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花4150万买房疑被中介赚250万差价#登上新闻热搜榜,在社交网络引发网民关于房产中介种种负面新闻的热议。
据媒体报道,广东深圳夏女士花4150万购买一套二手房,并支付33.2万元的中介佣金费用。前业主张女士称该套房产的售卖价格为3900万元,夏女士质疑中介有意哄抬价格,并从中赚取差价,要求中介公司道歉并返还佣金等。工作人员回应称,当时服务夏女士的中介工作人员已从该公司离职,除合法佣金以外并未收取夏女士任何费用,中介人员只提供沟通、协调等作用,被要求退还佣金的诉求并不成立,望客户理解。买房的巨大差价及中介公司的回应引发舆论场中网民关注和讨论。
10月10日,@财经网 报道#花4150万买房疑被中介赚250万差价#相关新闻,前业主张女士,称该套房产的售卖价格为3900万元,其中产生的佣金差价不知被谁收取。中原地产代理(深圳)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回应称,经公司内部调查,除合法佣金以外并未收取夏女士任何费用。并明确约定买卖双方实际应承担的佣金数额,双方无信息差。据悉,当时服务夏女士的中介工作人员目前已从中原地产代理(深圳)有限公司离职。广东大匠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刘小前认为,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如果中介方收取了佣金差价,夏女士不仅可以要求中介退还佣金,并且可以要求中介承担夏女士所遭受的损失。刘小前表示,夏女士在中介拒绝退还佣金的情况下,可通过充分举证后,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互联网舆情监测软件鹰眼速读网的分析来看,相关事件的传播局限在小范围之中,并没有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10月12日,随着头条新闻、杭州网、芜湖中院、新浪房产、山东法制报、常德中院等媒体、法制类官博的传播扩散,#花4150万买房疑被中介赚250万差价#相关新闻在社交平台中迅速扩散,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协会已经受理相关投诉,调查完毕,近期将对外发布情况说明。“我们是行业自律组织,受理投诉后,根据证据进行调查,开会审议,视情况对中介公司进行自律惩戒。特殊的案情,将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处理。”相关新闻短时间内便到达热度峰值,网民对于中介机构的负面新闻及诟病引爆舆论场。
从关注#花4150万买房疑被中介赚250万差价#相关新闻网民情感倾向态度来看,除少部分网民认为买家既然付了房款就表示认同了中介的价格,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另外绝大多数网民(78%)对中介的做法表达了负面观点和态度。主要集中在对中介机构交易陷阱的负面表达以及推脱借口的评论等方面。
买房,可谓是老百姓心中的头等大事,然而这其中暗藏的“陷阱”也让人防不胜防!尤其在二手房交易过程中,合同签订不规范、标的物不合法、房东坐地涨价、“一房二卖”,稍有不慎买房人就有可能“鸡飞蛋打”。房产中介套路客户,发布低价的假房源,吸引客户给打电话咨询,获取客户的联系方式。提高房屋的挂牌价,客户压价时说和房东谈一谈,好让客户觉得是自己帮助下才便宜的。客户看房过程当中,甚至找自己的同事穿便装假装要买的客户进行逼单。宣扬房价又要上涨,给客户制造恐慌,迫使客户缴纳定金。给客户传递假的政策信息等等,很多房产中介给人们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在网络中关于黑中介、无良中介、中介提价、房产中介行业潜规则、人血馒头等新闻及评论成为网民共识。而与此同时,呼吁相关部门出台行业规范,加大加强房产中介行业监管的舆论呼声也在不断加大。
舆论在谴责房产中介的同时,对于当事中介机构推脱责任的做法也予以了强烈谴责,进而延伸到当下不少单位及企业遇到负面新闻时的一贯做法给予了抨击。
“监控坏了、临时工、离职、精神病成为借口”:一旦发生事故或者负面新闻,监控坏了、临时工、离职、精神病通常成为企业或者个人逃脱责任的一贯借口,舆论总是很不“买账”:责任都是别人的?
近年来,监控坏了、精神病、临时工、离职等成为“背锅”与“扛雷”的利器,许多矛盾多发事件,也大多以此为借口,成了冷笑话。然而,无论公众如何冷嘲热讽,依然有一些企业习惯用此来推卸责任。在此类借口的长期、多次发生下,网民极易产生厌烦情绪。在#花4150万买房疑被中介赚250万差价#事件中,中介机构用当事负责员工离职做为解释的借口,难免会引起网民不满和反感。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
更多舆情热点请关注:
新浪微博:@蚁坊软件 @蚁工厂 @鹰眼舆情观察室 @鹰眼口碑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