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午间,新华社旗下快看账号发布一则【“萌经济”的生意经:从卖萌到“卖”萌】的文章,文章中提到近年来从动漫角色,到全民萌宠狂潮,再到如今几乎随处可见的萌化形象,“萌经济”在国内发展飞速,让单纯的“卖萌”逐渐成为了卖“萌”。在该条博文发布后引起小部分网民参与互动。次日,@财经网 、@半月谈 等媒体也对这一议题进行传播报道后,话题覆盖面被扩大,热度开始上升,多家媒体发布相关博文附有@快看 发布的文章链接,引流了更多网民在初始博文对萌经济、“为萌买单”等现象的探讨,使得#为可爱付费的萌经济能长远吗#话题热度于21日午间达到高峰,进入微博客类平台话题热榜。
一般认为,“萌经济”由起源于日本的“萌文化”衍生而来,在全球化进程和互联网加速这一背景下,文化之间的碰撞和交融也越来越频繁,“萌文化”也逐渐在全球范围内收获不小的受众,伴随形成的市场和消费,即“萌经济”也有扩大的倾向。对于话题中提出的问题:为可爱付费的萌经济能长远吗?文章认为除了“萌点”这一卖点,严把产品质量关,用心做好产品,才能真正红下去。网民则从市场需求、产品设计等方面认为萌经济的盛行有其特点,也是正常的市场现象,看好萌经济的发展。萌系商品为何受到追捧,“萌经济”盛行的背后又反映了怎样的消费者心理呢?
(话题讨论区热评)
1、 情感需求主导下的萌物市场
中国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授张增一谈到:‘萌文化’之所以能够快速传播和兴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满足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心理情感诉求。网民在热门博文评论区也表示“现实生活太累了,各种尖锐强硬的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所以还是很需要这种柔软可爱的东西去平衡放松一下我们的心情”。根据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于2020年6月发布的《新青年新消费观察研究报告》,19-35岁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达6.5亿,青年群体已成为中国互联网消费的主力军,他们偏好泛娱乐内容、大多为“宅家”一族、更愿意为了商品所能带来的心灵安慰而付费,因而在面对生活、职场中的压力和焦虑感时,萌系产品所能提供的情感效用刚好满足了新青年群体寻求的“解压”、缓解情感压力的需求。
2、 个性化需求与大众接受度的双赢
”萌”常常与可爱联系在一起,容易引起人们天然的保护欲、心生怜爱,相较于普通商品单调、统一的外形,萌系产品也能满足消费社会人们追求个性与独特性的需求。而相较于其他小众爱好衍生的商品,萌系产品没有攻击性,人们进行了解时的门槛较低,更容易被接受,受众更广泛,不知“萌文化”为何物的人也能感受到萌带来的治愈感与愉悦感。
3、群体归属需求刺激消费冲动
从萌系产品生产过程来看,热卖的萌物大多依托于各类文化产物,漫画小说或是影视动画,而这类文化作品本身具有自身独特的设定与世界,各个元素之间具有很大的连贯性,对于商家而言,所依托的IP作品的生命力使得其生产的产品链具备了持续扩张的可能性,也就意味着更可观、稳定的市场利润。对于消费者而言,通过购买衍生的萌系产品带来的是与同好者的归属感以及与其他人群分隔开的区分感,建立了一种与IP作品的链接感也使得对这类商品的收集欲成为购买时的一大动力。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