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那段时间里,几乎全网都在热议一个来自江西的小男孩范小勤,更准确地说,由于长相酷似马云,是“小马云”成了大众讨论的焦点。这一称呼与照片在网上被疯狂传播,各种称奇、调侃的言论围绕着几张照片不断被转发、发酵,“小马云“也在当时登上了各路网站的新闻头条。四年过去,2020年11月27日,@澎湃新闻 发布一条名为《“小马云”:被命运选中以后》的视频博文,视频介绍“小马云”范小勤走红之后,被人资助上学的他却好久没去学校,但某个社交帐号上却活跃着他被人带着在各地做直播的动态。
舆论演化脉络
采访视频最初由@澎湃视频 在27日上午发出,当日中午又发布了《“消失”的小马云》一文,其他网媒如@观察者网 、@新周刊 等或是将同一信源进行关注传播,或是剪辑了“小马云”的某些直播视频发文报道,@天眼查吃瓜bot 和@虎嗅APP 则爆出“小马云”其父名下已有两家关联公司。自媒体与大V账号多为转发评论源头博文,进一步加热话题,舆论聚集在一点形成爆发高峰,截至30日下午,#酷似马云男孩现状#话题下的阅读量已达4.4亿。但由于传播内容仍较为单一,在只聚焦单个热点的情况下,后续扩散有限,舆论热度渐渐平息。
网民情绪分析
在该话题置顶博文之下显示的是近两千万对此事件的社会关注,一万多条评论互动下舆论情绪主要表现为同情、担忧等感性表态的流露辅以对事件思考讨论的发散。视频博文中“小马云”的家庭情况激发了网民对孩子辍学直播与家庭情况的感叹,相当部分网民对几年来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却没有什么变化的范小勤提出了疑虑与担忧。对这样的家庭条件来说,“小马云”是直播赚钱还是继续上学更好也引发了不同的讨论,与近期走红网络的丁真相对比,两人同样是因为外貌因为几张照片走红,但境况却完全不同令人嘘唏。
网络时代的信息鸿沟
网络社会下,贫困地区的人由于已有知识储量不足,并且无法获得最新的信息知识,相比外界信息爆炸的状态往往被动成为了时代的孤岛,教育的割裂状态持续扩大进而表现为内外两方群体职业,收入和社会地位上的差距扩大。在采访视频中,“小马云”父亲反复提到孩子的上学问题与自家生活状况的无奈,怀着能让孩子上学的想法将范小勤交给了“老板”,但事实上现在范小勤辍学已有一段时间。其父有重视教育的意识,但是由于家庭贫穷和文化原因有心无力,对孩子教育状况不知情,对自己被注册成法人一事也没什么概念。本次事件中,网民们的关注点也以范小勤的教育问题为主,“唉,还是应该继续读书的”的表态获得大量认同。与此同时,质疑“小马云”直播背后的成年人是否违反了义务教育法,贫困地区未成年人的教育相关问题也进入本次舆论的视野。
消费社会中的未成年人身影
“全民直播”时代造就了许多网红新星,流量或大或小,粉丝群体或大众或小众,但大多数时候热度就如潮起潮落,无数网民的注意力被调动聚集,然后短时间内又烟消云散。成年人深谙此道,仍然被市场上的红利与光环驱动着追逐流量与热度,想要分一杯羹。网红们拥有着各种“艺名”、“称号”,在某个名号下被不同的受众注视着,这个名号的出现与传播,所代表所承担的早已超越网红本人,成为了某种象征,而网红们在符号化之后更容易被记忆,也更容易自然地和商业变现相联系。但在这场驭浪追逐的比赛中,许多成年人尚且不能成熟处理,被爆出丑闻走向歧路的例子并不少,心智还没完全成熟的未成年人又该如何应对呢。网民对范小勤在扮演、靠近“马云”的过程中能否分清楚网络与现实的差异,知晓“小马云”这一名号与自己的区别,对其成长中自我认同、自我塑造会不会造成问题等也提出了担忧。
#酷似马云男孩现状#的爆料视频之后热度的消散让人想起四年前刚刚走红后隐出大众视野的“小马云”热潮,在来势汹涌的网红时代,如何避免缺少是非辨别能力的未成年人成为他人敛财的牺牲品,如何监管规范直播乱象以及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受教育权利是此类事件爆出之后舆论的主要诉求,别让网红时代呼啸而过留下一堆泡影,更别让未成年人成为流量角力的工具。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