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我国华北、黄淮等地区将于12月13日至15日和14日至16日两次遭遇大范围雨雪和寒潮天气。特别是这两次降雪的影响区域与12月10日强降雪的地域高度重叠,可能出现的极端日降雪量令人担忧。同期,受寒潮影响,中东部地区气温将呈现持续走低的趋势,地区内最低气温极可能突破历史同期极值。
舆情信息抽取分析是针对特定事件中的公众表达的言论,提炼出其中的关键信息元素, explicate实体关系并考察各实体间的利益关系,利于全面了解舆情情况,及时识别和应对可能产生的各类风险点。
在本次寒潮雨雪天气事件中,涉及的实体主要包括华北、黄淮等地的居民,时间为12月13日至15日及14日至16日两个阶段,主要行为是降雪和气温降低。同时,根据新闻报道可知,可能的受影响单位与人物包括当地的气象部门、应急管理部门、市政设施运营单位、学校等,以及广大的学生、上班族、老人和儿童等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的群体。
就本次事件而言,“应急管理部门、气象部门与居民们之间的关系是信息发布者和信息接收者的关系”,“市政设施运营单位与居民之间的关系是服务提供者和服务使用者的关系”,“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是教育提供者和接受者的关系”。
在这次事件中,尽管没有直接涉及经济利益,但从广义的利益关联角度来看,所有实体的共同利益在于确保人民安全,并要尽量减少恶劣天气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为此,气象部门需要准确、及时地发布天气预报,以便人们做好防寒和出行的准备;应急管理部门则需要在天气恶化时协调各方力量,减少天气对城市运转的影响;市政设施运营单位要尽快处理因天气导致的各种问题,如道路积雪、供暖问题等;学校要做好安排,保证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不受影响,同时应考虑在必要时采取线上教学等措施以确保学生安全。
为分析网民在讨论华北黄淮地区寒潮天气情况时的代入感,我们可以抽取该事件中涉及到的网络群体。
在网络舆论场,一般代入感较强的网络群体包括“华北人”群体、“黄淮人”群体、“在校学生”群体、“工薪阶层”群体、“老人”群体、“学龄前儿童家长”群体。不同的群体将有不同的心理预设和行动模式,比如:
华北人、黄淮人 | 辖区遭遇大雪和寒潮 | 关心天气变化,担忧出行安全和生活便利性 |
在校学生 | 大雪可能影响正常上课 | 焦虑于学业进度,同时对于可能的停课也有期待 |
工薪阶层 | 上班出行受影响 | 关注交通状况,希望公司能提供应急方案 |
老人 | 大雪增加外出危险 | 希望家人关注,政府及社区提供帮助 |
学龄前儿童家长 | 关心幼儿天气防护 | 担忧孩子身体健康,关注幼儿园的采暖和措施以及相关政策 |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推测不同群体在网络中的讨论话题。比如:
华北人、黄淮人 | 交通状况变化 | 焦虑 | 道路疏通和滞留热线等公共服务的需求 |
在校学生 | 学校是否停课 | 焦虑和期待复杂 | 关注学校的通告和线上课程的实施 |
工薪阶层 | 公司应急方案 | 期待 | 提出灾后情况下的远程办公、应急保障措施等建议 |
老人 | 社区救援和助老服务 | 希望 | 对社会关爱机制、志愿者服务等的期待 |
学龄前儿童家长 | 幼儿防寒 | 忧虑 | 关注政府、幼儿园的寒冷天气防护政策 |
其中,可能引发讨论最多的话题包括“学校是否会因为大雪停课”,"道路是否畅通,普通人群出行是否受阻",引发强烈情感倾向的话题包括“社区为老人提供的救援和助老服务”。舆情热点可能集中在这些话题领域。
本次寒潮雨雪天气事件主要涉及以下若干社会领域及领域主管单位:
应急领域:应急管理部门。该事件涉及到自然灾害,需对突发情况做出响应,应急管理部门在其中承担重要职责,负责调度、安排救援力量,保障人民生活正常且安全。对应急管理部门最相关的群体是所有可能受天气影响的市民,因此,防寒防冻、安全出行等方面的信息发布与应对措施将是关注的焦点。若天气恶劣,应急领域的职责将凸显,将面临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考验。
交通领域:交通运输部门。受寒潮天气影响,可能会导致部分区域交通阻塞,乃至地铁、公交、火车、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不得不采取限制运行甚至停运的措施,交通运输部门的应对措施将关乎每个人的日常出行。其中,最受关注的话题将是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系统的应对准备和措施。
教育领域:教育主管部门。此次寒潮雪天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影响巨大,可能影响学生正常上课,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做出行之有效的应对。前期关注的舆论焦点会在是否停课,后期则可能更加关注线上教学等应急教育措施的效果。
对于应急管理部门,建议对外发布实时气象情况和应对策略,对内则要调动各种资源,做好防灾准备。具体举措方面,以防止因天气恶劣可能出现的交通堵塞、能源供应短缺等问题为重点,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协调相关机构进行救援。媒体建议报道方向为实时跟进并报道各地应对情况及影响,运用人物化、故事化的报道方式,提升公众的认同感和参与度,紧跟新闻传播的理论以提升报道效果。
对于教育主管部门,建议根据实地情况及时发布停课通知,确保学生面对恶劣天气时的安全。具体举措可以是实施线上教学,保障学习不受太大影响。媒体可以引导大家多关注孩子们如何在家安全度过寒冷天气,以及疫情期间怎样均衡处理孩子们的网络使用和学习需要,等等。
对于交通运输部门,车辆滞留、路面结冰等可能引发的新闻事件也需提前预防,对此,建议及时足额地发布具体限行措施、交通疏导等信息,提醒市民做好出行规划。具体动作方向更是需要强大的运营与疏导能力,以及大数据的调配。对于媒体,可以报道城市面临恶劣天气的艰难挑战,通过展现斗争、困扰、最后的克服,塑造积极、进取、顽强的城市形象。通过权威、科学指数系统的研发,与民众共度难关。
舆情监测,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公众情绪的脉搏,及时掌握政策执行情况,精确定位可能的问题,提供改进的决策依据。针对华北黄淮地区寒潮天气事件,相关部门可参考制定如下舆情监测计划:
确定监测主题:应急管理部门主要关注“雪灾”、“应急”、“防冻”等词汇,以及各类应急救援活动等主题;交通运输部门主要关注“雪天交通”、“公共交通”、“道路疏通”等主题;教育主管部门主要关注“停课”、“线上教学”、“学生安全”等主题。
选择合适的舆情监测软件:选择一款功能全面并且用户体验良好的舆情监测软件,如蚁坊软件鹰眼速读网。
确定监测参数:设定监测时间范围为未来一全月,监测平台范围包括主流社交媒体,包括但不限于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贴吧、知乎、新闻评论区等。
实施监测:安排专人对接舆情监测软件,根据舆情阈值设置异常告警,一旦有大规模关注或情绪波动的话题出现,及时生成监测数据报告提交给决策人员。
分析报告:通过定期的分析报告,能够对市民关注的问题、存在的困扰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有效指导政策制定和执行。
通过全面研判华北黄淮地区寒潮天气事件的网络舆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公众在遭遇自然灾害时的需求和期待,从而以更准确、更合适的方式进行舆情回应。同时,此次分析也对我们未来的舆情监测和调度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提升了公共危机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相关阅读推荐:暴雪、寒潮、大风等极端天气民生网络舆情传播分析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