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光靶效应”?
在茫茫人海中,当阳光照射到某个人身上时,他就会变成众矢之的即“光靶”,受到四面八方的关注、调查、问询和质疑。媒介化社会的形成将影响力辐射到每一个人,网民从传统的“受众”变成自媒体化的“参与众”,拥有了社交媒体所赋予的关注、调查、问询和质疑等能力,体现在以内容分享、评论转发、收藏置顶和线下讨论为主的全媒体权利上。当互联网上大多数受众将这种权利和能力投射到某一事件及主体的时候,能量汇聚成太阳一样的光芒,穿透传统时空局限和地域体系结构的一切障碍,照射到事件主体之上,从而形成标靶。当所有人用各种制度标准和规则理解去监督衡量某一个体时,往往能发现并放大问题缺陷,形成舆论风潮,从而倒逼组织机构进行程序调查,最终以体制内制度性约束完成对事件主体的处理程序。
“光靶效应”的作用
互联网监督的盛行形成了一种显著的网络监督和约束力量,这是一种产生于网络民意的监督,推动大众媒体卷人,获得相关部门机构关注甚至于启动调查程序的解决路径。由于起源突发的偶然性和事件发生的概率性,这种看似“隔墙扔砖”“枪打出头鸟”的网络监督机制,实际上形成了一种潜在的威力巨大的阳光照射能力,并与事件主体的言行狂悖程度成正比,形成事后监督控制来约束相关人员或者机构,同时对于事前的预防起到一定的震慑及警示作用。
“光靶效应”的产生要素
作为启动互联网监督的诱因,发生“光靶效应”的前提条件是该事件主体在具体事件上高调迕逆民意和触犯“众怒”。在生命安全、生存安全健康、生育、就业、教育等公民基本权益上,最容易发生忽视和破坏基本权益的事件。此时,事件主体言行举止挑战到公众的伦理道德底线和公开规则,如果严重背离了公平和公正等社会理想规则,就会导致“众怒”的形成。当行为事件挑战了一种公开宣导的社会秩序时,也就意味着事理冲击延伸到了公开规则层面,从而具备称之为舆情事件的燃点和爆点。然而,这类行为事件极有可能作为潜行规则而事实存在着,并因事件主体经常性的工作和日常行为而被广泛地忽视,进而忽视了事主在跨越表达界面时,微小言行“过线”可能引发社会矛盾的规则歧义和严重破坏性。
“光靶效应”的属性
“光靶效应”还体现了阶层属性问题。事件主体往往是社会地位较高,拥有社会资源、一定的权力和财富的人群,总是处于非对称权力结构中的上层,从而具备特定的阶层代表性,也吸引了大量底层民众的关注。由于现阶段不平衡加剧和“阶层固化”等原因,已经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文本标签,如“富二代”“官二代”等。这种文本标签更是将一种“文本差异"表达在实际传播中,往往蕴含了不良事件的指代性,因而形成了文本敌对化的符号表征。该符号进一步加持在社会认知中,从而形成一种态度鲜明的、非黑即白的、对于转型期深层次社会问题的表面化理解。这种“文本差异”的根源在于社会矛盾的积累和阶层差异。
因而,当光芒照耀到享受着不公开不透明福祉的事件主体时,其行为的合法性、收入的合法性、身份的合法性等都将经受一种由情(公众舆情)、人、法(公开制度)的全面严格审核程序。而事件主体由于长期依托并隐蔽在不需要公开透明的规则保护中,很容易滋生腐败行为和失衡的跋扈心态,促使其时空定格画面和社会行为剪影在网络的舆情监察程序面前曝光,在严格的法律检查程序面前落马,以不光彩的结局验证了公众行使互联网监督传播权利的预先假设。
“光靶效应"的深层次成因
网络传播权利的不平衡是互联网反腐“光靶效应”的基石。这种权利不平衡,涉及两大主体,跨越了两个舆论场。网络权利不平衡既是现象,也是结果,根源来自政府和网民群体不同的媒介依赖。网络受众以个体为主体,广泛地拥有新媒体能力,怀有强烈的实践公民新闻权利的意愿,并积极地运用已经形成的网络权利。对应于管理者,以组织为主体,职务个人在新媒体能力的自由运用和自主表达上是滞后的,其在新媒体发布的沟通意愿上也是迟滞的,往往侧重于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更不能很好地倾听公众意愿和心声,这种过度倚重于传统媒体舆论场的传播方式,造就和加大了网络媒体权利的不平衡。
基于这种不平衡的网络传播权利结构,很容易在对立情绪上找到“攻击点”和“突破口”。一旦出现“光靶”事主,就会吸引公众的集中传播,形成輿论场结构化的一次对立情绪宣泄和表达。而网民的轻证据和逻辑,偏重于情感加道理,这就使得网络“站队”化表达更为突出,成为互联网暴力网络文化传播泛滥和理性声音“沉默螺旋”的归因。高调迕逆民意的个人或者现象,一旦在互联网上被传播,就会在不平衡网络传播权利前丧失身份地位合法性,并且由于其“越轨言行”而逐步丧失其在制度范围内传播权利的合理性。
“表哥”事件
2012年的8月26日凌晨,在陕西延安发生了特大交通事故,两车相撞并起火导致了36人死亡,多人受伤。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领导迅速组织力量全力救援,各大媒体也相继报道了该事件。然而事故现场当地官员满脸笑容的图片激怒了网友,该网友在当日16时35分通过社交网络将此图片发出,事故现场的惨烈与冷血官员的微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发网民的广泛关注与转发。
很快就有网友爆料微笑官员为时任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22时29分,有网友在其社交网络上发布了一张杨达才在事故现场佩戴手表的照片,并怀疑称该手表为价值3.8万多欧元的欧米茄。随后渤海论坛的官网发布了杨达才局长在不同场合佩戴的5块不同款式的手表照片,并称这是“局长杨达才同志的爱好”。27日18时12分,第五大道奢侈品网首席运营官孙多菲在其社交网络发布其通过向表行业专家请教,证实了杨达才所佩戴的五块手表个个都是名表,价格在3万至20万不等, 并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一一展示。该微博发出后迅速被数万名网友转发评论。杨达才因此也被网民戏称为“表哥“。
鉴表图片迅速成为了网民热议的话题,许多网友开始质疑作为安监局局长的杨达才以其正常工资水平,是不可能拥有这么多名贵手表的的,并大胆猜测杨达才有贪污腐败的重大嫌疑。随着这种质疑的逐渐升温,“表哥”杨达才正面回应了网友的质疑,并称自己只有5块手表并且都是用自己的薪酬购买的,杨达才的回应一度得到部分网友的支持,然而随后就有网友爆出“表哥”在其他场合所佩戴的其他手表,该消息的爆出对“表哥”先前的言论产生的重大的冲击,使其陷入了诚信危机,随后陕西省纪委也表示将实事求是对该事件中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并会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答复,网民才将话题逐渐转移到其他公共事件上去。本以为该事件将就此结束,然而当媒体爆出“杨达才仍然正常上班的时候”的消息后,网上各种传言风起,政府的公信力遭到严重的质疑。直至杨达才停职消息的发出才使得整个事件完全结束。
“光靶效应”的警示
“光靶效应”警示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严以用权、严以修身,练就自我净化的“绝世武功”;而且还要严格家教家风,严格教育管理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决不让特权思想横行,决不让特权行为滋长蔓延。在人人都是摄像头爆料人的互联网时代,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曝光,所以依法依规依纪就格外重要。
参考:对“表哥"事件中舆情传播规律的深层次思考
网民在反腐中的作用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