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标签:双一流 名单 高等教育 建设方案 改革 淘汰机制 211工程
(图片来源于网络)
简介: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一共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一共95所。建设“双一流”大学契合了大众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期盼,“双一流”名单公布之后,引发了全社会高度关注,相关舆情量在9月21日到达顶峰。
1.1 “双一流”高校建设名单
1.2 “双一流”地区格局分布
从上图可以看出,“双一流”建设高校分布最多的地区分别为北京、上海、江苏、四川,这些地区均为教育资源丰厚、名校集聚的大省市。此外,此次“双一流”建设高校实现了31个省市自治区全覆盖,全国共有19个省份至少分布有一所“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较原“985工程”所在的16个省份增加了3个,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同时,也逐渐填平了部分高等教育的“洼地”,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加快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
二、传播分析
2.1 传播源头
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9月21日10时27分,教育部官方微信“微言教育”发文。
2.2 传播趋势
2.3 传播路径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官网发文公布“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并通过其官方微信、微博公布具体大学名单,新华社、中国新闻网等媒体报道了相关信息,引发网民热议。之后,光明日报、南方日报等媒体陆续发文解读、评论“双一流”大学名单相关信息,引发网民持续关注。
2.4 传播平台
三、倾向性分析
3.1 媒体报道分析
2017年9月21日至2017年9月26日,媒体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公布”的新闻报道约5220篇,报道的主要网站为: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新民晚报、广州日报等媒体。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关键词提取、主题聚类分析,可知其倾向性如下:
(1)聚焦教育部发布“双一流”高校及学科名单,占46%
9月21日,“中国教育报”发文《“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名单公布》,文称:记者今天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印发了《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根据名单,此次入选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共42所,分为A类和B类。其中A类共36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等。B类共6所,分别为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云南大学、郑州大学、新疆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有95所,包括北京交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内蒙古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
(2)解读如何推进“双一流”建设,占24%
9月25日,“光明日报”发文《建设中国特色的“双一流”要把握好四个关键点》,文称:“双一流”建设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就是要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中国特色的“双一流”。离开这个本源谈“双一流”建设,就会偏离正轨,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建设中国特色的“双一流”,要把握好四个关键点:建设“双一流”的前提是中国特色;建设“双一流”必须形成中国特色的评价体系;建设“双一流”要推动大学和学科两个一流协调并进;“双一流”认定只是第一步,关键要靠建设。
(3)认为“双一流”有利于我国教育发展,占17%
9月22日,“新民晚报”发文《“双一流”助推教育大国变强国》,文称:昨天公布的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引起热烈反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着眼国家发展战略角度,建设“双一流”大学,一是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助推实现中国梦;二是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
(4)评“双一流”非“211”“985”翻版,占9%
9月24日,“光明日报”发文《“双一流”是攻坚克难而不是翻版升级》,文称:在缺钱缺项目的时代,“985”“211”工程固然是效果显著的,但在目前高校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需求的情况下,追求卓越,达到世界一流任务更为艰巨。中国的高校和世界一流差距在哪里,看看近些年来“去行政化”推进得如何,现代大学制度建立得如何,“管办评”分离落实得如何,不难知道答案。“双一流”建设要实现2020、2030、本世纪中叶的三重目标,要走的路并不轻松。这是一条攻坚克难的路,而不是一条“照着走”的路,的确应该不是“211”“985”工程的翻版,也不是升级版,而是一个全新的计划。
(5)其他新闻,占4%
9月26日,“广州日报”发文《粤高校或获6亿“双一流”建设资金》,文称:9月25日至10月1日,广东省财政厅对2017年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资金6亿元的资金分配方案予以公示,公示期7天内有异议者,可以书面形式反映。
3.2 网民话题分析
2017年9月21日至2017年9月26日,网民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公布”的言论约10.1万条。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关键词提取、主题聚类分析,可知其倾向性如下:
(1)支持“双一流”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占28%
9月24日,“知乎”用户“半透明的墙”:“双一流”光看字面意思应该是能影响中国高等教育历史进程的。“双一流”是指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985”“211”只重学校不重学科,现在平衡了,“双一流”对有优势学科的高校是天大的利好,我们应该支持。
9月25日,微信公众号“小石头侃升学”发文《“双一流”,两张表格的背后有多少门道?》,文称:“双一流”不光不会降低大家对于高学历的竞争,反而会激化更大的竞争压力,会让报志愿和培养孩子变得更加专业。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学历会越来越升值,读书会越来越有用。
9月26日,“知乎”匿名用户:伴随着国家的日益强盛,距离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目标也渐渐从梦想走进现实。期待在几个周期的“双一流”建设过后,会有一批一流大学和众多的一流学科成长起来,助力我们的国家成为屹立世界的高等教育强国。
(2)讨论“双一流”标准不合理,占26%
9月26日,“百度贴吧”用户“心有猛虎丷”:这个标准连我都感觉有问题,号称“双一流”,却划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专业,而国家最需要的专业非常少。
9月26日,“虎扑”匿名用户:上海财经可以说完爆大部分“985”,但为什么本次没有进“双一流”?按照道理说,上海财经肯定比西工大、兰大、西安交大好吧?这什么标准,是不是有毛病?
