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标签:劝退 有偿补课 教育局 应试教育 青春叛逆期综合征 刘某某
(图片来源于新京报)
简介:2017年3月,江西赣州高中生刘某某多次致信国家机关,举报其所在学校违规补课收费,但却多次被校方“谈话”。刘某某疑惑其举报人身份遭暴露,因此又写下一封举报信:投诉学校违规补课以及于都教育局出卖举报人信息。同年9月,新学期开学前,刘某某的班主任通知其母亲,不接受刘某某的报名,让其换一个学校。相关舆情量在9月21日到达顶峰。
通过趋势图可以看出,该事件的舆情潜伏时间较长,当事人首次爆料时间距离舆情真正爆发超过10日有余。潜伏期内,虽然刘某某在多个社交平台发布爆料信息,但却迟迟未引爆舆情。而当某记者个人账号将其爆料信息进行转发后,该事件才迎来第一个舆情小高峰,随后媒体的介入,使得舆情量到达顶峰。这也显示出媒体在推动舆情发酵的重要作用。
刘某某举报无果反被班主任劝退后,9月4日起,相继在微博、天涯、知乎等多个平台发布曝光信息,虽然此类曝光引起了部分网民的关注,却尚不足以形成舆情高峰,直至9月16日有媒体人用个人社交账号转发刘某某在知乎平台发布的相关信息,方引起舆论热议。这也反映出着当下互联网世界存在的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各种社交平台的普及实现了网民发声的低门槛,让越来越多的网民倾向于通过发帖、发博等方式实现维权;另一方面,普通网民也迫于草根身份,账号影响力及曝光率都十分有限,使得网络维权始终无法如想象中畅通。一般情况下,只有当信息被大V账号或媒体人账号关注后,才会引起真正的舆情爆发。
在此次事件中,媒体报道成为推动舆情发酵的主要动力。如上图所示,在两个舆情高峰处,网民关注的话题焦点,均来自于媒体的报道内容,比如,9月21日,《北京青年报》发文《“因举报被劝退”学生:我愿做出头鸟》,文中提及刘某某接受采访时称“我愿做出头鸟”的言论引发大量网民点赞,而报道中提及的教育局相关回应,也引起网民针对教育腐败、教育不公及举报人信息泄露问题展开讨论。
由上图得知,微博是“江西学生举报学校被劝退事件”讨论最为活跃的平台,得益于其平民性、匿名性及对话性等特点,使网民积极地参与该事件的讨论,通过统计分析得知,微博也是该事件最早的爆料平台,遂在微博平台能够引起大量的传播。
值得注意的是论坛和问答平台,除了微博平台以外,论坛和问答平台的传播量也较为突出,两者同时具有交互性强等特点,同时也是当事人的爆料平台,特别是在知乎上,曾一度掀起了讨论热潮。联想到之前的“魏则西事件”也是从知乎平台上走向舆论热点的。知乎逐渐成为了许多社会敏感事件的源头和舆论推手,究其原因有亮两点;其一,是知乎的匿名机制,知乎匿名的使用更为方便和快捷,给了爆料者更多的保护;其二,知乎的推荐机制,在微博上,如果你的账号缺乏足够的关注,你的爆料很可能马上就会被淹没在大量的同类信息中。而在知乎上,利用知乎本身的推荐机制,爆料者可以为该问题找到足够的关注者与回答者,正因为如此,在知乎上爆料,成功率大,安全性也更高。
“江西学生举报学校被劝退”中,28%的媒体追问刘某某身份信息为什么会被泄露。其次,23%的媒体批判校方及教育局对此事的处理方式,“央视新闻”指出,校方指责举报人刘某某进校后无心学习、个性偏激、与同学相处不融洽等情况。于都县教育局调查组一名负责人也称刘某某或有“青春叛逆期综合征”,可能存在心理问题。这些不能成为把一名学生踢出校门外的正当理由。显而易见,在举报学校存在有偿补课的问题上,刘某某的诚实和正义感显露无疑,身上的这些闪光点,学校和教育局不应该视而不见。此外,有18%的媒体赞扬了刘某某的举报行为,《新京报》的评论文章中提到,推进依法治教,办让民众满意的教育,需要的就是这种对任何问题都较真的态度和精神。一个中学生有这样的较真精神,弥足珍贵,是值得呵护和鼓励的。与此同时,16%的媒体呼吁严罚相关责任人,“东北新闻网”认为,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要及时查处和纠正类似民办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类违规行为,对屡教不改的学校,应该吊销其办学资格;另一方面,还应调查此事件中客观上纵容学校违规行为的相关责任人,对他们的不作为进行必要的问责和相应处罚。
11%的媒体反思有偿补课为何屡禁不止,“山东商报”认为,利用暑期时间集中统一补课,本来就是很多地方由来已久的“传统”。在这种大背景下,相较于大城市对“违规补课”的严查严管,二三线城市的管理尺度显然要“宽容”得多,并且一定程度上呈默许之势。刘某某所挑战的,就不仅仅是一所学校,而是当地围绕应试教育所形成的一致性的利益结构。
