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短视频平台情感主播卖惨博取关注的相关视频开始在网络上发酵,受益于近几年来直播与短视频快速发展带来的流量红利,越来越多的博主投入到直播或者短视频创作过程,自由生长的短视频平台同样也产生很多吐槽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的质疑声音,而热衷于替网友解决情感问题的主播受到关注后开始赶上带货风潮,甚至卖惨博关注、道德捆绑消费者,这一套路陷阱爆出后给网民敲响警钟。那么这类情感博主的视频传播要素及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呢?网民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媒体报道产业链引发网民广泛关注
可以看出相关话题的讨论热度自6月2日开始波动,网民开始关注“情感主播敛财术”话题源于新浪新闻发布的一则起底情感主播调解产业链,文中提及在短视频平台上,有这样一群帮网友解决情感问题或家庭纠纷的情感主播,各种荒诞的情感故事在他们的调解下最终会走向完美的结局。其中会穿插卖惨带货,一场直播下来,主播收入轻松可达5万元以上。
6月2日,新华社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闻媒体关注并报道#情感主播卖惨带货#,官方的发声及话题引导设置帮助网民及时识别陷阱及扩散传播,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榜,同时议题讨论也得到进一步延伸,在新华社发起的意见调查网民是否会通过直播带货消费时,大部分网民会表示“都是套路,不会购买”,但同时加强监管的声音也在同步上升,还有部分网友表示农村老人容易被这类短视频故事套路。这类情感主播在短视频平台上能肆意传播及收割大量流量,观看视频受众社会心理和平台方的责任监管值得深思。
情感故事功利性传播价值及受众心理分析
从这类以剧情和流量取胜的情感直播故事简要分析,情感直播通过故事杜撰或者卖惨的方式,这类情感故事内容往往取源于生活具有主观亲近特点,容易在观看直播人群中引发共鸣并在直播观看人群中产生感染效果,满足大众感官和心理需求进而形成粉丝粘性。而大众尤其是触网较晚的老年人群体,对于此类虚假甚至诈骗信息辨识不明,容易产生感性同情心理进行消费。
网络舆论警惕直播带货套路老年人群体
从各大短视频平台及直播的用户画像来看,随着移动互联网近几年的普及,二线城市及下沉市场用户才是短视频的主力军,直播带货模式是众多短视频博主账号在累积粉丝用户后实现转化的常规操作,而根据某短视频平台数据,35岁以上用户年龄结构比例占据20%以上且正向中青年人群渗透,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中老年群体开始加入短视频观看甚至投入创作。
观看直播或者短视频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银发族休闲社交心理需求,不得不承认此类从夫妻打架到婆媳争吵,从赡养纠纷到虐待儿童的“打感情牌”生活化视频内容很容易契合老年人群体情感认同,轻松获得信任感,但是个中套路却难以识别,进而造成损失。部分网友对此表示出强烈的认同与愤怒情绪,在这类视频屡见不鲜后可以看出群众风险意识和信任壁垒逐渐加强,“卖惨博取别人同情心很可耻”、“为赚钱已经丧失了最基本的良知。”
如何做好直播/短视频平台舆情监测?
网络舆论中网民对此类视频表达低俗无底线的反感情绪之外,还有部分网友则希望整治这类情感直播卖惨带货的内容,除了需要博主自身加强内容创作修养之外,更需要平台方加强对短视频内容监管,通过专业的舆情监测工具如鹰眼速读网等加强对平台视频内容识别与判断,对部分账号进行重点监测,尽早发现潜在风险舆情,避免虚假信息甚至不合规内容的传播,减少给平台方造成负面声誉影响。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