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套路贷”新闻时常登上社交网络:
【浙江一女子月薪2500元贷款60万元做美容】、【传媒公司高薪招聘模特让求职女生贷款整容,共诈骗被害人两百名左右】、【先贷款整容再推荐高薪工作】、【高校“注销校园贷款账户”类诈骗高发】、【浦江一男子“校园贷注销认证”被骗6万元】、【#男子贷款35万买700多节私教课#退款被告知:两个月上掉600节!】。套路贷涉及各行各业,受骗人群范围广泛,从学生党、上班族、到老年人,很多人因为深陷“套路贷”泥沼不能自拔,造成了诸如辍学、自杀、卖房抵债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本文将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软件分析套路贷的特征以及网络传播情况,对于妥善应对“套路贷”这一与法律问题交织的社会现象,为更好的宣传套路贷的危害,回应群众关切、保障社会秩序、防范金融风险提供先机。
套路贷网络热度居高不下
2019年4月,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和司法部联合印发《关于办理“套路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此意见的发布,正式将“套路贷”从司法解释层面进行了确认,认为“套路贷”:是一种假借民间借贷的名义,以非法占有的目的,获取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的总称。同时,该意见指出了套路贷犯罪中常见的5种犯罪手法:制造民间借贷假象、制造资金走账流水等虚假给付事实、故意制造违约或者肆意认定违约、恶意垒高借款金额、软硬兼施“索债”。
从鹰眼速读网对于近三个月“贷款整容、贷款健身、贷款美容、医美贷、校园贷、以房养老套路贷”等相关舆情信息进行分析可见,此类套路贷在网络中的热度情况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水平,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那么套路贷都有哪些自身特征和网络传播特征呢?
一、套路贷特征:
迷惑性高隐蔽性强、涉及金额巨大、受害人数众多、监管难、发现难、利息高昂、追讨方式花样繁多、受骗方式多种多样、追偿难、后果严重。
套路贷通常而言利用非常优惠的条件诱使借款人上钩,签定和事实严重不符的合同,麻痹借款人,打消借款人的戒备心理,刻意制造证据,一步步把借款做大,还不起的利息变成本金,而利息本身就高的离谱且不合法,形成证据链,让借款人陷入无力偿还境地后,软硬兼施恶意讨债,采用暴力、威胁、滋扰、虚假诉讼等手段追讨债务,这种“文戏演完上武戏”、暴力与软暴力交织使用的方式,严重干扰借款人及其亲属的正常工作、生活,以达到非法占有借款人财产的目的,给借款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极为恶劣。
二、网络传播情况分析
受传播源头所局限:从网络传播表现来看,各大具有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新闻媒体类帐号对于套路贷的相关报道较少,多以地方新闻媒体、政务微博为主要报道、传播源头,因其网络影响力、传播力、粉丝号召力有一定局限性,致使此类新闻较难以在网络中得到广泛传播及发酵,难以形成传播聚合力和影响力,受众人群受到局限。
话题本身局限性:在社交网络中,人们更容易关注娱乐类新闻以及与自身有一定直接或者间接关系、涉及社会公序良俗、医疗卫生、突发事件、教育文化、交通管理、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话题。而套路贷因其隐蔽性强,对借款人的负面影响力大,因而较少有受害者愿意站出来现身说法,而被舆论所忽视。
宣传报道缺乏力度:通常而言所进行的套路贷普法宣传收获的舆论回应较少,多为官方帐号转发评论,没有引起舆论关注和共鸣,没有起到真正的警示作用。另外,在报道此类套路贷相关新闻时,通常虎头蛇尾,短时间内引起舆论关注,但是后期没有就事件调查及进展情况作出官方回应及跟进,趁机普法,容易造成舆论片段式新闻印象,容易为新闻快速更迭的网络所忽视遗忘。
纵观套路贷的网络宣传来看,缺乏一定的宣传力度,方式也较为单一、传统,多为通过电视、地方官方帐号进行宣传,缺乏方式的新颖性,同时,传播范围和宣传教育力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对于套路贷的范围、作案方法等缺乏更为清晰明确的介绍。“套路贷”的作案手段、方法具有较强的欺骗性,可以采用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相结合方式,通过电视、互联网、微信、短信等多种形式,对犯罪分子作案的方法、手段进行介绍;对于在校大学生、青少年等缺乏社会经验的人群以及习惯于从传统渠道获取新闻的老年人来说缺乏更有针对性的引导,此外,对于证据如何收集、保存方面的宣传也较为缺位。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