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标签:黑洞 照片 图像 事件视界望远镜 EHT 拍摄 首次 公布 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
简介:北京时间4月10日21点,事件视界望远镜(Event Horizon Telescope,缩写EHT)合作组织在全球多地同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人类有史以来获得的首张黑洞照片。此次露出“真容”的黑洞,位于室女座一个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约为太阳的65亿倍。它的核心区域是一个阴影,周围环绕一个新月状光环。该照片一经公布,与黑洞相关的话题随之引发舆论热议。舆情量于4月10日达到顶峰。
自4月2日起,部分媒体及网民相继传播有关黑洞照片即将公布的消息,逐渐引发舆论关注。直至4月10日,@人民日报、@新京报、@财经网等媒体官微开始传播关于黑洞的科普知识,以及召开全球新闻发布会的信息,网民对于黑洞照片的关注度迅速攀升,其言论集中于期待照片的公布。当晚21时,@央视新闻、@新华网、@ING直播等媒体博主同步直播发布会现场。@中科院之声公布首张黑洞照片,引发舆论热议。网民对于“什么是黑洞”“黑洞内部的世界”“黑洞的表现形式”“黑洞照片拍摄的过程”等话题的探讨,助推舆情热度进一步上升,舆情量于4月10日达到峰值。
4月11日,视觉中国官网出现黑洞照片,并声称拥有该图片的版权,其他网站或个人使用该图片需付版权费。随后,其官方微博@视觉中国影像发布声明称,该图片授权并非独家,其他媒体和图片机构也获得了授权。4月12日,@每日经济新闻发表博文,称欧洲南方天文台回应,视觉中国从未与其联系,更无权出售黑洞照片版权牟利,从而引发了一轮新的舆论风波。“央视新闻”、“新华网”、《人民日报》等媒体纷纷通过网站以及官微点评此事,另有@共青团中央、@王小艳律师、@唐有讼等政务博主和网络大V也发帖跟评,共同呼吁打击知识产权市场的乱象,进一步扩大了“人类首次公布黑洞照片”的关注度及影响范围。随后,舆情呈下降趋势。
全网有关“人类首次公布黑洞照片”的信息中,微博平台的传播量居第一,占比约87.55%。微博以中国科学院官方微博@中科院之声为主发布首张黑洞照片的信息,引发大量网民关注和热议;同时,@澎湃新闻、@人民日报等媒体博主发文传播黑洞照片的公布时间与地点,使#首张黑洞照片将公布#、#史上第一张黑洞照片#、#首张黑洞照片下周将公布#等相关话题的讨论热度不断提升。其次,@新浪财经、@观察者网等较多媒体博主发布视觉中国回应黑洞照片版权问题的相关消息,引发@阿贵时评、@王志安、@三策行者等媒体评论员及相关大V博主的讨论,加速了舆情信息的扩散。
新闻客户端和新闻网站的传播量排名第二、第三,分别占比约6.85%、3.14%。新闻客户端的信息量集中于今日头条,该客户端主要是以人民网、每日经济新闻、新闻晨报为首的媒体头条号发表视觉中国与黑洞照片版权风波的相关文章,引发其他头条号纷纷转载传播;其次,科学求知者、徐德文O戴维科学、时空通讯等众多科技类头条号发文传播黑洞的相关知识,也助推了舆情信息量的增长。新闻网站主要是“人民网”发表的《“黑洞”照片让我们看见了什么》,受到“环球网”“光明网”等多家网站转发;其次“中国经济网”“中国新闻网”就视觉中国侵占黑洞照片版权问题发表的相关评论性文章,转发量也较大。
33%的媒体报道传播黑洞及首张黑洞照片相关知识。“光明网”发文称,黑洞本身不发光,但是黑洞周围通常都会有一个吸积盘,吸积盘有比较强的辐射或者说是发光的,所以在明亮吸积盘的衬托之下,黑洞就会产生一个所谓的黑洞阴影。这次的观测就是通过观测黑洞本身及其临近区域,看到黑洞的阴影。《新华每日电讯》报道称,不少人脑海中关于黑洞的形象来源于科幻电影《星际穿越》中清楚明亮的图像,而最新发布的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却有点“糊”。专家解释,模糊是因为事件视界的望远镜的分辨率还不够好。
29%的媒体报道聚焦视觉中国陷黑洞照片版权风波。《北京青年报》发文报道,视觉中国陷入黑洞照片舆论漩涡后,被共青团中央官微点名指出利用国旗、国徽图片牟利,随后一众蓝V排队评论自家Logo也被视觉中国收为囊中之物,甚至连历史书上的人物图也不放过。《法制日报》发文称,这场风暴对于中国知识产权的发展和进步而言,也许是一件好事。什么是作品、什么是作者、著作权人如何行使权利、使用者应当怎样使用等问题,都在这场事件中被放大与关注,成为著作权法普法的一个好机会。
24%的媒体报道分析首张黑洞照片的科学价值。《人民日报》发文称,首张照片成为黑洞存在的直接“视觉”证据,它再次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对黑洞的预言是对的,并将进一步帮助科学家解答星系演化等一系列宇宙本质问题。《湖北日报》发文认为,对黑洞的狂欢,至少可以说明,公众可以理解科学,而且参与到科学的进程,从而改变“三观”,获得丰富和幸福的人生,以科学为时尚,也是一种进步。
