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互联网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微博、微信、APP、抖音等一系列新媒介的产生,新媒体应运而生,变成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新闻获取渠道。现在的社会中,新媒体通过超文本、超链接、短视频的表现形式来体现,这使得在网络上的消息,不受布局和格式的影响,可以更加快速、方便的发表大量的信息,实现声音和图像等多维性传递。新媒体对于新闻的报道较为快速,传递给观众最新的新闻事件或最新报道,与此同时线上留言、评论等功能,使得媒体与网友之间的互动更加迅速和便捷。新媒体的传播在新闻传播中的位置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网络媒体可以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解答群众心中疑点,爆料事件最新动态,提高社会透明度等。然而,在体现优点的同时,其各方面的弊端也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逐渐显现出来。
一、新媒体传播中的弊端
1、碎片化报道带来碎片化解读
适合人们的习惯需求:快节奏的生活增加了人们生活中不同地点移动的频率,时间被生活、上班、出行交通等割裂,而交通的发展让地域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小,呈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碎片,催生了受众碎片时间和空间的需求。由于快速的生活节奏,空间移动频繁,造成碎片时间日益增加,受众原有的新闻阅读习惯被打碎,形成“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在这种情境下,越来越智能化的手机,以及手机媒体因其成本低、门槛低、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程度高等特性,促使其成为覆盖人群最广的一种媒介形式,使得即时、个性化的信息传播优势得到了极大发挥,弥补了传统媒体无法满足的碎片化时间的需求和空缺,而新媒体作为顺势而生的传播方式,成为适应当下人们习惯需求的重要新闻发布渠道。
简短概述易造成传播失真:近年来,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新媒体层出不穷,逐渐呈现移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向。移动新闻传播的信息具有即时、海量、丰富以及更新迅速等特点,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主流形式。碎片化作为移动新闻传播的突出特征,对移动新闻的受众、内容、媒介和效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通常而言,任何有价值的文章都是通过多种渠道分发的。因此在设计文章标题时,需要考虑基于搜索的标题对特定关键字的作用,另外还需要满足有吸引力,符合社交媒体系统推荐标题的要求,所以新媒体时代的标题既要考虑报道的分发问题,又要考虑流量和粉丝增长的问题。新媒体会利用各种吸引眼球的标题来吸引网友点开,提高文章的打开率,在布局上,新媒体在报道事件的时候,为提高信息量和阅读速度,标题被提炼、精减、迎合网友喜好,内容部分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事件情况,虽然浏览新闻的人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信息,但是却提高了新闻失真的概率。不完整的信息容易使用户利用自身想象填补报道中的模糊之处,极易引发次生舆情的产生。
碎片化报道造成碎片化阅读和理解:移动新闻传播使受众碎片的时间得以有效利用,带来了更多体验,也填补了注意力空白。受众希望在海量的信息中以最快的速度第一时间获取资讯,而快速的更新频率和新信息的不断产生,使得受众的注意力被海量的、不断更新的信息割裂开来,形成碎片式的注意力。这样受众浅显阅读收获到的是浮在文字表面的碎片化知识,无法形成对新闻的注意力和深刻思考,更别说追寻新闻背后的传播价值了。
2、时效崇拜症,缺乏权威和公信力
近年来,在新媒体上最先发布的新闻事件不断增多,各大媒体为争夺新闻的时效性及第一手报道,往往没有对事件进行更深入的采访调查、深度解读、独家评论、分析性报道、预测性报道等深度报道便草率发布新闻,一味追求快速导致新闻的真实性受到更加强烈的挑战,信息的无序聚合以及蹭热度导致新媒体较传统媒体而言缺乏一定的权威性与公信力。
