,则是背后的社交网络引发的群体之争。
"群体认同"是新闻传播学和社交网络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个体对于所属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这个事件中,"鹅腿阿姨"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三所学校轮流摆摊,这涉及到了三所顶级高校的学生群体。这些学生群体有着强烈的群体认同感,他们对于"鹅腿阿姨"的行为有着高度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这种群体认同感的形成,主要受到了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同质性:这三所学校的学生群体在学术水平、社会地位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同质性,这使得他们更容易形成共同的认同感和价值观。
互动性:在社交网络中,这些学生群体通过分享、评论等方式,对"鹅腿阿姨"的行为进行了大量的互动,这进一步加强了他们的群体认同感。
符号系统:"鹅腿阿姨"的存在成为了这三所学校的一种共享的符号,这也是他们群体认同感的重要来源。
在这种群体认同感形成的过程中,"鹅腿阿姨"不仅仅是食物的提供者,她的存在也是学生们校园生活的一部分。这种情感联系使得"鹅腿阿姨"的故事能够引发学生们的共鸣,因为他们可以在这个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通过媒体报道我们可以知道,鹅腿阿姨的订餐是通过各个微信群。微信群从社交角度属于相对封闭性的小群体。在这种小群体中借助微信的传播特性信息可以即时传播、即时反馈,不断加强这种群体认同感。而且,在传播的同时会形成各类梗文化,梗文化又会进一步形成模因,下一节我们详细分析模因现象。
模因理论是由理查德·道金斯在1976年提出的,模因(Meme)是指文化中的一种信息单位,它能够在人类的大脑中复制、传播并进化。模因可以是一种想法、行为、风格或者习惯,它通过模仿和学习在社会中传播。
在这个订餐事件中,我们可以从模因的角度进行分析:
模因的复制:学生们在微信群中用玩梗、更换头像、统一的呼声等形式来召唤"鹅腿阿姨",这些行为都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模因。这些模因在学生群体中被复制和传播,形成了一种共享的文化符号。
模因的选择:在模因的传播过程中,会发生自然选择。那些能够引起学生们共鸣的模因,如特定的梗、头像或呼声,会被更多的学生接受并传播,从而在群体中得到优势。
模因的变异和进化:在模因的传播和复制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变异,产生新的模因。例如,原本的召唤方式可能会被改变或者加入新的元素,形成新的模因。这些新的模因如果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共鸣,就可能在群体中得到传播,形成新的文化符号。
模因的群体效应:模因的传播和复制可以加强群体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在这个事件中,学生们通过共享和传播模因,形成了一种强烈的群体认同感。
整体上看,鹅腿阿姨的微信群诞生了众多文化模因并不断演化,出现了”备胎梗“”人脉梗“”供应链梗“等多个适合传播的模因。这些模因为进一步该事件火爆出圈打下了基础。下一节我们将分析该事件是如何火爆出圈的。
为什么鹅腿事件会从三个高校内部火爆现象,变为整个互联网的狂欢?我们可以从新闻价值、群体代入来分析其原因。
新闻价值是决定一个事件是否能成为新闻的重要因素。"鹅腿阿姨"的故事之所以能引发关注,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强烈的新闻价值。这个故事具有明显的"反差性"和"非预期性",即三个顶级高校的学生竞相抢购鹅腿的现象,这种现象打破了人们对顶级高校学生的固有印象,引发了人们的好奇心。
为分析网民在讨论"鹅腿阿姨"事件时的代入感,我们可以抽取该事件中涉及到的网络群体。这些群体包括"大学生"群体、"食品消费者"群体、"校园文化追求者"群体、"社交媒体用户"群体等。
群体名 | 事件代入 | 代入心态 |
---|---|---|
大学生 | 大学生抢购鹅腿 | 对比自家校园和附近美食 |
毕业生 | 曾经的校园生活 | 对校园生活的怀念和对美食的热爱 |
哈哈党 | 模因传播 | 反差性和模因带来的快乐心态 |
”大学生“,”毕业生“,”哈哈党“都是年轻人为主,在互联网上都有着庞大且活跃的用户群体。在代入该事件后,他们都有着足够强的动力去分享和传播此事。而同时,当此事在这些群体中引发了一定的关注后,各大媒体、自媒体和平台会因为追求流量、影响力等因素,自发地介入该事件并主动传播。这种行为进一步推动了信息的传播和扩散,形成了一种媒体的放大效应。最终在互联网中呈现出了该事件霸占多个热搜,”鹅腿阿姨“成为网红的形态。
"鹅腿阿姨"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网络传播现象,它涉及到了新闻传播学、社会学和模因理论等多个领域。"鹅腿阿姨"的故事的传播和影响力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个过程揭示了信息传播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研究网络传播现象的有价值的案例。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