9月26日,“百度贴吧”用户“查_红玉”:宁波大学基本上各学科都平淡无奇,但还是进入了“双一流”,复旦大学的新闻等强势专业没进入“双一流”学科,而名不见经传的航天却爆冷门进入了。教育部制定的标准就这样,你有什么办法呢?
(3)质疑“双一流”无实际意义,占19%
9月22日,“百度贴吧”用户“wppzheng”:所有“双一流工程建设大学”都一个样,都有一流学科和非一流学科,只是42所多了个名头而已,不晓得搞这个“双一流”出来干嘛的?
9月26日,“爱卡汽车网”用户“vincent-song”:“985”“211”是把学校分成“三六九等”,而“双一流”本质上是把学科分成了“三六九等”,换汤不换药。
9月26日,“知乎”用户“角马蜀黍”:就算重新弄一个“双一流”,也不会有什么变化。“985”“211”搞了这么多年,这些拿到头衔的学校每年都是真金白银的拿钱的,在当年那种地方投入微薄,额外来钱手段几乎没有的情况下。这些投入直接决定了接下来很多年学校的命运,也许在刚刚评选后的几年还有学校虽然没有头衔,但是有实力,但是经过这么些年,差距只会越拉越大,就算推倒重来,大的格局不会有任何变化。所以“双一流”没什么意义,总体来讲,学校还是那些学校,圈子还是那些圈子。
(4)建议理性看待“双一流”的评比结果,占13%
9月22日,“微信”用户“王江辉”:被选中为“双一流”只是迈向世界一流的起点,而不是认定所有学校和学科就已经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更不会是永远保留“双一流”的身份。所以,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这个结果。即使这次落选的院校也不需要气馁,应该奋起直追。对于入选的院校而言,也不可高枕无忧,花了纳税人的钱,如果还“建设”不好,或是被没有遴选上的院校赶超,最终的结果就不是忒没面这么简单,或许离下次遴选的落选就为时不远了。
9月22日,“腾讯微博”用户“心言行语”:“双一流”名单不只是荣誉勋章,更是鞭策和敦促。入选者不能因入选而沾沾自喜,未入选者也不能因失选而妄自菲薄。身为大学都应肩负起“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责任担当,在面向“世界一流”的路上行稳致远。
9月23日,“知乎”匿名用户:“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公布以后,网上看到好多吐槽的,其实仔细想想,“双一流”只是个名号而已,相信将来看的还是学校与学生真正的实力。个人觉得,学校的发展和对人才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排名终究只是个排名,真的不用去在意那么多。
(5)认为教育部门阻碍学术发展,占8%
9月21日,“知乎”用户“呼呼”:“双一流”是21世纪以来国家对中国教育开的一个最大的玩笑,政治干预了学术。所谓的扶持要有限度与准则,我看到的现状不是众多大学学生抱怨未进一流大学,而是自己大学的一流学科,被玩弄得体无完肤。四川大学没有临床医学,上财没有财经,同济只有土建,中国药科大没有药学……单从这份榜单,我个人看不到中国高等教育的希望。
9月24日,“推特”用户“田北铭”:这几天教育部搞的“双一流”结果出来了,大家一看这个名单,哭笑不得,怪不得难产那么长时间一再延期公布,实在不能指望腐朽的官僚机构做点实实在在、经得起检验的事。
9月25日,“腾讯微博”用户“赵文”:从“2+7”“985”“211”到“双一流”,教育管理部门始终在作孽!
