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实行新高考的第一年,与以往大多数省市采取的文理分科模式略有不同,今年湖南省、辽宁省、福建省、江苏省、广东省、河北省、重庆省、湖北省省市首次采取“3+1+2”新高考模式并在1月23日-25日进行考前模拟,所谓的“3+1+2”新高考模式就是三大主科语数外分数依旧是150分共450分,“1”是在物理和历史中必选一颗,分值100分,“2”就是生物、化学、地理、政治四科中任选两科,每科100分最终分数以赋分的形式给出。今年的高考也会根据考试成绩调整高考题目难易程度,而对于学生而言,新高考模式有利于学生发挥出自己学科优势,调整学习状态。这次考试也在社交媒体上产生了高数据量的讨论,那么这次八省联考话题有哪些,网民又是如何看待此次考试的呢?
一、八省联考话题热度分布
从八省联考相关话题网络热度发展趋势来看,八省联考的舆情热度并不是像突发事件一样直接进入网民视野并迅速产生热度的,这类教育考试事件前期就已经在网络小范围群体引发过讨论,而随着考试日期的临近,舆情热度得到进一步释放,舆情讨论周期也比较长,在已有的舆情热度下吸引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关注此次新高考模式。
1月22日开始,网民讨论八省联考的相关热度逐步上升,这一阶段主要是青少年群体对23日-25日即将展开的考试发表加油打气、鼓励性言论,“逢考必过”、“锦鲤附身”、“八省联考谁能夺第一”等相关言论开始在网上传播。23日,随着八省联考的语文、数学学科先后考完,学科考试内容经网友们议论传播,其中不乏对于试题难度和试题题型的调侃和吐槽,比如江苏历年高考难度堪称“地域模式”,此次八省联考各省份加入江苏套餐让网友想哭,#八省联考难成江苏模式#等网络话题也开始在网络上发酵,尤其在晚间20时以后热度有了明显上升趋势。
24日,关于八省联考的相关讨论热度并未有所消退,甚至产生愈演愈烈的态势,除了对于考试科目内容的讨论,有关八省联考泄题的质疑风波也开始在网络上发酵,网络上出现QQ群发布八省联考考题试卷的截图传播,网络空间中出现新高考模式下考生公平性的相关指责激烈言论,舆情热度高涨不下。1月25日随着考试接近尾声,关于八省联考的相关舆情热度降低了许多,关于此次联考意义与高考演练的讨论仍在继续。
二、传播主体—教育领域博主为主要传播意见领袖
从近几天高涨的舆情热度浪潮中发现,联考既是众多网民的共同记忆又具有时代变革下的话题新颖性,对于诸多已经经历高考大军的网民来说,网络声音仍以段子式的调侃围观为主。八省联考考试科目内容为话题注入了诸多传播热点,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拥有众多粉丝的意见领袖的推动,尤其是教育垂直领域的博主发布的动态备受网友关注。以@学霸课长 @全国大联考为代表的自媒体博主整理常用知识干货供网友参考使用,增加博文转发互动量。官方博主中@新浪江苏 @中国新闻周刊 集中发布了网友吐槽难成江苏模式的帖子,调侃“全国考生都体验了一把江苏卷,江苏卷能有什么坏心思呢?”成为考试高压氛围下轻松幽默的一股清流。
与中学教育考试相关话题都避不开江苏地区,热度也在众省份与地区间排名第一位。江苏地区每年因为高考试卷难度频繁上热搜,今年作为八省联考中的其中一省份,其他省份网民在吐槽试题难度高的同时不忘吐槽江苏卷;对于非联考中的网民看到这一话题,也忍不住加入讨论阵营,参与新高考模式下的话题互动。在关于联考成绩的讨论中,网民印象中江苏考生考起来得心应手心有成竹,但是对于福建考生就没有那么友好了,#八省联考为什么要带福建#、#八省联考难倒福建考生#等让福建人倍感压力的话题不断被刷新,地域热度中福建地区网民呼声排在第三位。
三、八省联考网络舆情高涨原因分析
1、涉教育考试网络舆情讨论周期长、网民活跃度高
八省份采取联考模式是首次对新高考改革的一次演练,严格比照今年高考正式考试和志愿填报方式进行,是对于学校和学生的一次重要考验,与考试相关的任何信息都受到网民的高度关注。八省联考的话题舆情周期较长,随着考试进程的推进,八省联考考试舆情事件涉及考前考生心理建设、试题试卷难易度评价、跨地区考生知识结构横向比较等多元化议题,而且不同年龄层次的网民对于考试相关的舆情信息往往均有话题参与感,在当下互联网空间中倾向使用网络段子、表情包等工具进行个性化表达,网民活跃度较高,促使网络舆情持续发酵上涨。
2、易诱发考试公平性等突发舆情敏感事件
其次就是教育考试舆情传播中频频出现的公平性言论讨论,在这一事件中也不例外。其一是八省联考易诱发网民基于区域经济水平、教育资源配置差异而产生偏情绪化的考试公平性、难易度评价,比如河北衡水学生放话誓要拿下“八省联考”第一名,福建考生则调侃“考到自闭”,网民言论中不乏因贫富悬殊、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产生的消极言论。
其二是考试期间曝光的疑似泄题事件突发舆情事件传播,群体中有关考试试题的网络截图一经博主曝光,迅速在网络空间中引发网民对试题试卷材料绝密性和考试公平性质疑,部分非理性网民通过话题带节奏、跟风助长对教育部门的声讨、谩骂、“要说法”的声音,舆情发展逐渐偏离事件本身甚至滋生大面积网络负面情绪。虽然后续泄题事件后官方及时澄清这次八省适应性考试属于一次适应性模拟考试,对学生升学没有实质性影响,试卷本身并不涉密,没有“标密”;加之受疫情影响,个别省市采用了线上考试的方式,增加了试卷保密难度,导致出现了所谓“泄题”情况,但仍有部分网友言论偏情绪化表达、质疑考试内容、考试制度公平性。
此类突发舆情事件在历年教育热点事件中并不新奇,由于教育考试舆情事件社会关注度高,舆情突发性强,网民参与讨论积极,所以舆情发展常常呈爆发式增长。对此,在舆情监测与分析管理上,一方面需要加强媒体议程设置引导功能,帮助公众及时厘清教育考试中存在的疑难点,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对教育舆情监测与分析,避免舆情朝着偏激化方向发展。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