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商丘。某中学的一位家长自掏腰包花费百万,在孩子学校门前修建过街天桥引发网友关注。据悉这所学校紧邻主干道,人车众多、学生上车不便。该事件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并引发了一系列话题,同时有负面舆论指向住建部门等相关责任主体趋势。当民意汹涌之时,住建部门的及时回应也做好了有效的安抚工作,那么该事件是如何发酵,相关舆情危机又是如何化解的呢?借助舆情监测软件进行简要分析。
事件网络热度发酵趋势
4月21日,陆续有自媒体视频博主爆料“有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学方便,自费百万建天桥”,随后相关新闻资讯也开始在网络上传播。从网络热度趋势图不难看出,4月22日9时左右,相关新闻报道网络热度明显上升,源于新闻客户端、论坛、短视频平台等多渠道信息传播覆盖初步形成事件舆论影响力,公众对报道中孟女士自费行为及“怕孩子飘”的低调回应产生热议,随后澎湃新闻、郑州文旅等博主开始报道此事,在社交媒体网络媒体上迅速聚集起话题热度,在事件进入公众视野后可以看到舆情经过了多番起伏,肯定声音与质疑声音并存,期盼当地住建部门给出合理说法,网民对事件的关注度颇高。
舆论聚焦
该事件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争议,一方面在于富人善举新闻往往能激发网民群体内心道德认同感,同时新闻报道中不乏“土豪”“富豪”等吸引读者眼球标签词汇,冲击大众对富有群体的刻板印象认知。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类涉及民生工程设施建设的相关舆情容易引发网友对当地相关部门的诉求声音,进而加速负面舆情的发酵。对网民言论进行分析,舆论走向及重点关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孟母桥”善心善举获网友点赞
孟女士这一爱心善举本就是为了方便学生,解决早晚高峰学生放学拥堵问题,古有修桥铺路行大善、积大德之辞,今孟女士自费出资修桥获得网友的点赞支持,希望她的爱心不会被浪费“经济实力允许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做做善事,于人于己都方便”、“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有钱家长典范”等。
2. 后续意外事故如何定责、当地部门不作为引公众质疑
除了点赞孟女士修桥的言论之外,还有部分言论则认为,该桥由个人慈善修建,后续问题比如日常维护、损害定责、万一涉及到桥的各种意外事故索赔问题等,均引发网友担忧。新闻报道中弱化了对审批程序、证件方面的报道,也是网友产生争议的原因,该桥目前已成立即是经过了完善的审批手续流程。除此之外,有网友将矛头指向当地规划及管理部门,“打相关部门的脸”“当地政府不作为”等过激言论在话题热门前列。网民对于我国公职人员群体偏见较大,喝茶看报、不作为等刻板印象较深,同时也存在部分网友借机宣泄及反讽对政府部门负面情绪的言论。
3. 住建部门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主动揽责显担当
在网民言论中值得注意的一条言论是“夏邑县是孔子祖籍,2019年刚刚摘掉“贫困县”帽子,去年一直在脱贫攻坚。建人行天桥,不论从学校(学校学生是最大的收益群体)还是当地政府,肯定是力不从心的。”
4月24日,当地住建局回应网友关心的责任问题,表示“该桥属于公益性质,安全问题住建部门负责。”这一主动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的回应迅速赢得一波好感。“夏女士和住建局各有担当,赞一个。”、“家长真的很暖心,住建局这个回应也很好,为安全保驾护航。”等言论获得网民点赞,社会公益捐赠与当地政府部门积极协调下达成的双赢局面,彰显社会人士责任感与当地政府解决问题的魄力与担当,最终受益的是社会与学子。
从该事件的舆情传播来看,舆情具备一定的突发性和风险性,在如今这个信息高速流通的时代,政府工作与群众之间仍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隐藏的舆情风险巨大,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建立起完善的舆情研判机制,有必要借助高效的舆情监测工具如鹰眼速读网等及时发现辖区内存在的舆情事件风险,舆情回应要契合网民关切热点,主动承担责任,避免负面舆情进一步扩散。
央广网对此事件评论:这一爱心举动赢得点赞声一片。捐建的天桥要真正有效使用,还需要做好衔接工作。市政、交通、住建等部门应承接起相应责任。安全是第一要义。工程质量检测评估、后续维护管理都不能缺位。最终能让捐建的“爱心”天桥充分发挥便利学校师生的效用。再精细的规划建设,恐怕也难以面面俱到、事事周全,其中有经费不足等现实原因,这就需要全社会的合力。公益捐献出资人既然解决了大难题,相关服务部门也该勤快点,积极作为,把后续沟通衔接工作做好,把爱心落到实处。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