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上午,@人民日报 发布一条《周知!明起,这些新规将影响你我》的博文,博文主体内容和配图介绍了12月起将实施的一些新规,其中第五条“上海地铁禁止电子设备声音外放”引发广大网民热议。据上海交通委官网公开信息显示,12月1日起,新修订的《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将正式实施。其中新增了针对手机等电子设备声音外放的禁止条款。上海地铁表示,对于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以及在地铁车厢内饮食等行为,工作人员会进行劝阻。上海地铁有关负责人同时呼吁,共创安全文明的乘车环境。
舆论发展趋势
实际上,10月底上海地铁不少车厢内就已贴出了“使用电子设备时禁止外放声音”的标识,上海本地媒体@021视频对“静音车厢”事件进行了报道并采访了地铁客服热线,@凤凰周刊 、@中国新闻网在当时也进行了关注传播,网络上出现小范围讨论。11月30日上午,在@人民日报 发布12月新规博文之后,由于官方媒体平台的影响力与传播声量,热度开始迅速攀升,评论区表现出网民对上海地铁新规的讨论热情,形成舆论波峰。在#上海地铁禁止电子设备声音外放#的话题下,@央视新闻 、@中国新闻网等主流媒体皆进行了传播报道,并发起了是否支持该项规定以及讨论其他地铁不文明行为的互动投票,话题范围得到扩散,网民的参与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个人博主以及自媒体账号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进行参与话题讨论吸引网民进行支持表态,进一步助推话题热度。截至12月1日,#上海地铁禁止电子设备声音外放#话题阅读量已达2.9亿。
舆论关注聚焦
受众在接触大众传播的信息时并不是不加选择的,而是更愿意选择接触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和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而对与此对立或冲突的内容有一种回避的倾向。在本次事件中表现为网民在@人民日报 发布多个新规的博文中对其中第五条地铁禁止电子设备声音外放展现出高度的关注,由于大多数网民对电子设备公共场所声音外放的现象感到困扰,在出现具体条例约束时,“苦外放久矣”的情绪得到释放,产生了在众多条例中的选择性表态。
由于对公共场所电子设备声音外放这一现象的共鸣感强烈,在上海地铁新规遭大量曝光后,相关博文评论区反响热烈,多数互动投票结果显示对新规的碾压式支持意见,还有的希望此类条例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在其他交通工具上推行,引得大量网民感叹“道出很多人的心声”。自媒体账号则调侃式表态:“放过大家就是对自己的尊重”,网民对平日里遇到的“外放现象”的吐槽也在话题下得到释放:外放太过吵闹打扰他人,但又不好意思劝阻,有的几番劝阻之后对方态度恶劣,一句“关你屁事”让人恼火又无奈……
(图源:@央视新闻 )
除了对上海地铁电子设备声音外放的条例制约表示支持之外,也有网民提出了执法成本过高是否会导致无法落地的担忧,如何保证条例能够有效推行与落实,如何实施、谁管、如何管等细化的实施细则也成为话题舆论的一大诉求。
时代特性下,网络平台渐渐成为各类新规发布宣传的重要传播口,一方面,网络传播能快速广泛地覆盖公众视野,另一方面又能第一时间获取舆论反应,记录舆论动向。而贴近网民生活的话题往往能获得更大的舆论关注与互动,在此类话题涌现的大量信息反馈下,媒体应合理进行议题设置,有效分配新闻资源,积极回应舆论关注,呈现立体化报道。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