9%的媒体报道关注拍摄照片的科学家团队。《南方都市报》报道称,为了完成这项挑战,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科研人员组成了“事件视界望远镜合作组织”,分别承担起理论分析、仪器开发、数据处理等细分工作。其中至关重要的计算机成像环节,主导人是现年29岁的凯瑟琳·鲍曼。“大众网”发文称,16位中国大陆科学家参与了该项目,从该组织的雏形起,中国科学家就一直参与其中,这也是为什么选择上海作为六个发布现场之一的原因。
此外,有5%的媒体报道关注照片上黑洞的名字、展望未来科学探索以及分析围绕黑洞的各种营销等。
41%的网民言论期待公布首张黑洞照片。有网民认为黑洞照片是最重要的科学突破,不仅能让我们看到黑洞的真实面貌,也为人类进一步探索黑洞内部的世界和黑洞一系列的相关物理过程,提供一些实证,期待它的呈现;另外,中国科学院官方微博@中科院之声及相关大V博主传播黑洞照片的发布时间与地点等信息,也激发了网民的好奇之心。
28%的网民言论质疑视觉中国霸占黑洞照片版权。大部分网民支持中科院院士武向平的说法:“黑洞照片全世界可用”,并质疑视觉中国霸占黑洞照片的版权;也有网民分析称,黑洞照片不是真的照片,而是科学模型图,属于模型作品,作者是有贡献的科学家。一经公布,就是公器。视觉中国是使用别人的图,没有独创性,没有版权。此外,欧洲南方天文台回应“视觉中国无权出售黑洞版权牟利”的相关信息,更是激发了舆论对视觉中国的斥责声不断。
13%的网民言论普及黑洞的相关知识。“什么黑洞”“黑洞的演化过程”“黑洞的表现形式”等话题成为网民关注的焦点。另外,“新浪科技”“英国那些事儿”“科研圈”等微信公众号发文科普黑洞的一系列概念以及解析黑洞的相关问题,受到众多网民的关注,阅读量均达到10W+。
11%的网民言论点赞爱因斯坦理论的正确性。不少网民认为首张黑洞照片的公布,是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一次极好的检验,证明了爱因斯坦理论的正确性,庆幸人类可以拥有如此伟大的预言家。同时,“学习爱因斯坦理论知识”“关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等内容也成为网民讨论的重点。
此外,还有7%的网民言论包含关注黑洞PS大赛、讨论人类首张黑洞照片的价值、吐槽对黑洞照片大失所望等内容。
“人类首次公布黑洞照片”一事中,与之直接相关的“黑洞”“照片”“首张”“全球”“发布会”“望远镜”“观测”等词传播范围最为广泛。其次,对于黑洞照片意义的探讨,使得“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霍金”“物理学”“天文学”等词不断出现。此外,由于视觉中国引发的黑洞照片版权之争,“视觉中国”“版权”“EHT”等词出现频率也较高。
4月10日,由全世界200多位科学家合作完成的一项重大天文学成果——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在全球多地同步公开后,引发舆论热议。无论是关注黑洞照片,还是关注黑洞的观测、拍摄、数据分析的过程等内容,亦或是对于“什么是黑洞?”“黑洞里面有什么?”等问题的探讨,都反映出公众对于宇宙的好奇。
面对首张黑洞照片,除了专业人士提供的科学解读,公众也运用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去想象及解释黑洞,并通过网络平台表达出来,如医生所认识的黑洞,是喉罩下看到的声门、是心肌核素显影图像、是胃镜拍出来的食道照片等。此外,“黑洞PS大赛”更是引发了一场社交网络的集体“狂欢”,无论是媒体官方微博还是大V博主都参与其中,大开“脑洞”对黑洞照片进行二次创作,如甜甜圈、猫眼睛、发动机、小太阳灯暖等,这也引发大量网民关注及跟评。
除了网民与黑洞照片的互动,媒体报道的预热、及时跟进和推波助澜也是引发黑洞“狂欢”的重要原因。媒体早在4月10日之前,就对首张黑洞照片的公开进行铺垫报道,对相关新闻发布会的召开进行预告,并就黑洞展开科普。随后,及时跟进报道新闻发布会全过程,进一步分析黑洞照片的里程碑意义、揭秘史上首张黑洞照片拍摄过程、关注黑洞照片的幕后功臣等,助推黑洞相关话题的舆论热度不断攀升。
黑洞持续的“刷屏”也体现出公众对于科学的理解,以及希望参与其中的愿望。黑洞照片的出现不仅能让公众打开对宇宙认识的新视角,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公众探索科学的好奇心。正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不断推动着各项探索事业的发展进步。如果这样的科学“狂欢”越来越多,应当是国民之大幸。实际上,当公众对于科学的理解愈加丰富多样时,其科学素养也会随之得到提升,不只是国家的强大指日可待,更重要的是个人生活的幸福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水涨船高。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
蚁坊软件
鹰眼舆情观察室
2019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