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媒介环境之下,传统媒体机构垄断信息传播的局面被打破。网民个体或者其背后的组织通过社会化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等传播渠道掌握了部分话语权,自媒体队伍不断发展壮大。随着各方制造关注度、获得流量等方面的竞争需要,部分大众媒体以及自媒体开始在热点舆情事件中不断发声,信息发布者甚至用夸大、猎奇、低俗、虚假、偏激等的标题来刺激公众眼球、激发网民好奇心,这种一味追求点击量的“标题党”行为愈演愈烈。当前“标题党”再度重提,主要基于舆情视角下这一行为更具重大危害性,可能在舆情传播中诱发新的舆情危机。
一、标题党成为舆情事件的导火索
信息传播需要能够引人瞩目的标题,但单纯为了获得关注度而在标题上释放负面情绪可能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信息发布者反而成为舆论攻击的对象,或演变成新的舆情事件。
2021年1月15日,“智慧长沙资讯”发布了一则视频,标题为“可恨!26岁石家庄女子确诊前6天下班兼职”。从流调看,涉事女子兼职时段是从2020年12月25日到31日,而石家庄本轮疫情首例感染者通报时间是今年1月2日,当地召开第一场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是在1月5日晚。媒体在标题中使用“可恨”这一带有负面情绪的字眼并恶意推演女子下班兼职仅为故意散播疫情,被网民认为缺乏同理心、共情性和人文关怀而触发众怒、遭到强烈谴责。在汹涌的舆论压力面前,智慧长沙资讯表示“标题导向极为错误!”“承认错误,并向当事人和广大网友诚恳道歉”。
因标题党行为处在舆论风暴中心诱发舆情事件应当值得媒体警醒,传播信息要尊重民生、敬畏舆论,要拿捏合适的尺度、正确积极的态度,要具有分析研判舆情的能力,否则将会被舆论反噬,损害自身公信力。
二、舆情事件发酵过程中标题党的负面影响
部分媒体以及自媒体为蹭热度的“标题党”行为在舆情事件发酵过程中更是屡见不鲜。舆情热点事件在同时期发生的事件中具有强大的网络关注度,特别是一些事关切身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事件更容易聚焦用户目光,一旦“标题党”出现,对网民情绪以及舆论生态必然产生一定的危害性。
1、舆论对抗以及网络暴力
在单一性热点舆情事件发酵过程中,网民多作为“围观”者的角色参与其中,很多情况下,网民凭借图文、视频的标题直接来判断是非曲直。一方面是因为缺乏探究真相的能力,“标题党”迎合了这部分网民“看热闹”的心态;另一方面,当下注意力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后真相时代,情感比事实更加重要,没有人去关心标题背后的真相,网民被煽动性的标题带动,形成对抗情绪,很可能导致舆论盲目的对事件当事人进行谩骂、批评,演化成新一轮的网络暴力。
2、群体性事件激发社会矛盾
与就业、医疗、住房、安全、维权等公共利益相关的群体性热点舆情事件中,“标题党”行为往往抓住的是网民的仇官仇富、底层打工人的心理设定,其所引发的网络舆情漩涡在标题党的推波助澜下易造成更激进的负面情绪表达,造成群体利益冲突叠加化复杂化,由此可能导致社会矛盾加深、社会撕裂程度加大,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3、破坏整体网络生态造成信任危机
标题党实际上是网络舆情中的一种非理性表达,一些缺乏分辨力的网民既是传播者也是受害者,长期在此环境下潜移默化传播网络谣言和极端言论,助长标题党歪风邪气,从而对网络生态造成破坏。同时,源头信息被标题党的歪曲截断,权威声音传播被标题党的解读阻隔,热点事件网络舆情的回应被标题党恶意屏蔽等,都有可能造成负面情绪积累,消解公众信任。
三、舆情事件平息后标题党行为刺激舆论反弹
舆情事件平息意味着网络关注度的降低,对标题党来说,热点舆情的传播价值并未就此结束,尤其涉及“地域黑”、性别议题、动物保护等敏感性舆情事件,标题党瞄准特定网民群体的关注程度,其行为使相关舆情话题不断的转换和深入,甚至影响着舆情事件的走向,刺激舆论反弹。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