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晚间,据@央视财经 报道,在昆明新广丰批发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山寨食品的身影。克力架、奥1奥、小白牛等等名字打“擦边球”的商品在市场货架上比比皆是,批发市场商户则透露这类山寨食品因价格便宜,在城郊和乡镇卖得很好。特别是临近过年这段时间,一天能卖出上百箱。报道发出后引发了网民对山寨食品的关注与讨论,截至1月11日,微博客类社交网络平台上,#山寨食品横行批发市场#话题阅读量达三千多万,#山寨食品一天卖出上百箱#阅读量超2亿。
在1月9日晚间十点左右“山寨食品横行批发市场”的报道发出后,山寨现象在各地出现的频繁性使得网民在此类话题下的活跃性较高,具体表现为山寨起名的吐槽,对山寨产品的反对以及食品安全的担忧等多种舆论的混杂之势。
农村成“山寨重灾区”,普通消费者易“中招”
新闻中这些低价的山寨食品的主要销往地区就是城郊和村镇,在这些地区,价格仍然是这些地区的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主要影响因素,特别是老人是消费山寨食品的主要人群,再加上平时可能在电视上看到正版商品后会产生一些浅显的印象,但这并不能为分辨正版还是山寨起到很大作用,反而是在遇到价格便宜包装相似的山寨商品时易与正版商品进行挂钩,“一看差不多就买了”,越发促进交易的达成。价格低、销量高、商户推荐,进而形成山寨食品在这些地区的火热市场。在@央视财经 的始发博文评论区,网民对市场上的山寨食品以及山寨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热评@禾天秋天 说到: 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大家都知道也想要买正品,像农村的老人,他们不识字,家里没有年轻人,只看外包装和看价格,他们的心理就是便宜就好,我们能做到的就是监管到位,宣传到位,普及农村。
山寨部位隐蔽、厂家名称极小、品名系知名品牌形近字等多样化山寨手段层出不穷。不止农村地区、不限于老年群体,许多网民也分享了自己在不经意间买到山寨产品的经历:“我永远记得在火车站买到的脉劫”、“我自己买过太白兔,跟大白兔的字体都一样,吃的时候感觉口感不对,仔细看了包装纸才发现是太白兔,搞得后来都只去超市买了”、“我这个识字的,有几次急用,买错成山寨的都好几次,防不胜防啊~”等。
山寨吐槽与盘点助力讨论热度绵延
除了报道中所提到的山寨产品,更多市面上的山寨产品被网民以吐槽的方式曝光出来,之后有媒体将网络中热度较高的“专业山寨选手”和网民以往遇到的山寨商品进行盘点汇总,或是吸引网民进行互动性投票。以【盘点那些令人笑喷的山寨品牌】博文为例,就成为#山寨食品一天卖出上百箱#话题下的热门博文,还有部分观点认为这是用错地方的“智慧”。这类娱乐性较强和互动性较强的博文成为话题讨论绵延、热度回升的重要助推因素,新闻中出现的各式各样令人发笑的商品名称与包装成为网民后续议论的焦点之一,“白事可乐真好评!”、“哈哈哈哈哈哈这个名字”等表态和转贴也就成为话题下影响正面和中立的舆论情绪的主要成分。
山寨还是“三无”?食品安全舆论聚焦
山寨食品与不合规生产之间虽然不一定存在直接的关联性,但是厂商实施山寨行为明显是在利益导向下采取的行动,这样的厂商会不会为了获利更多而在食品安全工作上松懈、不合规生产以降低成本、山寨会不会也是“三无”就成为了民众对山寨食品质量安全、卫生状况担忧的主要原因。
热评“山寨包装不可怕,怕的是食材用的材料有问题”、“这种现象真的太多了,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吧”等言论在话题讨论区被热议,农村地区消费者打假维权意识不高,山寨产品又难以分辨,往往自身消费者权益受损甚至影响到身体健康而不自知,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起来加强监管、加深农村消费者的打假维权意识、解决山寨食品泛滥问题就成为舆论的主要诉求。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