#辛巴带货假燕窝事件#主播“辛巴”被指售卖燕窝为糖水一事,便备受网友关注。媒体发布消息:在双十一期间,辛巴团队中的一员,他的徒弟“时大漂亮”在自己的直播间中售卖了一款燕窝产品,部分消费者收到货后对这款产品表示了质疑,认为这款产品与其说是燕窝,不如说是糖水。随后又报道了对于网友的质疑,辛巴团队的态度极其强硬,他们首先在直播间公开展示了这款燕窝的质检报告,还做了一个小实验,证明了产品不是假货,是所谓的“真燕窝”,并公开表示要起诉造谣者,是是非非在网上引起不小的舆论风波,相关话题不断登上热搜。11月19日,“职业打假人”王海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声称,辛巴团队在直播间售卖的燕窝产品就是糖水,并在后续晒出了相应的检测报告。11月27日,辛有志通过社交平台发布一篇声明,表示经检测直播间销售的燕窝确实存在夸大宣传——燕窝成分不足每碗2克,对此其表示道歉,并向购买燕窝的消费者承诺“退一赔三”,共赔付6198万元。12 月 8 日,红星新闻发了一篇有关辛巴“燕窝”事件的文章,标题为“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管局立案调查‘辛巴带货假燕窝’事件”。
3、新闻报道同质化、盲目跟风现象严重,缺乏深度报道和不同视角
在互联网经济推动下,网络中大范围的转载传播会带来更广泛的影响力,而目前在新媒体中重复新闻的现象严重,同类型负面新闻总是短时间内高密度频发,各种重复的、过时的内容至今还大量涌现在社交网络中。在某个新闻出来后,媒体总是集中报道一批类似的新闻,这与很多新媒体帐号不具备生产事实的能力,只有生产观点的能力有着较大的关系。一些专业能力较低的媒体快速报道社会事件的表象,却缺失了真正的本质。从舆情监测软件鹰击早发现对于以往事件传播过程中关键传播博主的分析也可以说明这一特性,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时间段,甚至不少新闻的标题都雷同或者相似,对于读者而言,此类新媒体的概念几乎可以混为一谈,没有代表性和倾向性,以及各家媒体本身的特性,很难说谁发布的新闻是第一手资料,谁的新闻是真实可靠的,谁的新闻是代表了权威媒体的发言。
就拿#11岁男孩跪守患癌母亲#来说,关于男孩母亲的去世时间上,有的媒体说是28日去世,还有部分媒体说是29日凌晨去世,各家媒体在发布新闻前是否进行了有力的考证是留给公众的一个疑问。
二、新媒体传播弊端带来的影响
1、反转新闻有损社会公信力
反转新闻的由来:反转新闻是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出现的一种非正常的新闻现象,是指互联网传播场中出现的对同一事件的新闻报道随着媒体对事件的深入调查与多维审视而经历了显著变化甚至出现反向变化,并造成公众意见的大面积倒戈和事件真相的最终呈现的信息传播现象,是将事件的发展阶段真相视为事件的最终结果并进行传播导致在事实、舆论等层面出现一次及以上反转发展的新闻传播现象。一般情况下,反转新闻都会带来舆情的反转,也就是说,随着新闻剧情的不断反转,公众的意见与态度会较初始舆论指向发生偏离,并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情绪挪移。
反转新闻是一种复杂的新闻传播现象,频发于新旧媒体、多层传受的互动实践之中,本质上,反转新闻是对于连续发展变化中的新闻事件的连续报道的一环。由于网络时代对信息传播速度的要求不断提高,事件发生后,网友往往迫切需求获取事件的真相,而新闻事件处于变化发展中,事实与真相的展现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为新闻反转提供了可能。新媒体在短时间内能够与受众共享海量资讯,但也因此疏忽了对事件真相的考证与调查。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媒体竞争压力,媒体不断走向市场化和泛娱乐化,针对新闻中的“爆点”进行过分解读,情绪化叙事,不核查事实、深入调查就抢发新闻,影响公众的判断,从而容易导致新闻的反转。
负面作用:新闻的频繁反转,不仅影响了单条新闻的传播,也对新闻事件的当事人、网民等新闻事件的参与者,新闻媒体本身带来了冲击,加剧了社会上的冷漠情绪。这种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首先,反转新闻有损社会公信力,带来网民的冷漠情绪与焦虑情绪。反转新闻往往发生在与人们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领域,与社会的热点、焦点契合度较高,成为了公众情绪发泄、调侃发声的工具。极易引发次生舆情,加剧本就紧张的对立、矛盾关系,导致冷漠情绪和焦虑情绪大肆其行,损害社会公信力。
