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尤其游戏主播和网红主播的日益增加,巨额的签约金和抽成吸引更多人加入这一行列。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引发诸多的争议,近日,一则直播打赏的新闻#90后出纳挪用公款4800万打赏女主播#更是把这一话题带到公众面前,成为舆论热议话题。
除“带货”外,平台直播的主要收益就来源于观众的“打赏”。主播们在直播间纷纷营造氛围,让打赏的人得到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对于一些自制力较弱的人而言容易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但是当这种满足感消失之后,又会追悔莫及。从近年报道来看,未成年人直播打赏现象层出不穷,这是因为未成年人缺乏自制力和判断能力,容易在主播诱导下用父母血汗钱巨额打赏。另外,挪用公款打赏等报道也时有出现。此类现象并非个案,由此引发用户与直播平台的纠纷不断。
从互联网专业舆情监测软件鹰眼速读网对直播打赏相关网络热度情况分析来看,这一话题在舆论场中始终保持在一定的热度水平,今年央视3·15晚会上,第一炮指向直播打赏乱象,曝光了直播间运营团队的欺诈敛财套路。3月17日,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发布,“直播打赏乱象”被视作网络直播领域的重点治理任务,#2022年清朗行动十大任务#、#全面清理色丑怪假俗赌等直播和短视频#等话题在社交平台中快速传播,从严整治激情打赏、高额打赏、诱导打赏等行为的传播报道,更是把直播打赏这一话题推向舆论热议高峰。
从直播打赏相关信息的媒体传播类型来看,主要集中在社交网络、APP、微信、新闻平台、视频、论坛 、网页及问答等平台。其中社交网络是最主要的传播平台,关于直播打赏相关的各类报道通过媒体及官方认证帐号的报道,带来大V及草根帐号的转发评论,并形成强大的影响力,引发舆论探讨和争论。如南方都市报、中国市场监管报、南京市场监管、黑猫投诉等均对直播打赏相关信息进行了报道。从网民议论的关于直播打赏的信息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支付方式的改变
随着移动支付的流行,相比于现金支付,不少人会产生对于资金支付的某种“钝感”,从而在直播平台及主播营造的氛围中产生消费冲动,以超出自己实际承受能力的金额打赏,导致天价打赏行为不断增多。
平台及主播引导
由于打赏收入直接关系到直播平台营收,也成为主播收入与获得平台流量等扶持的核心指标,不少主播会通过各种方式吆喝和刺激网友用打赏的方式为自己“冲锋陷阵”,有些直播间内还会将赠送礼物的粉丝进行排名,赠送高额礼物的粉丝会获得主播额外的关注和点名互动,这其实就形成了主播与用户之间以打赏换取差异化待遇的利益交换机制。
平台退费难
相较于电商平台七天无理由退换货,直播打赏行为一旦消费,退费便面临较大难度。有律师表示:“直播平台打赏的钱可以通过协商或者诉讼的方式要回。当事人可以与主播或平台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由法院判决。对于成年人或者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其自愿打赏给主播的钱是没有权利起诉要回。”
未成年人打赏现象屡发生
未成年人由于心理、人格尚未成熟,自我约束力相对较低,抵制诱惑、分辨是非的能力也较弱,在直播氛围中主持人或是相关人员通过语言、音乐、加上群众的感染,很容易会带动起观看人员的情绪,变得十分兴奋、激动,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冲动消费。
挪用公款打赏
近年来,挪用公款进行直播打赏的报道不断增多。山东济南一名90后出纳王磊,为俘获美女主播芳心,一念之差开始挪用公款充值,给主播打赏大约2000万。
山西运城住建局职工刘某海利用职务之便,采取虚构拆迁户、虚构拆迁户退房、多报及重复上报拆迁补偿项目等方式,套取征收补偿款近1400万元,个人实际获得赃款近1200万元,用于打赏网络主播、个人高档消费等。
监管难
在利益的驱使下,时至今日各平台大多仍然敷衍了事,在审核管理上“睁一眼闭一眼”,未成年人模式形同虚设、身份验证可以轻松破解。全国人大代表李君建议,健全网络直播法律法规,强化监管力度,规范平台规则,关闭平台打赏功能。他表示,关闭打赏功能后,能有效杜绝主播为获取灰色收益而进行恶俗、低俗等博眼球和擦边球行为,能有效净化网络直播环境。
乱象整治
2020年底,国家广电总局于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对未成年用户不能打赏以及禁止暗示、诱惑或鼓励用户大额“打赏”等做了严格规定;
2021年2月,国家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网络直播平台要对单个虚拟消费品、单次打赏额度合理设置上限;
青少年在网络直播平台花费巨资打赏,是典型的偏离了社会规范的行为。不仅对青少年及其家庭造成打击,更会在社会中产生不良示范效应。2021年6月国家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了有关未成年人打赏行为的法律规定。
2021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研究起草了《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规定,网络表演经纪机构不得以虚假消费、带头打赏等方式诱导用户消费,不得以打赏排名、虚假宣传等方式炒作网络表演者收入。有关政策的出台,对治理直播打赏领域乱象,规范网络直播行为,推动直播、电商等平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022年3月17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清朗发布会#,公开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包括10个方面重点任务,其中包括:#全面清理色丑怪假俗赌等直播和短视频#,从严整治激情打赏、高额打赏、诱导打赏、未成年人打赏等行为。
3月23日,抖音直播发布的《关于抖音直播严肃整治不良直播PK内容的公告》称,即日起,平台禁止未成年人消费,严禁直播过程中任何主播以任何形式诱导未成年充值消费,或向未成年人宣扬不良价值导向内容,欺诱未成年人打赏等违规行为。平台还严禁直播间内主播以承诺高价值产品、服务、现金,或以线下情感关系进行暗示,或利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诱导用户消费打赏等违规行为。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