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件的发生往往形成舆论话题聚焦,但是在网络传播环境中,由于传者的多元化、受者的积极参与以及媒介技术的提升,有时候会导致舆论焦点的多元化甚至后舆论焦点的偏移,事件中的核心矛盾点被忽略,形成舆论失焦现象。严利华等人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失焦现象及其启示》一文中指出,舆论失焦是指由于网络发展,公众知情权、话语权提升,事件中舆论难以被一方主导,使得舆情演变的主体脉络呈现多极化发展,以至逐渐偏离事件的中心议题。舆论失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舆论对事件形成多角度的关注,但是舆论失焦更多的是会带来负面影响,舆情在网格状多节点的网络传播环境中发酵,使得舆论逐渐跑偏至边缘性次生话题,原本的核心话题被掩盖,舆论场秩序被破坏,情绪刺激、舆论误伤、次生舆情等都会频繁出现,影响事件的进展解决。
一、舆论失焦产生的多重因素
舆论失焦的产生是由于多重因素导致,网络发展为舆论失焦提供了技术支撑,在网络的技术背景之下,传播者变得多元化,新闻媒体、自媒体在传播信息内容的侧重点也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性,传播目的也并不统一,成为舆论失焦的推动力;而网络中素质参差且数量庞大的网民群体的情绪化、媒介素养、理性思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导致网民关注点也变得多元复杂,这也是舆论失焦的重要原因。具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因素:
1、新闻媒体引导力不足,自媒体选择性信息拆分拼接追求流量至上
传统媒体时代媒体在信息传播、引导舆论等方面有着绝对优势。但是在网络传播环境中,伴随着更多传播力量的生成,新闻媒体在引导关注方面已经失去了一定优势,甚至处于被动地位。当新闻事件发生时,信源变得复杂,新闻媒体在传播时已经不具有时效性、及时性等优势,所以他们在报道新闻时往往处于滞后的状态。另外,在市场化的激烈竞争中,有一些专业性失守的新闻媒体在追求关注度的同时,也成为舆论失焦的推动力之一。当下不少新闻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可以突出性别、突出煽情化和情节化,导致舆论失焦。例如,此前“厦门25岁独居女孩被中介杀害”事件中,不少新闻媒体抢先报道此事,将女孩死因报道为凶手因为表白被拒心生怨念,所以将其杀害。但是从警方通报内容来看,女孩死亡的原因则为凶手为了获得钱财而心生歹心。媒体添油加醋刻意营造男女矛盾,激起公众情绪反应,造成舆论失焦。
除了新闻媒体正向引导力不足之外,另一个导致舆论失焦的重要推动力量就是自媒体大V们,不少自媒体大V秉持着“流量信仰”,传播新闻的过程中擅长带节奏引战,将新闻信息重新拆分、拼接组合,进而转移公众注意力,造成舆论失焦。例如,此前在网络中走红的北大数学天才韦东奕,自媒体们将自媒体们以韦东奕的情商、相貌等为出发点企图制造矛盾引发讨论,确实形成了极大的关注。但是网络舆论或多或少呈现出失焦走偏的态势,对形象、天赋的种种天才形象的讨论背后是对韦东奕本人对数学的热忱、努力、坚持、毅力等品质的忽视。
2、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与碎片化,一时难以获取完整全面的信息
网络传播拥有众多的传者,一旦新闻事件发生,便会即时传播到网络环境中。但是这些信息往往是一点点的涌入,网民受到信息不断涌入的影响,信息容易变得碎片化,碎片化的信息导致网民的关注点不断转移,进而形成舆论焦点的不断变化。网络传播时代信源复杂、发布信息及获取信息的门槛极低,事件一旦出现进展,就会有无数的传播者进行扩散并发表意见,而公众的注意力也会随着信息的转换不断变化,在信息轰炸之下,对旧有信息很快遗忘,无法对事件形成完整系统的认识,进而导致舆论失焦。此前颇受关注的“错换人生28年”事件,事件发展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舆论焦点时常偏移,焦点慢慢地转移到对两家人秉性的情绪释放上,与如何解决这一事件的聚焦中心存在很大的偏差。
3、受众群体心理及情绪感染,媒介素养低缺乏理性批判意识
舆论失焦的最终呈现是通过受众反应表达来实现的,所以受众的信息素养、受众群体下的心理影响、情绪传染等都是舆论失焦的重要原因。网络的匿名性会使部分网民在社会责任隐蔽的情况下形成情绪的宣泄,泛娱乐化传播之下网民们更倾向于追逐新闻事件中打动人心的内容以及有趣的方面,使事件的真相或者核心问题变得不再重要。而群体之间的情绪表达会通过传染的方式逐渐扩大化,真相让位于情绪,情绪极化之下舆论焦点往往会逐渐偏移。另外,当下网民媒介素养较低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媒介素养低下导致网民被动地跟着传播者的节奏走,缺乏对事件逻辑进行思考以及对事件矛盾进行理性批判的意识,从而形成舆论失焦。
二、舆论失焦的反思及防范
舆论失焦是由于多种因素叠加产生,而这种现象在网络中不断出现,往往会带来很多问题,关键话题被弱化,导致事件的舆论环境变得复杂不可控,进而影响事件的现实解决,可能产生更多不和谐的声音。从当下的舆论环境中也可以发现,如果事件中或多或少触及到网络中较为敏感的话题,如性别矛盾、职场矛盾等方面的内容,网络情绪也更容易被激发,舆论矛盾也更为激烈,长此以往形成的恶性循环,舆论失焦也会更为普遍。
因此,加强对舆论失焦现象的防范和治理显得迫在眉睫。而对于舆论失焦的防范和治理要回归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众多因素,是需要多方合力才能得以解决。
首先,新闻媒体坚守专业并强化引导能力。这一方面需要新闻媒体秉承高度的职业道德,不要刻意迎合公众需求,被流量裹挟,在当下复杂的传播环境中坚守专业主义的职业底色。另一方面,新闻媒体加强舆论引导的能力,充分利用媒介融合技术、新闻技术,通过积极的议题设置、有效的传播策略等手段,依靠自身的影响力牢牢掌握话语权。
其次,加强对自媒体传播的管理和审核。部分自媒体唯流量至上的行为加剧了舆论中的情绪化反应以及非理性表达,我们在呼吁自媒体应该树立传播信息的责任意识的同时,更要加强其信息传播的过滤和监管。一方面相关部门可以依靠鹰眼速读网等舆情监测工具来重点识别带节奏的自媒体传播者,并给予相应的处罚;另一方面则需要各个发布信息的网络平台介入审核,并制定明确的处罚管理办法。
最后,提高公众理性批判意识,提升媒介素养。在舆论失焦事件中,我们通常会看到部分网民受到情绪化的支配,而丧失了理性批判、冷静分析的能力。因此呼吁公众在对新闻事件表达看法时多一些理性冷静。同时也要思考传播者的传播目的,辨别信息性质,提升媒介素养,谨防被那些混淆是非的信息内容所欺骗利用。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