其次,反转新闻冲击了媒体权威度和信誉度,导致媒体形象受损,难以再次获取受众的信任。长期以来,媒体都是公众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特别是一些主流媒体,在受众心目中具有良好的信誉度。但随着新媒体时代越发激烈的新闻竞争,媒体在抢时效的过程中难免会带来新闻的反转,每一起反转新闻都会带来公众舆论的颠覆,也会引发人们对最初报道新闻内容的媒体的公信力的质疑。这种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使更多媒体受到波及,导致媒体与受众之间的隔阂不断加深,媒体专业性和权威性不断被动摇。
最后,反转新闻中的新闻当事人往往受到多层面的权利侵害,遭受双重甚至多重打击。同情弱者是人之常情,反转新闻出现时最初的舆论一般都偏向于保护弱势方、攻击强势方,对强势方进行网络暴力与网络审判,形成针对事件当事人的多重打击。随着事件的不断发展,强势方与弱势方位置关系转换,又带来了二次的舆论偏向,出于内疚心理,舆论往往会对原先的弱势方进行更为严厉的道德审判。在一场反转新闻中,双方当事人都要经受一些匿名网友的言论压力甚或现实威胁,名誉和心理均遭受多重打击,没有任何一方能成为最终的赢家。
“司机为救婴儿连闯红灯事件”就是较为典型的例子:(1)起因:有媒体报道称,广东东莞一网约车司机艾先生近日接到一张订单,乘客为一家三口带着一个婴儿,上车不久婴儿突发疾病失去知觉。艾先生连闯三个红灯将孩子送医,为此,他要面临被扣18分,并处以600元的罚款。交警表示需提供相关的医院证明,但婴儿家属却拒绝作证,称闯红灯跟他没关系。#司机为救婴儿连闯红灯家属拒绝作证#登上热搜榜,引发舆论对于被救婴儿家属的网络声讨和热议。微博、微信不少大V都陆续发表言论指责婴儿家属忘恩负义,认为他们消耗社会爱心。(2)反转:14日,@中国警方在线 发布通报称,经过核实,当地警方已经取消了对司机艾先生的处罚。12月15日,#司机连闯红灯所救婴儿家属发声#称,事发后未与司机艾先生短信沟通,双方存在误会,希望协商和解。从东莞警方获悉,经调查,是护士误提供了与当事乘客同时段入院、且情况基本相似的其他病人的联系方式。目前双方已握手和解。这一事件中,被救婴儿的家人曾被推向舆论风口浪尖,被视为自私自利、忘恩负义,但是后来因为各方信息同步,事件出现反转,双方存在误会,已经澄清并握手言和成了最终的也是最好的媒体报道结果,但是被救婴儿家属所受到的网络伤害却不了了之。
2、新闻报道失实现象
网络传媒时代,信息资源过剩,注意力资源稀缺,媒体为了掠夺有限的注意力,出现了大量博取关注的假新闻和情绪化报道。假新闻和情绪化报道是受众商品化的结果,是后真相时代的典型特征(简单来说,后真相就是诉诸情感或情绪比诉诸事实真相很容易获得人们的关注)。
结合发生反转的新闻来看一般发生新闻失实的原因都是因为没有进行深入调查。而没有进行深入调查的原因,第一种情况是新闻媒体为了抢热点,对有限的线索进行一定的杜撰,导致与事实有偏差或完全相反,所产生的结果。第二种情况是属于媒体本身接受的信息有限,新闻来源根本上的错误,而媒体与媒体之间以谣传谣,也没有人对事件或事件中的人进行调查与采访,导致的新闻偏差。第三种是属于公众对于某一件事情的热情或者愤怒等情绪传播速度大于相关媒体的取证速度,媒体根据公众的情绪来推断一件事的事实,根据群众的口味来撰写相关文章,然而这种事实却与客观事实相差甚远。
#取快递被造谣出轨女子事件#2020年7月7日,杭州吴女士在取快递的过程中,超市老板郎某偷拍吴女士,并与何某编造聊天记录造谣吴女士出轨快递员。8月初,造谣内容被打包转发,流传到网络上。流传的故事称“吴女士是独自在家带孩子的‘小富婆’,是两次主动勾引快递小哥偷情的‘风骚少妇’。”这起引人遐想的“香艳剧情”在网络中瞬间扩散。8月13日,造谣的郎某、何某被行政拘留9日。在这个过程中,吴女士深受困扰,生活工作受到了严重的困扰,不仅工作丢了,而且被诊断患上了抑郁症。经过吴女士长期的维权,12月14日,吴女士被造谣出轨快递员刑事自诉立案。
三、小结:
媒体应该是社会公器,捍卫公众利益,无论网络空间如何进步,真实性永远是新闻事业安身立命之本。公众最初对于反转新闻事件的关注度越高,那么真相大白之时,对媒体的信任也会越来越弱,易造成社会道德漠视和公众间的不信任。
新闻媒体应该对于报道的内容进行有力的核实,证明新闻中的每一点信息都是真实可信,有根有据的,而不是盲目跟风,误导读者,损害媒体严谨性、专业性的自身形象。可是频频出现虚假新闻,使整个新闻行业声誉受损。每一起失实、反转新闻引发的热议,最终直接伤害到的无疑是处在漩涡中的新闻当事人,特别是当真相不明、黑白颠倒之时,所谓的过错方更是承担着巨大的舆论压力,此外,过多的新闻曝光也对当事人的正常生活造成困乱。
新媒体时代,受众参与到新闻事件传播的过程中,成为肩负传播者与接受者双重身份的用户,信息的数量呈几何级数激增。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媒体更要肩负起责任,坚持多信源求证,做到兼听则明,从源头杜绝新闻失实。只有新闻媒体做到用事实说话,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评论,才能尽量减少失实新闻、反转新闻的出现。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