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短视频成为当下最为火爆的网络媒体传播形态,我国也成为全球第一视频用户大国。然而,短视频制作门槛低、传播量大、变现快在催生新的业态和营销模式的同时,也因监管难度大造成胡编滥造、卖惨带货等不择手段违规行为的泛滥。
4月26日晚,央视曝光现在市场上主播卖惨带货的现状:为了带货卖苹果,有网络视频团队教四川凉山女孩演戏卖惨,为让女孩流泪,他们给孩子滴眼药水,甚至掐孩子!为牟利,有主播以资助孩子为名,利用公众爱心售卖假珠宝……
“卖惨带货”现象挑战社会商业伦理底线
从舆情监测软件鹰眼速读网的数据分析来看,“央视爆光短视频乱象”的网络传播热度最早于4月26日20时起开始,源于腾讯视频,包括腾讯新闻、看点快报 在内的新闻客户端,以及腾讯新闻的报道。
21时许,@央视网快看 以【造假!卖惨!#央视曝光短视频乱象#】为题发文,引发部分网友关注。
22:05,@央视新闻 创建话题#女子看短视频花2万买珠宝全是塑料##央视曝光主播卖惨带货#警惕民众别被骗!这篇报道发布后,网络关注度不断上升。伴随着大量网民的转发扩散,舆情热度不断发酵升温,27日8时达到讨论峰值。
当日上午,话题#央视曝光主播卖惨带货##央视爆光短视频乱象#也相继登上热搜。之后,环球时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及地方政务博主纷纷助力传播,事件热度缓慢减退。
目前,针对主播为牟取暴利的欺诈行为的讨论还在持续之中。从舆论反馈来看,舆论场议题主要聚焦于以下三个方面:
1、造假视频背后的产业链
“XX滞销,帮帮他吧”“为母尽孝低价卖货”“未成年寻母”“工厂倒闭,血泪清仓”……一幕幕情节雷同的“悲情营销”在一些主播直播间内不时上演。这些编造的离奇剧情、卖惨演戏炒作等行为无非为了骗取关注、吸引流量、增加粉丝,并以此博取用户的同情心来带货,从而实现流量变现。
这类直播不但因专业公司、专业团队的介入,技术化、团队化、流程化的操作,导致花样规模不断翻新升级,而且从编剧到演员培训等一系列服务,这些假视频背后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除了拿来即用的现成剧本外,还可以根据用户提供的产品信息、价格等基本信息进行定制剧本带货方案。
2、“卖惨带货”骗取公众爱心,消费社会善意
打着“正能量”旗号在网络平台上直播带货的,实则商业变现的套路,这些利用网民善良和同情心的骗财行为激发舆论愤怒,不少网友纷纷在相关报道评论区留言“还是人吗”“把孩子当赚钱工具,真不要脸”、“善良是好事,怕就怕善良被人给利用了,提高警惕,别被骗” “用这个来炒作,欺诈有爱心的人,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追究这些骗子主播的责任和赔偿”......
这种通过视频造假进行非法牟利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利益,还骗取了公众爱心,消费了社会善意。虽然利用公众善良和信任的仅仅是一小部分人,但是污染的是整个网络环境,伤害的是整个社会的信任度。
3、平台监管亟需加强
近年来,直播带货乱象频现,“卖惨带货”更是屡屡挑战社会商业伦理的底线,面对网友投诉,相关平台也只是下架相关视频,封停相关账号,而视频博主则换个账号或转移到其他平台,继续演戏炒作,卖惨带货,受害者上当受骗后,退赔无路,维权难。对此,专业人士分析,视频造假屡打不绝的原因之一,就是涉及部门多定性难,不法人员违法成本极低。相关部门及平台应该从源头上加强监管与管理,加大整治力度,只有让装穷卖惨、直播骗钱的造假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才能让网络空间更清朗健康。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高艳东表示,“卖惨、演戏炒作式带货涉及虚假宣传,违反《广告法》有关规定,情节严重的还会构成虚假广告罪。平台作为直播‘场地’的提供者,应当承担行业责任、法律责任、社会责任。”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股权高级合伙人黄伟建议,要加强事前、事中的监管,充分提高监管的技术水平,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有效识别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处置一批有典型意义的违规案件。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