(6)其他言论,占6%
9月23日,“推特”用户“Not”:这一期没获得“双一流”的给个“双一流Lite”行不行?以后再来个“双一流Plus”“双一流Deluxe”“双一流Ultra”“双一流Pro”等等,过几年甚至还可以“双一流Anniversary”,烦得很。
9月25日,“腾讯微博”用户“zhangming”:什么叫“双一流”?“双一流”面上是说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但实际上,就是在自家园子里搭一个台子,在最高层贴上世界一流四个字,再把大学摆上去。
9月26日,“知乎”匿名用户:正式名单刚刚公布,国科大没入选一流高校,只有两学科入选一流学科,翻身无望。再加上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保研牛皮吹破了,明年分数线估计得狂跌,今年和去年高分进去的怕是哭瞎了。
四、关注人群分析
4.1 原创及转发分析
在网络平台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公布”,主要是以转发的方式传播,其中转帖占比为83.3%,用户通过转发功能与好友进行信息共享,帮助话题大规模传播,增强了话题的影响效果。10.7%的网民针对该事件发布原帖,对该事件进行传播及意见、观点、情绪的表达。6.0%的网民对事件进行评论,通过表述个人观点,进一步增强了话题的传播效果。
4.2 网络热词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全网有关“‘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公布”的言论中,热词中“学科”“高校”“建设”提及频率高,主要与“双一流”建设的主体与内容相关。热词中提及“针灸”“航空航天”,主要与国家在“双一流”建设中对医学与航天学科重视有关。
4.3 关注人群地域分析
北京的网民对话题的关注度最高,其次是河南和陕西。北京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名校入榜,且北京网络基础设施健全,网民基数大,故北京网民的关注度最高。河南近年来为了“双一流”建设,投入31亿打造世界一流学科,一直是网民关注的焦点,同时河南大学入榜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故此地网民保持了较高的关注度。陕西省共有720个一流专业、3所高校入选,故陕西网民对此事件关注度也相对较高。
5.1 专家点评
5.2 启示
近日,备受关注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出炉了。随着“双一流”战略的实施,我国的高等教育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将会得到显著提升。
对于这137所入选高校而言,进入名单只是开始,接下来以改革促进建设才是重头戏。目前,高校应抢抓机遇,加速“去行政化”的步伐。增强行政、后勤部门等为科研与教学的服务意识。同时,要进一步加快科研体制改革,大力倡导学术思想自由。推动课题申请程序改革,简化课题报销程序,为学术研究营造良好的氛围。总而言之,高校要稳步推进改革,大力支持科研与教学。实事求是地培育学科重点,扶持学科增长点,以学科发展推动高校学术建设。
大学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才有资格被称为“一流”,才能更好地体现高等教育的核心要义。首先,高校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突出对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创造性;其次,要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管体系,加强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建立校内外结合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防止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高校要全方位提升育人水平,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与社会责任感,为进入社会、参与竞争做好良好的准备。
此轮“双一流”建设实施动态评估,实行末位淘汰机制。初次遴选并不是一劳永逸,确定退出机制的是一种“硬约束”,用以敦促高校将投入真正用于研发和教学。高校亮出实实在在的成绩单,才能在评审合格后继续获得国家的支持。高校在竞争中提升了危机意识,才会更加积极跑起来,国家实施“双一流”战略的意义才会更好地体现出来。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蚁坊软件
鹰眼舆情观察室
2017年9月26日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at]eefung.com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