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第一部正式出版的援鄂医生亲历的抗疫日记——《查医生援鄂日记》开始发行。该书是由仁济医院主编,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仁济医院呼吸科查琼芳医生撰写,从除夕夜驰援武汉到3月31日回沪,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整整68天里,查琼芳写下67篇抗疫日记,将翻译成多种外文版本发行到世界各地。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好转背景下,《査医生援鄂日记》的出版促成了网络舆论场空前一致的情感倾向和行为集合。该事件爆出后立即引燃了朋友圈、微博客等社交网络平台,引起部分舆论的重点关注和热议,令人感到无比振奋和期待。
舆情发展演化过程分析
据舆情监测系统鹰眼速读网显示,网络上关于“査医生援鄂日记”的讨论从4月20日起逐渐显现,并于次日呈直线上升态势,热度峰值维持在2天左右,随后慢慢回落,直至27日出现小幅反弹。根据事件舆情热度不同可划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①舆情酝酿期(4月20日之前)
援鄂医生查琼芳的战疫日记从1月28日开始在微信公众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面发布,4月3日完成日记终章。该阶段网络讨论主要以“精选留言”为主,鲜少有网友持续关注,未造成大范围传播,舆情处于酝酿阶段。
②舆情升温期(4月20日至21日)
4月20日,査医生援鄂日记真正进入公众视野,由观察者网、澎湃新闻等媒体进行报道以及@采桑泱泱 @陈龙珠sh 等微博客类社交平台上的博主进一步扩散,促使舆情持续发酵。但这一阶段普通网民参与热度并不高,舆论传播效果一般。
③舆情高涨期(4月22日至23日)
伴随@上海黄浦 @光明日报 等蓝V的介入、查医生做客澎湃新闻最新后续以及阅读量超过10万+的相关文章涌现,各种信息交互汇集,尤其是评论性报道的给网民带来更多思考,助推舆情达到峰值。
④舆情回落期(4月24日至今)
目前,《査医生援鄂日记》所引发的网络讨论热潮暂时告一段落,从发展趋势图上看热度并未完全消退,网民普遍认为这本日记“一百年后都有人看”。
网络舆论“一呼百应”,折射真实民意表达
《査医生援鄂日记》出版并成为舆论热点的的大背景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国内疫情基本好转,亟需回顾和反思一线人员所经历的抗击新冠肺炎的艰难时刻,力求起到振奋和鼓舞人心的作用;二是当前关于“日记”话题的网络舆论纷争不断,素质不同的网民所表达的见解难以统一,其中诉求更是鱼龙混杂,是非难辨,网民渴求正能量。
从网民话题聚焦来看,从“真正的抗疫日记”和“传递正能量”的话语表达所延伸出的“买!安排”的行为结果最终脱颖而出,成为民意表达外化的重要表现,达到了“一呼百应”的舆论传播效果。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
更多舆情热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