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在云南大理,一名身穿和服的女子和另外三人在洱海生态廊道拍照游玩时,与疑似工作人员发生口角,路人大喊“滚出大理”。从曝光的视频中显示,疑似工作人员的保安表示不允许穿和服进入廊道,请四人离开,而对方表示这属于“道德绑架”,双方口角进一步激化。一名路人大姐高喊道:“滚出大理,你们是败类!”随后,四人自行离开。2月15日,洱海景区回应称,涉事保安是外聘人员,驱赶游客是个人行为,景区没有规定不允许拍照。此前,此类事件在网络上就多次发生,每次发生都伴随着网络舆论的分化对立,围绕到底需要怎么样的爱国主义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从舆论观点的碰撞中可以窥见网络情绪的宣泄释放以及民族主义价值的纠偏与匡正。
舆情热度演化:媒体为核心推动力量,自媒体及网民庞大的参与力量凸显
该事件发生于2月13日,但在当时并没有引发关注。直到2月15日上午,搜狐千里眼报道了此事,该事件的热度开始形成。随后搜狐新闻、凤凰新闻、时间视频等纷纷传播了此事,推动该事件进一步传播,使其在2月15日形成一个小的热度峰值。2月16日凌晨以后,搜狐千里眼此前发布的新闻其传播范围进一步拓展,使该事件的传播热度进一步攀升,并达到最高峰值。整个过程中,新闻媒体成为推动该事件形成传播热度并引发传播影响力的核心力量。
媒体的报道成功地推动了该事件引发公众关注,但是从整个事件的参与主体来说,一般自媒体及普通网民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积极性。首先,从整个事件信息的博文类型来看,评论内容占据了较高的比例,基本上都是基于新闻媒体下博文的评论内容;其次,从博主类型来看,未认证的博主占据了绝大多数,虽然未认证博主有强大的基数,但是高达92%的占比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普通网民对该事件有着很多看法,并且积极表达自身观点。网民的积极参与从侧面反应出涉及到民族主义及爱国主义这类的事件话题很容易激起公众的情绪反应以及态度表达。这类议题内容与公众普遍相关,个人的家国民族情怀具有较强的驱动舆论的力量。
网络舆论呈现怎么样的对立分化?
(图源:@搜狐千里眼 博文截图)
该事件涉及的核心议题在于穿着日本和服在公共景区场合内进行拍照到底合不合适,在事件中保安以及游玩的大妈表示出极端的反对态度,并以粗暴的言语进行攻击了当事人。越过保安的行为是否合规合理先不论,在搜狐千里眼发起的对穿和服拍照这一行为合适不合适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一半的网友认为不合适。但是还有不少网友认为穿衣自由可以接受。但是从舆论的具体表达来看,虽然不少网友认为不合适,但是并没有表现出类似于保安那种极端的攻击言语,甚至有些网友指出虽然不合适,但是并不能完全将其上升到民族分裂的层面,将此事件定性为个人的不爱国行为,这种言论内容总体来说相对温和。而对立分化最为明显之处则在于一部分人坚决支持保安行为,痛批穿和服行为,进而上升到对当事女子的激烈谩骂,而另一部分则以极端民族主义、极端爱国主义为反驳依据,攻击对立者为暴民。两者之间的对立极化,言论上的是非之争充斥于网络之中,舆论矛盾由此不断凸显。
基于民族主义及爱国主义热讨论下的冷思考
纵观网络环境,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因涉及民族主义或者爱国主义的话题而形成舆论热议的事件,由于公众基本的爱国素养和民族情怀,这类事件总是具有很强的敏感性,事件处理稍稍出现偏差,则会形成极为激烈的舆论争议。舆论争议形成的背后原因在于,虽然大家对于爱国具有普遍的共识,但是在面对如何理性爱国、如何定性爱国与否,却存在一定的分歧,这与不同公众的认知能力以及认知思维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建立在不同认知范畴之下的关于民族主义及爱国主义的争议性讨论,必然会形成强烈的舆论冲突,而基于这种情感下的舆论冲突最后往往会丧失理性,形成同胞之间的对立割裂。透过这类事件当下所面临的舆论困境,我们或许可以反思该如何弥合不同群体关于这类话题的舆论矛盾,而这无疑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应该在强化对于民族包容性及大国心态的新闻宣传的同时,要明确涉及到民族主义及爱国主义的话题应该具有的严肃性,谨慎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度;其次,当出现此类事件时新闻媒体应该强化议题设置,以削弱舆论冲突;最后,作为胸怀民族国家的普通公众,还需强化自身的媒介素养,表达意见时做到理性思考,切勿受情绪主导最后发展成相互攻击的局面。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