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银行个别工作人员的飞单行为造成客户上当,导致理财产品出现兑付问题近年来频频登上新闻热搜榜,由此显现的银行内部管理不严,是很多声誉风险的根源。在此推荐一份银行舆情风险防控方案以供参考:
一、防患未然,完善机制
1、完善内部核查制度
强化风险导向的内控管理非常重要,内部审计应全面参与风险管理,完善产品设计、销售的流程,定期排查风险,对各种风险要素进行识别、分析、处理。
2、注重员工行为管理
公司在日常管理中,可以通过员工访谈、家访等方式,加大对基层机构负责人、客户经理、柜员等关键岗位人员的行为排查力度,重点关注此类人员是否存在违规留存公司信笺纸、合同等文件,洽谈业务异常增多,生活水平突然提高,参与大额博彩,与社会闲杂人员接触密切等异常行为。一旦排查出问题,应及时调查处理。
二、监控舆情,合理应对
1、加强舆情监控,需建立全方位的网络舆情监测体系
银行需要做好基于全平台的信息把控,比如,可以使用互联网舆情监测软件鹰眼速读网系统来实时监测银行相关舆情信息、高管人员涉案等信息,关注声誉风险事件发生后的评论导向,关注同业发生的重大案件……多角度、多维度分析舆情发展态势。此外,切忌进入盲目“对冲”的误区,应当有效中和部分激进、极端观点,改善舆论态势。
2、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
声誉风险处置中常见的“切割法”通常不会改变公众对于公司责任的认定。“切割法”不是免责条款,盲目推诿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声誉风险管理更强调整体性,应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积极应对,而不是把责任“一切了之”。
三、表明态度,修复口碑
声誉风险产生交叉影响使得本事件由单一危机转化为连锁的次生危机,让公司的口碑“雪上加霜”。如何对于客户做出有针对性的“安抚”呢?危机过后的内部整改,是向公众发出绝不再犯的最好讯号。公司可通过切实有力的整改举措,让监管部门和客户看到银行整改的态度、力度、决心。员工“飞单”,公司“买单”,公司“买”的不仅是“经济单”,还有“声誉单”。
从声誉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如何未雨绸缪、有效预防、及时止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法立正认为,加强内部管理,从根源上堵塞漏洞,才是防范此类声誉风险的关键环节。
相关阅读推荐:使用舆情信息监测系统进行大数据舆情监测的优势有哪些?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