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搭载着“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开启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嫦娥五号”探测器也成为我国首个实时无人月面取样返回航天器。在本次“嫦娥五号”发射活动中,不仅官方媒体与主流媒体如@央视新闻 、@人民日报 等进行了积极报道,自媒体账号如@回形针PaperClip ,明星群体如演员张哲瀚等也进行了关注传播,不同传播主体带动以及典型热点事件造就的高度个人舆论参与热情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全民范围内的舆论热潮。
据舆情监测软件鹰击早发现分析可看到24日出现明显的舆情高峰,而前期17日、20日出现的小型舆论起伏来自于@紫光阁 、@人民日报 等媒体发布的探月倒计时报道,为24日的正式发射做了铺垫,助力形成当下舆论盛况。据统计,自23日至26日下午,仅微博客类平台此事件的相关博文就达到80万条左右,#嫦娥五号#话题下阅读量达到4.8亿。
24日上午,伴随发射成功后网络热议的爆发,“震撼”、“中国航天加油”、“厉害了,我的国”等正面词汇也频频出现,网民对“嫦娥五号”发射成功一事展现出了极高的参与积极性、民族自信和爱国情绪。
多方媒介合力实现全流程报道
对于“嫦娥五号”月面取样这一大事件,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合力展开多平台多、渠道的持续关注报道,电视与网络对火箭发射全流程的直播形成长时间、高强度的事件曝光,强势吸引公众关注。各路宣传报道中提到的“首次”、“我国航天史上复杂性最高的任务之一”等表述,“2200秒”的精确数字体现也勾起了公众对本次探月行动的好奇心,赚足了社会期待。此外,主流媒体在博文中呼吁公众转发共同祝贺的互动,在共情效应影响下进一步提高了传播力度。
多种形式科普讲解探月任务
在探月任务的阶段实时报道之外,也出现了多种形式科普讲解“嫦娥五号”工作任务的博文。官方媒体@央视新闻 发布探月流程的动画演示与探月问题解答视频,3D动画精确直观,栏目问答满足公众兴趣。@我们的太空 则以真人模拟的形式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演示,小剧场视频不仅把复杂的流程简单化便于大众理解,网民对接地气的“土味科普”风格也喜闻乐见,获得一致好评。评论转发中的“给我家孩子看”、“有空放给学生看”获得许多赞同,此类讲解的视频博文不仅起到了宣传传播的作用,也实现了教育科普的积极意义。
多个次生话题助力舆论升温
除#嫦娥五号发射成功#等直接的事件标签话题之外,派生的趣味性较强的次生话题如#火箭发射前为啥要吃包子#、#中国航天太会起名了#阅读量均过亿,航天人的浪漫引发网民热议,媒体引导讨论的其他议题如#3分钟看懂为什么要去月球挖土#、#24岁女孩成文昌发射场最年轻女指挥#,从多个角度展现了这一航空航天大工程中的人情味色彩与生活气息,将“高大上”的航空大事拉到了网民亲切熟悉的议题领域“大事小谈”,在此类话题下网民“有话可说”、“有乐共享”,舆论参与度较高,评论中出现的赞赏、调侃式等言论促进了正面舆论场的活跃。
此次“嫦娥五号”能实现探月取样是由13年来我国科研团队一步一步踏实走过来的,凝结的是几代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是人民力量与我国综合实力的展现。全民热议体现了公众对此类国家大事件给予的高度关注与舆论热情,对书写中国探月故事充满的自信与期待。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