随着江西学生举报学校被劝退事件的曝光,该事件及相关话题便迅速被推向舆论风口浪尖,并在网络持续发酵。从当前舆情声量来看,“江西学生举报学校被劝退事件”的网络舆情呈现多极化,其中点赞刘某某有胆量有骨气并担心未来发展,占27%,网民一致点赞刘某某做了自己以前不敢做的事,认为他有胆识有勇气,为正义发声。但同时担心此后他的生活会受到此事的影响,担心他高考会因此事受限,追求公平公正的同时却毁了自己的未来。此外,该事件引起舆论对“教育”“信访”等敏感话题的关注,网民质问当下的教育产业化严重、腐败严重,应该从根上寻找问题、严令整顿。信访局是访民讨公道讲公正的地方,应该对信访者的信息严格保密,这是职业操守,不能“暗箱操作”导致信息泄露,要对每一位信访者负责。与此同时,网民谴责教师恐吓刘某某行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很显然此事中教师充当了“打手”这是社会的悲哀。同时,网民质疑现在的教育里教师的职业素养问题,此类观点占21%。该事件还在持续发酵,不排除舆论影响发散,引起其他观点的产生。
由上图可知,在网络平台关于“江西学生举报学校被劝退”,7.5%的网民针对该事件发布原帖,对该事件进行传播及意见、观点、情绪的表达。江西学生举报学校被劝退事件触及到教育问题,多年来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度居高不下的重点问题,关于“教师职业素养问题”“教学引导方式问题”“教学补课问题”等一直是触动网民神经的敏感话题,部分网民在此事的发酵下,针对此类问题纷纷进行意见表达。另有91.7%的网民以转发的方式进行传播,增强了话题的影响效果。此外,有0.8%的网民对此事进行评论。
由上图可以看出,江西的网民对话题的关注度最高,其次是上海和北京。江西赣州是事件的发生地,故网民对此事关注度较高。上海和北京的经济水平相对较高,各层面人群分布丰富,网民基数较大,居民的网络交互较为频繁,故网民关注度也较高。
由上图可以看出,全网有关“江西学生举报学校被劝退”的言论中,有49.8%的中立言论,以传播事件进展、跟进后续发声为主,代表话题有“举报人信息江西于都‘仍在调查’”“举报学校违规补课收费被劝退续:涉事校长被解聘”。有22.5%的正面言论,主要为点赞刘某某同学的勇气和胆量、呼吁舆论发声还教育界公平公正等,代表话题有“举报违规补课被劝退:我愿做出头鸟”“不惧老师恐吓:即使无书可读,我也不会停手”。有27.7%的负面言论,主要为不满举报信息遭泄露、质问刘某某被劝退不合规,代表话题有“举报学校被劝退:信息是否泄露在查”“投诉补课遭劝退,怎成了‘罗生门’”。
近日,江西赣州于都实验中学高中生刘某某在举报中学违规补课及乱收费现象后被劝退,引发媒体和网民热议。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校方已向刘某某道歉,并将涉事班主任和执行校长先后解聘。但校方此次的不恰当之举依然掀起了新的舆论风波。目前,校方多次登门劝刘某某返校都被拒绝。
在出现负面舆情后,校方未能第一时间对网民情绪进行积极的引导,反而指责刘某某进校后无心学习、个性偏激、有“青春叛逆期综合征”,并将涉事班主任解聘。网民惊呼,班主任才是替罪羊!同时,网民认为校方存在黑幕,纷纷谴责该校行为,形成一边倒舆论态度。正是由于,该校存在严重的管理疏漏及危机应对能力不足等问题,才让网民对该校产生了极其严重的负面情绪及言论,同时衬托出刘某某的勇敢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此次事件又将“有偿补课”这个社会顽疾推向了舆论的风口。在现有的社会教育体制下,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促使学校过度追求升学率这一硬指标,不得不开设“有偿补课”。对此,不少网民认为“有偿补课”是有必要的:第一,为了孩子能够跟上课程进度;第二,为了孩子能够考上一所好学校;第三,学校开设的“有偿补课”价格比校外更便宜。也有部分网民感慨自己曾经也是在“有偿补课”中度过。教育如不改革,又有哪所学校敢不开设“有偿补课”呢?
除了学校“有偿补课”的违规行为,此事件还连带出了教育管理部门的颟顸。虽然就目前所掌握的案件情况未能确定具体泄露人员,但是教育部显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此小的年龄就要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那么刘某某身份泄露该由谁来承担?心理疏导又该谁来负责?对此,围观网民不如再让子弹飞一会,别让各类碎片化、情绪化的信息带偏舆论。
最终,在舆论的帮助下,刘某某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一个合理合法的“说法”。此次事件体现了当下的中小学生法律意识、民主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有偿补课”却仅是教育领域存在问题的冰山一角,在应试教育与教育改革、学生与老师、学校与社会之间还存在太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究和反思。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蚁坊软件
鹰眼舆情观察室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at]eefung.com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